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瓚很清楚,圍住蘇州府衙的絕不可能是倭寇,那便只剩下一種可能了,周楚。
想明白這一點,王瓚不禁感到頭皮發(fā)麻,后背汗毛直豎,如同見了鬼一般,他之前是聽說過周楚在京城的所作所為,但也從未料想過現(xiàn)如今的局面。
首先,蘇州府是他的地盤,京城是京城,蘇州府是蘇州府,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他原本怎么都沒想到,井上三郎的人居然拿周楚毫無辦法。
要知道這八百多倭寇,背靠上百里水泊,進(jìn)可攻退可守,戰(zhàn)斗力本身就不是一般的私軍可比的,就連蘇州府的錦衣衛(wèi)所在這批倭寇手中都損失慘重。
王瓚此時心亂如麻,完全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實在是面臨的局面太過驚悚,原本以為周楚這個活閻王到了蘇州府會收斂一些,沒想到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了。
王瓚很清楚,周楚既然來了,那么必定是借助倭寇的名義,此時是斷然不可能現(xiàn)身的,自已所謂知府的身份毫無威懾力,甚至連談的機會都沒有。
王瓚從未經(jīng)歷過如此恐怖的局面,慌亂之下心里能想到的是馬上從府衙后門逃出去。
一想到這里,王瓚片刻都不敢停留,一路狂奔,直奔府衙后門,只是他剛來到府衙后門,卻絕望的發(fā)現(xiàn),府衙后門正源源不斷地涌入不知從哪里來的兵馬。
為首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林鹿,林鹿很清楚,王瓚肯定想第一時間從府衙后門逃出生天,早就在此守株待兔了。
眼看著這些人都戴著青面獠牙的面具,王瓚愈發(fā)絕望了,這代表根本就沒得談。
不過即便如此,王瓚還是要最后掙扎一下。
“我要見周大人,只要不殺我,讓我做什么我都會配合你們。”
王瓚大喊道。
林鹿聽到這話,和旁邊的沈煉對視了一眼,并未搭理王瓚。
早在進(jìn)入府衙之前,周楚就特意叮囑了兩人,無論王瓚說什么,都要第一時間把他殺死。
雖說活著的王瓚對周楚也很重要,但死了的王瓚更是必不可少,王瓚的尸體必須出現(xiàn)在蘇州府衙,因為只有王瓚死了,新的蘇州知府才會任命下來。
只有王瓚的死,才能震懾足夠多的人,蘇州府的倭寇之亂,才能引起朝廷的震怒和重視,如此一來,蘇州府的局勢才能大變,蘇州府的水才會變渾。
活著的王瓚無非是提供一些周楚不太清楚的細(xì)節(jié)罷了,這些對周楚而言并不重要,死了的王瓚對周楚很重要。
沈煉和林鹿兩人二話不說,拔刀殺向了絕望的王瓚。
當(dāng)天,一則震驚整個蘇州府的消息傳出。
隱藏在水泊之中的那一伙倭寇殺入蘇州城之中,居然膽大包天的圍攻蘇州府衙,知府王瓚更是被殺死在府衙之中,隨后這一伙倭寇更是一路殺向知府王瓚的家中,路上經(jīng)過的富商家中都被劫掠一空,王瓚一家更是慘遭滅門。
不過說來也奇怪,這些倭寇居然沒對普通百姓動手。
得到消息的錦衣衛(wèi)千戶陳昭帶領(lǐng)一眾錦衣衛(wèi)和這些倭寇激戰(zhàn)半天,千戶陳昭最終負(fù)傷不敵,這群倭寇并不戀戰(zhàn),很快就遁入水泊之中,不見了蹤影。
此消息一出,不止蘇州府震動,整個江南省乃至南直隸都地震了。
以往雖然也時有倭寇劫掠,但從未如此膽大妄為過,這件事無論如何是瞞不住的,很快,一封封奏疏飛向了京城。
“這個周楚,居然如此膽大妄為?!?/p>
此時的崔文奎正在揚州督辦鹽務(wù),南直隸和江南省雖說是兩個相鄰的行政單位,但當(dāng)年劉瑾活著的時候直接把應(yīng)天巡撫裁撤了,自那之后,整個南直隸名存實亡,這些年崔文奎雖然是江南省的巡撫,但手卻伸的很長。
揚州府本來是隸屬于南直隸,但鹽務(wù)這一塊,崔文奎以及整個江南商會的都想分一杯羹。
無論是朝廷還是嘉靖,對于崔文奎這種僭越的行為都極為不滿,嘉靖正在物色新的應(yīng)天巡撫人選,好接管南直隸,之前將王陽明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不過是為了這一步做鋪墊,只待時機合適,王陽明便可趁勢接管南直隸。
如今蘇州府的大亂,便是嘉靖和那些早就看不慣崔文奎的官員攻殲他的機會。
崔文奎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得到這個消息之后,他比任何人都惱怒,他怎么都沒想到,王瓚這些人不聲不響的給自已捅了個這么大的簍子。
對于井上三郎落入周楚手中,崔文奎倒不是很擔(dān)心,他很清楚,周楚不殺井上三郎,不過是在警告他們,井上三郎一旦被推出去,無論對周楚還是對崔文奎他們都不好。
畢竟蘇州知府王瓚可不是井上三郎殺的,現(xiàn)在周楚對外宣布的也是井上三郎這些人跑了。
一想到這里,崔文奎不禁一陣頭大,他倒是希望周楚對外宣布錦衣衛(wèi)把這些倭寇剿滅了,如此一來,將來周楚就不能再以這些倭寇為借口了。
但現(xiàn)在,讓崔文奎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的感覺,倭寇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這一點無論是崔文奎還是其他人,都有著清晰的認(rèn)知,只是他們沒想到這把劍這么快就傷到了自已。
只要井上三郎還在周楚手中,崔文奎就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rèn)圍攻蘇州府的是倭寇,否則周楚一旦撕破臉皮,將井上三郎推出去,坐實了他們通倭的罪名,即便崔文奎是江南省巡撫,也承擔(dān)不起。
通倭和其他罪名完全不同,一旦坐實,可就地斬殺,不需要上報,這一點無論是誰都一樣。
更何況崔文奎還拿不出任何證據(jù)來證明圍攻蘇州府的是錦衣衛(wèi)的人。
一時之間,崔文奎頭大如斗。
另外一邊,得到消息的張子義,嚇得差點沒尿了。
得虧他家和府衙以及王瓚家離的很遠(yuǎn),一點都不順路,否則周楚抄了他家,不過是順手的事。
一想到這里,張子義就坐立難安,這次周楚沒動自已,下次呢?誰知道周楚什么時候會再來一次?
對于周楚這個活閻王,張子義是打心底里發(fā)怵,原本還以為只要自已躲在家中或者江南商會的總部,周楚就不敢胡亂,但現(xiàn)在的事實證明,這個周楚就是個瘋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張子義慫了,恨不得立刻逃離蘇州府,但他很清楚,自已根本走不了,作為江南商會的副會長,他和這個利益集團(tuán)牽扯的太深了,他一旦想跑路,根本不用周楚動手,崔文奎就會把他弄死。
一時之間,張子義心亂如麻,恨不得立刻向崔文奎借調(diào)兵馬守住自已家。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癡心妄想,雖然自已是商會的副會長,但在崔文奎眼里,張子義并沒有多大的分量,這個副會長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其他人。
整個利益鏈條上,從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缺失,這個鏈條就不動了,少一個人自然會補上一個,哪怕崔文奎,都不是不可替代的。
想了半天,張子義決定暫時先認(rèn)個慫,當(dāng)即讓人準(zhǔn)備了兩千萬貫銅錢,準(zhǔn)備去周楚那里償還之前的欠款。
張子義的身價很高,單單白銀就有一千多萬兩,銅錢更是超過了一萬萬貫,但即便如此,兩千萬貫對他而言也是大出血,讓他心頭在滴血。
不過張子義心里一想,這不過都是暫時的,等到徹底解決掉周楚之后,這些錢雖然未必能全部拿回來,但只要能拿回一部分。
想到這里,張子義的心里好受多了。
周楚此時看著沈煉和林鹿統(tǒng)計上來的收入,心里樂開了花,這次抄家的路線,周楚事先做了詳細(xì)的規(guī)劃,從蘇州府衙到王瓚家的路上,有好幾個江南商會核心層富商的府邸。
這些人的家,周楚早就做好了標(biāo)記,今天順手就抄了。
能進(jìn)入江南商會核心層的富商,個個都身價不菲,最低的都有幾十萬兩白銀,銅錢和其他的另算。
至于蘇州知府王瓚,雖然只是個四品知府,卻是蘇州的知府,自然身價非同一般,王府抄出的白銀五百萬多萬兩,銅錢超過三千萬貫,古董字畫無數(shù)。
王瓚本身就是蘇州本地人,所有的家產(chǎn)都在這里了,僅僅一個四品知府,就貪污了如此之多。
這不禁讓周楚想起了和嚴(yán)嵩一起被抄家的鄢懋卿和羅龍文,被抄家的時候家產(chǎn)絲毫不遜色于嚴(yán)家,由此可見富庶重鎮(zhèn)的地方官油水有多足。
這次抄家,一共抄了八百多萬兩白銀,銅錢八千多萬貫。
周楚從這些錢之中拿出十萬貫,交給陳昭,讓他給手下的人分一分。
此舉主要是為了堵住蘇州府這些錦衣衛(wèi)的嘴,雖然周楚不怕這些人泄密,畢竟這事是誰做的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真要是有人敢出去宣揚,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該給的好處還是要給的,畢竟也算是干了點活。
剩下的錢,周楚讓人將其中的六百萬兩白銀和六千萬貫銅錢運往京城,這次周楚沒經(jīng)過錢莊,主要是怕錢莊這些人把錢黑了。
這些錢和之前楚璃賺的不同,楚璃賺的光明正大,經(jīng)得起查,但這些錢卻是見不得光的,即便是被錢莊黑了,無論是周楚還是嘉靖都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剩下的錢,周楚則充作軍費。
見不得光有見不得光的好處,周楚可以多截留一些,只要不是太過分,嘉靖也不會計較,畢竟嘉靖拿的是絕對的大頭。
抄了多少錢,周楚并沒打算瞞著嘉靖,統(tǒng)計的時候故意讓林鹿在一旁看著的。
蘇州府發(fā)生的消息,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之中,很快,朝中百官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都感到無比震驚。
蘇州府的倭寇居然無法無天到這種地步?崔文奎是吃干飯的?
第二天,朝廷為了此事緊急加開了一場朝會,朝會上,以楊一清為首的官員紛紛彈劾崔文奎尸位素餐,毫無作為。
“陛下,這崔文奎在江南省和南直隸一向多有僭越,如今連江南省都管不好,此人當(dāng)真是竊居高位,毫無作為?!?/p>
張璁出列道。
眼看著無數(shù)人彈劾崔文奎,嘉靖很是滿意,不過他很清楚,也不能隨意動崔文奎,否則江南省立亂,只能一點點拿掉他的權(quán)利。
“既如此,傳朕旨意,江南巡撫崔文奎在位期間造成如此大的疏漏,先管好自已的本職,不要再有僭越,另外,從即日起,著王守仁任應(yīng)天巡撫,掌管南直隸一應(yīng)事務(wù)?!?/p>
嘉靖的話讓所有人猝不及防,如果說前半句在他們的預(yù)料之中,后半句則完全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原本準(zhǔn)備舉薦自已的人出任應(yīng)天巡撫,此時一個個完全說不出話來了,天子之言,從來都是金科玉律,一旦出口,沒有足夠的理由,沒人敢反駁。
再怎么說,王陽明無論是資歷還是各個方面,都足以出任應(yīng)天巡撫。
“另外,著嚴(yán)嵩前往蘇州府,出任蘇州知府?!?/p>
和之前的那句話相比,這句話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此時的夏言眼看著皇帝居然如此大張旗鼓的往南直隸和蘇州府安插其他人,頓時坐不住了,這些人配合周楚,整個江南還不被他們掀翻天了?
“陛下,江南亂局,那崔文奎恐無力鎮(zhèn)壓,臣以為應(yīng)當(dāng)派一個欽差前往江南,代天巡狩,還我大明一個朗朗乾坤?!?/p>
嘉靖聽到這話,并不意外,自已如此安排,夏言不著急才怪。
“那公瑾以為誰去合適?”
嘉靖饒有興致道。
一般的欽差大臣都是三品或者四品官,二品大員很少有愿意到處奔波的,也看不上欽差這個位置。
但此時形勢所逼,夏言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這個活。
“臣愿意為陛下分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