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軍了?”
“這么快就撤軍了?”
“他們合兵有近十萬兵馬,如果能繼續(xù)前進(jìn),能給我西涼都城帶來不小的麻煩?!?/p>
“是啊,我最近愁的茶飯不思,沒想到竟然退兵!”
“必須退兵啊,赫連勃勃都被陛下給殺了,他的幾個兒子本來就不安分,這個時候豈能繼續(xù)征戰(zhàn)?”
“早就回去搶皇位去了!”
“真是天佑我西涼??!”
“……”
朝臣們紛紛松了口氣。
自從知道大夏兵馬直逼都城之時,滿朝文武都很是緊張。
西涼大部分兵馬都派出去針對北魏。
就算還有零星兵馬,根本難以抵擋大夏這十萬人。
剛開始眾人還不算太擔(dān)心,想著李凌蔚一定有什么應(yīng)對的辦法,大不了從前方調(diào)兵回來就是了。
可隨著大軍一步步逼近都城,李凌蔚遲遲沒有動靜。
眾人這才慌了。
到今天才知道。
雖然李凌蔚表面沒有什么大動作,但暗中卻早就派武烈他們六個人,在神明庇佑下,前往了大夏。
把大夏赫連勃勃的腦袋帶了回來。
直接讓大夏內(nèi)部紛亂。
高??!
哪怕是調(diào)兵回來戰(zhàn)斗,這場戰(zhàn)爭也會持續(xù)很久,損失不少兵馬。
一招釜底抽薪,千里斬皇上首級。
讓大夏頃刻崩潰!
甚至不僅僅是退兵的問題,可以想象得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大夏內(nèi)部的幾個皇子之間,為了皇位一定會打的不可開交。
根本不可能再對西涼有任何威脅!
實在是太高明了!
甚至相比較對付北魏的圍北魏救柔然,還要高明得多!
更重要的是,誰能想象的到,武烈他們六個人,就能去大夏把大夏皇帝的腦袋帶回來?
那豈不是意味著,以后看哪個國家的皇帝不順眼。
都能去悄悄把腦袋帶回來?
皇帝的腦袋都能帶回來,更不用說他們每一個人了。
想到這里。
所有人在對李凌蔚崇敬的同時,也多了一絲畏懼。
特別是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原北涼朝臣。
以后。
一定一定不要對陛下有不臣之心!
這不是鬧著玩的!
“現(xiàn)在,我西涼兵危已解。”
“接下來就看北魏的順利程度了。”
“如果順利的話,北魏也可以拿下,諸位又有的忙了?!?/p>
李凌蔚笑著說道。
聽著李凌蔚的話,西涼眾朝臣都挺胸抬頭的笑了笑,原北涼朝臣們都低著頭無語的苦笑著。
曾幾何時。
西涼是弱小貧瘠的代名詞。
現(xiàn)在短短幾個月。
先克北涼,又攻北魏,柔然儼然臣服,大夏不過是嘴邊的肥肉。
他們朝臣最忙的,就是忙著接收各地郡縣!
收編官員!
統(tǒng)計百姓!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西涼神明庇佑!
“武烈!”
李凌蔚對下面喝道。
“臣在!”
武烈大踏步上前跪下。
“前段時間,伊吾國趁機搞事,你帶領(lǐng)特戰(zhàn)小隊,去伊吾國都城,給那伊吾國皇帝提醒提醒。”
“讓他知道知道該怎么做。”
李凌蔚對武烈說道。
“明白!”
“我們?nèi)グ阉涓钕聛?!?/p>
武烈興奮的搓著手。
這一次前往大夏的行動,讓他們六個人儼然成了神明右手一般的存在!
那種驕傲和嘚瑟的感覺別提了!
聽著李凌蔚和武烈的話,滿朝文武齊刷刷瞪大了眼。
那可是伊吾國皇帝!
怎么聽起來,就好像伊吾國皇帝自己把耳朵割下來等著他們?nèi)ツ靡粯印?/p>
偏偏這話還沒人能反駁!
也不會有人認(rèn)為是在說大話!
赫連勃勃的腦袋就在前面擺著呢!
“諸位還有無朝事要奏?”
“沒有的話,退朝吧?!?/p>
李凌蔚擺了擺手。
“陛下,老臣有一事?!?/p>
這時,一位白胡子老子站了出來。
“哦?”
“是司馬經(jīng)?。俊?/p>
“什么事?”
李凌蔚有些詫異。
此人是西涼史官,平時存在感極低,今天卻突然站了出來。
“陛下繼承我西涼大統(tǒng),帶領(lǐng)西涼一路發(fā)展到如今的地步,實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臣想替陛下詳盡記敘這段時間的豐功偉績,以供后世瞻仰。”
司馬經(jīng)上前說道。
聽著司馬經(jīng)的話,眾多大臣紛紛點頭。
“算了。”
“朕當(dāng)年上位西涼皇帝,也是被逼無奈,朕實在沒有天下為主的心?!?/p>
“后面擊退肉坦,討伐北涼,震懾伊吾,斬首大夏,不過皆是自保,被逼無奈而已?!?/p>
“我西涼居亂世之中,一開始并無爭霸天下之心?!?/p>
“但神明之心,不僅在我西涼,而在天下百姓,天下唯有一統(tǒng),百姓才能暫得數(shù)十年甚至數(shù)百年的平穩(wěn)生活?!?/p>
“這是朕的心愿,也是神明的愿景?!?/p>
“至于為朕歌功頌德,倒不如多想想怎么替天下百姓多做些事?!?/p>
李凌蔚緩緩說道。
聽著李凌蔚的話,所有人都詫異的抬起頭來。
他們不敢相信,作為君王的李凌蔚,竟然會如此看重這天下百姓!
別說是李凌蔚,就算他們這些大臣,看待天下百姓,也不過螻蟻而已。
“爾等無需理解,照做便是!”
“退朝吧!”
李凌蔚對眾人揮了揮手。
和陳辰聊天的過程,陳辰給李凌蔚送來很多史書的片段。
陳辰并沒有告訴李凌蔚,這是后世存在的朝代。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李凌蔚作為西涼的皇帝,看到這些故事,帶給她的震撼,要遠(yuǎn)超現(xiàn)代人看歷史的典故。
而這些感受,也是李凌蔚了解那么多事情之后。
得出來的結(jié)論。
這種結(jié)論對于封建統(tǒng)治王朝君王制度,無疑是顛覆和沖擊的。
但李凌蔚卻也知道。
君主睥睨天下,最后終成白骨。
天下亙古未變的,卻恰恰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百姓。
從那刻起。
李凌蔚便決定,懷祖龍之宏志,仿仁宗愛民之心,學(xué)明帝之手段,創(chuàng)唐王之盛世!
這也是陳辰所希望她能做到的。
“陛下!”
“前線戰(zhàn)報!”
李凌蔚正要走出大殿,一名士兵卻急匆匆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