杜紅英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
兒子省心,連娶兒媳婦都不用操心。
兒媳婦季珍是浩宇的同事,京城人,也是大院子弟,苗正根紅,和浩宇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情投意合。
杜紅英第一次見兒媳和親家是在兩家人的飯局上,也就是商量結(jié)婚的事宜。
不得不說,有些事兒真的能顛覆自己的想象。
女方家居然沒有提任何彩禮要求什么的,只說愿兩個年輕人夫妻和睦共同進步,好好經(jīng)營自己的小家,好好的工作,在各自的工作領(lǐng)域做出成績。扯個證,尊重他們的意見,不辦酒席不宴客,出去旅行結(jié)婚。
既然兒子要建立 一個小家了,趙家院子住著也不太合適,杜紅英就將離他們單位不遠(yuǎn)處的一個小四合院送給浩宇和季珍作為新婚賀禮。
“媽,你居然在這兒買了四合院?”
浩宇看著親媽拿出來的產(chǎn)權(quán)證就服氣了,這是哪一年的事呀?
“以前沒事兒的時候去那條街逛街 ,看到門口掛了牌子,就和房主談了談,房主要供兒子出國留學(xué),價格也合適,我就買下來了。”杜紅英道:“我看這個院子離你們單位近,這樣上下班也方便些,就給你們這一個四合院吧?!?/p>
“媽,您真舍得嗎?”
什么意思?
浩宇說出來的消息真是讓人震驚:這條街道已經(jīng)劃進了拆遷的紅線范圍之內(nèi)。
杜紅英愣了一下,就笑了。
所以,她這輩子是自帶財運體質(zhì)的?
前兩年回去買下了肉聯(lián)廠的凍庫,回來田靜就告訴她:縣中要擴建,看中了凍庫的地盤。
后來果然拆遷了,她賺了一大筆,捐出一部分都還賺了不少;這個四合院原本是送給浩宇他們住的,沒想到又在紅線范圍內(nèi)。
“媽,你怎么這么淡定,拆遷啊,你知不知道意味著什么?”
浩宇干的工作就是與拆遷有關(guān)的,他太了解拆遷意味著什么了,親媽居然不激動。
“意味著什么與我又有什么關(guān)系?我說了這個院子給你們就是給你們了,我不再參與了。”杜紅英還是有點遺憾的:“不過這個四合院面積雖然 小,但是里面的裝飾布局都是很好的,拆了真可惜。”
“這是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需要?!焙朴罹烷_始給他親媽大談特談未來規(guī)劃,要怎么怎么發(fā)展,要修些什么……
杜紅英能說啥,要拆就拆吧 ,左右她又不止這一個院子。
“浩宇,你媽媽真的將這個院子送給你了?”
季珍一進院門就被院子里的布局所吸引:“這兒離單位上可真近啊,上班也不用趕時間了,你媽媽考慮得真周到。我很喜歡這里?!?/p>
“給你一個機會,撤回剛才的話重說一遍?!?/p>
浩宇一本正經(jīng)的說。
季珍愣了一下。
怎么了?
“季珍同志,我們都扯證了,還分你媽媽我媽媽嗎?”浩宇道:“媽說了,這是給我們的,不是送給我一人的,我一人的時候她可沒舍得送我一點兒東西?!?/p>
浩宇是真沒冤枉杜紅英,這些年杜紅英不僅沒有付出過精力,經(jīng)濟上也沒有付出過,過年的紅包都有好幾年沒有發(fā)過了。
她這個當(dāng)媽的當(dāng)?shù)锰貏e灑脫干脆。
于是趁這個機會就給季珍講媽媽的事兒。
季珍聽了莞爾一笑,這婆婆不是事兒媽就行。
“是我說錯了,應(yīng)該說咱媽好,說真,浩宇,我之前聽說過咱爸是部隊的首長,咱媽是恢復(fù)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xué)生,我還想著……”
“想著什么?想著婆婆不好相處規(guī)矩多?”
季珍抿嘴,她確實是做好了這種心理準(zhǔn)備的。
當(dāng)然,她的家庭也不差,和趙家算是門當(dāng)戶對,再就是婆婆是長年隨軍,不用一直相處,該忍則忍,忍不了就直接面對。
沒想到,人家壓根兒就沒有那么多婆婆媽媽的事兒,一來就送一個四合院給他們當(dāng)婚房,她真的很喜歡這里。
“季珍同志,你沒有仔細(xì)研讀過昨天發(fā)下來的通知?”
啥?
好好的,說工作干嘛?
嫁了同單位的同事就有這么一個弊端,上班時是工作,下班時談的還是工作。
“趙浩宇同志,我們得約法三章,出門是同事談?wù)摰氖枪ぷ魃系氖聝?;進門就是夫妻, 談?wù)摰淖匀皇巧钊な拢ぷ魇枪ぷ?,生活是生活,可別混為一談了?!?/p>
“但是,這一次生活和工作還真的要混為一談?!?/p>
“怎么講?”
“你不是喜歡這個四合院嗎?”
“是,確實是喜歡。住在這里我感覺是一種享受。”
去單位上走路都不超過十分鐘,早飯午飯后散步就能去上班, 再也不用擠公共汽車,也不用騎自行車,多好。
“這種享受的時間是有限的。”
季珍有點不理解。
“就說你昨天沒有仔細(xì)研究那份通知吧。”浩宇笑道:“這個院子,已經(jīng)劃進了拆遷的紅線范圍之類?!?/p>
“這……”
季珍的工作性質(zhì)讓她十分清楚拆遷的分量是什么,可是一想到這么漂亮的一個四合院最后變成廢墟,然后變成一堆塵土,再從這條街道上抹去一點痕跡都不留,就有幾分不舍了。
“什么時候拆?”
季珍很是惋惜。
她突然間就能明白那些百姓對拆遷的抵抗情緒從何而來了。
拆的不是房子,而是他們兒時的記憶,是他們的青春又或是晚年,是他們熟悉的鄉(xiāng)里鄉(xiāng)情……
“已經(jīng)批下來了,最遲不超過兩年?!?/p>
“那還行,能住一天是一天?!奔菊湫膽B(tài)也平和:“我很喜歡這里?!?/p>
“能得到你的喜歡,媽媽應(yīng)該也很高興?!?/p>
“對,我很喜歡,不行,我得給咱媽打個電話表示感謝?!?/p>
“不用打電話啊,今晚回家吃飯當(dāng)面感謝媽媽?!?/p>
“噢,好。”
那啥,新為人婦,還有諸多的不習(xí)慣,季珍還想著下班回家回的是娘家,現(xiàn)在才知道,是要回趙家了。
“明天把東西都搬來,平時就回我們這個家,逢年過節(jié)回趙家團聚,這一點是必需的?!?/p>
老祖宗雖然走了,爺爺和爸爸在部隊,而爺爺在國外,但是姑姑還在趙家,趙家的規(guī)矩一直不會改變,逢年過節(jié)團聚,只要在京城,不管是干什么工作的,再忙也要把時間挪出來,團聚的時候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