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方老大儒一捋長須,徐徐說道:
“西陵三千學(xué)子聚于竹溪,共襄文會盛舉。”
“跨竹溪過書香門,經(jīng)六關(guān)而至蘭亭?!?/p>
“路雖不遠(yuǎn),行之不易!”
“此間有瀑,有雨霧,有流水,有香茗,有如我一樣的老家伙,更有如你們一樣的后繼之人?!?/p>
“見諸位之文章,老夫老懷大慰?!?/p>
“此蘭亭一問,便是諸位行至此,見此情此景有何思?”
“不能是詩詞,任取體裁,隨心而書,敘今日之盛事,表此時之心情!”
祁少同卓一行一聽就傻眼了!
方老大儒只字未提秋野原那一觸即發(fā)之戰(zhàn)事!
更沒有提皇上說過的‘雞肋’二字!
這特么的……!
準(zhǔn)備了一宿,方老大儒竟然如此隨意的命了一題!
說好的時論呢?
秋野原打還是不打這就不討論了?
該死的常歡,你特么的從哪里得來的內(nèi)部消息?
白少秋也略顯懵逼。
他扭頭看了看呆若木雞的祁少同,頓時便笑了起來。
這小子理應(yīng)沒有忽悠自己。
但他肯定是被人給忽悠了。
還好不是寫那時論,不然還真有些麻煩。
他收回了視線,不經(jīng)意間掃了司老大儒身后的七葉一眼。
他不認(rèn)識七葉,但七葉此刻面上的表情也是一片驚詫。
甚至司老大儒的臉上都是一抹怪異之色。
司老大儒看了看方老大儒,他終究沒有開口去問——
最后這一問定好了是時論!
可方老頭這時候卻完全改變了這一問!
他心里微微一念,頓時自以為有了理解。
朝中,
以右相秦時問為首的主戰(zhàn)派幾乎全軍覆沒。
以左相葉穹樓為首的主和派完全占據(jù)了上風(fēng)!
武將想打卻不能打!
因為就連皇上也不想打!
但站在這些不知就里的學(xué)子的角度,他們恰熱血少年,他們風(fēng)華正茂。
他們定然是不希望不戰(zhàn)而割讓興國疆域的!
這會讓天下人看不起!
讓天下人認(rèn)為興國的男人沒有骨氣!
那么他們在寫這時論的時候定會痛罵朝中的那些懦夫,甚至?xí)吧涞交噬希?/p>
這就會出大麻煩了。
白少秋一首《漁家傲、秋思》都極有可能在朝中引起波瀾,何況還是言辭更加犀利的時論。
所以,
司老大儒嘴角一翹微微頷首,方老頭……這老家伙即將告老也圓滑了??!
這時候大家都閉上嘴,都不惹禍上身,這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那么這樣的一個自己命題的隨心之文,白少秋會寫點(diǎn)什么呢?
蘭亭旁有書案兩張。
白少秋并沒有過去,因為九葉已將筆墨紙硯放在了他的面前。
“是這樣,”
九葉躬著身子低聲說道:
“殿下知道了白公子六試甲上,甚是欣喜,讓在下來告知白公子一聲,”
“說……這最后一問,請白公子用毛筆而書。”
“白公子別急,殿下并不在意白公子的字會怎樣?!?/p>
“殿下說……再丑亦無妨,僅僅是想看一看罷了?!?/p>
白少秋:“……”
方老大儒頓時就笑了起來:
“老弟,寫!”
“字這個東西老夫也以為再丑亦無妨!”
“重要的是文章的骨!”
“老哥絕不是見字識人的那種膚淺之輩!”
“絕會因為你的字而嫌棄你這個人!”
“來來來,白老弟請落筆,老哥我……急不可耐!”
白少秋能怎么辦呢?
他伸手,抓住了筆架上的那支毛筆。
捉筆的姿勢還是對的。
這第一步?jīng)]有問題。
而后,蘸墨。
這也沒有問題。
動作行云流水,根本不像是個不會用毛筆的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白少秋,心里頓時又有了期盼——
莫非白少秋這家伙的字也是極好的?
他用炭筆只不過是因為他沒有銀子買筆墨硯臺么?
白少秋危襟正坐。
右手捉筆,手臂懸于空中,面露凝重之色。
所有人都屏息住了呼吸,
此間又只有那瀑布的轟鳴聲可聞。
方老大儒的視線落在了白少秋的臉上,這一刻,他看見了這少年最為認(rèn)真的一面。
他心里歡喜。
這是白老弟心有底氣之表現(xiàn)!
面對兩名大儒而不懼!
捉筆凝神間,他已入靜思似乎忘記了周遭所有的人。
了不起!
這小老弟用了十年功夫練就了磐石之心,還練就了不為外物所動之能。
大有潛力!
未來可……
就在他心里對白少秋大肆贊美的時候,白少秋落筆!
紙上……
一團(tuán)墨!
方老大儒心肝兒一顫,便見白少秋又提筆,接著就在那一團(tuán)墨下面寫了三個……
蘭亭序!
算是字么?
他頓時咽了一口唾沫還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的天!
這……算是字吧?!
蘭亭就是這里,序……序什么序?
他莫非會在這最后一問翻了船?
早知如此,不如就讓他再做一首詩詞罷了!
哎……
我這是弄巧成拙了么?
司老大儒也是第一次見白少秋的毛筆字??!
他這時候也驚呆了!
對面的鎮(zhèn)西王和王妃也探出了腦袋,也都看見了紙上的那一團(tuán)墨和那三個字……
夫妻二人面面相覷,心想這字與四寶子的字有得一拼?。?/p>
白少秋偏偏并沒有注意到身旁的這些人的表情,也沒有感覺到因為他的這三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字出現(xiàn)的微妙的氣氛。
他在回憶那篇蘭亭序。
原著開篇是永和九年歲在葵首……
現(xiàn)在這是文治六年五月十一。
總不能照搬過來吧?
這世界的歷史上有沒有一個永和年他也不知道呀。
萬一這些人要較真怎么去解釋?
于是,他在遲疑片刻之后再次落筆!
又讓所有人心肝兒一顫:
‘文治六年,五月十一,初夏時節(jié),會于出云山之蘭亭,’
他又停了下來。
因為下一句本該是‘修禊事也’,這指的是一種祭禮,寫的是三月三人們在水邊嬉戲祈福消災(zāi)。
不該裝比??!
這下子搞麻煩了!
能怎么辦呢?
硬著頭皮改唄!
‘修文事也!’
‘群賢畢至,學(xué)子云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這后面就好辦很多了。
景致大抵都差不多,至于流觴曲水,這可以去想象嘛,只要沒有硬傷,都是能夠解釋得通的。
于是,他又蘸墨,這一次小心了一些,沒有在紙上留下墨團(tuán)來。
他依舊沒有注意眾人此刻的表情。
他就這么寫了下去。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快然之足,不知老之將至……’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豈不痛哉。’
行文大半,字……依舊是那么丑!
但此文卻已在眾人面前徐徐展開!
尤其是他左右的司老大儒和方老大儒二人,這時候他們的眼里已沒有了這丑陋的字!
他們的眼里只有對此文之驚!
便見白少秋筆如行龍不再有絲毫凝滯之感。
一篇極美的文章就這樣在他的筆尖徐徐呈現(xiàn)。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p>
白少秋收筆。
抬頭,
微微一笑,
“獻(xiàn)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