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們聽著,都覺得刺耳,想反駁又知道說什么。
倒是李二爺爺惱的一腳把老伴兒踹倒了,罵道,“閉上你那個狗嘴,不會說話就別說!我是村長,衛(wèi)所那邊一直都是我在支應(yīng),憑什么這時候就不能去了!
“你只說我有危險時候要出頭,怎么就沒看見旁人也沒閑著啊?大伙兒一個村里住著,一起奔命,誰也沒占便宜,不都在力所能及的干活兒張羅嗎?
“別的不說,秋霜一家多拿了起碼幾十斤糧食了!就是你喝的艾蒿水,都是人家一鍋一鍋煮出來的!你睡了安穩(wěn)覺,喝了水,免了凍死和病死,如今需要你出力就往后躲了,那是人應(yīng)該干的事兒嗎?”
老爺子臉色黑的厲害,狠狠瞪了老婆子一眼就趕緊去前邊了。
李二奶奶瞧著村里人對她沒有好臉色,心里越發(fā)委屈,哭咧咧坐在雪地里不肯起來。
眾人散了心里郁氣,照舊忙碌,權(quán)當看不見了。
最后還是李金媳婦兒蘭草扶起了婆婆,小聲勸道,“娘,爹說的沒錯。從出了泰安到如今,爹和老四幾乎就沒在家吃過幾頓飯,就是鐵牛他爹也偶爾端秋霜嫂子家的飯碗呢。真說吃虧,也是秋霜嫂子更吃虧,人家都沒計較……”
“你知道什么,你和老大一樣都是榆木腦袋!”李二奶奶聽得臉色更不好,提起老頭子和兒子在李秋霜家吃飯,她就更懊惱了。
說起來,她年歲也不小了,但李秋霜一家每次只找自家老頭子去吃飯,從來不會帶她一個。
她也想喝碗熱乎乎的粳米粥啊,也想吃烤饅頭和雞蛋餅啊!
蘭草被婆婆呵斥幾句,也不生氣。
她只是腦子慢,嘴巴笨,又不是缺心眼兒。婆婆的小心思,她自然猜得出來。
可惜,這世上哪有無緣無故的好啊,什么都是互相的。
平日秋霜嫂子一家有事,婆婆就總攔著公爹去幫忙,偏偏自家因為豆芽生意沒少得好處,真是不就知道婆婆怎么想的。
只占便宜,不付出,哪有這樣的道理??!
蘭草越想越覺得心里愧的慌,于是瞧著婆婆不注意就去給秋霜嫂子幫忙了。
李秋霜倒是沒覺得奇怪,畢竟村里大半婦人都在她家這邊呢。
不用趕路,各家沒什么活計不說,婦人們也是心里忐忑不安啊。她們就想湊在李秋霜跟前,總覺得這樣就踏實一些。
李二爺爺?shù)故菦]讓大伙兒多等,不到半個時辰就回來了,身后還跟著一輛馬車。
“川哥兒他娘啊,你們燒了多少艾蒿水了?衛(wèi)所那邊說,不用我們過去幫忙,但要我們多分一些艾蒿水給他們,好用或者不好用都沒關(guān)系,求個心安吧。已經(jīng)有人去附近縣城找大夫了,不過雪路難行,來回總要三四日啊,還不見得有人敢來幫忙……”
老爺子邊說邊嘆氣,真是禍從天降,讓遷徙之路雪上加霜!
李秋霜趕緊應(yīng)道,“二叔,方才已經(jīng)燒好二十桶了,這就可以裝車。”
唐甜瞧著衛(wèi)所的馬車停在十幾丈外,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氣,然后囑咐道,“二爺爺,咱們的水桶還要繼續(xù)裝艾蒿水呢,下一趟讓衛(wèi)所那邊準備東西過來裝吧。咱們水桶拿回來也要熱水燙一下,才能繼續(xù)用?!?/p>
“好,好,這個時候了,怎么小心都是應(yīng)該的?!?/p>
李二爺爺應(yīng)了,就喊著村里漢子們戴好口罩,然后幫忙把水桶送到馬車上。
衛(wèi)所那邊兵卒也有人陸續(xù)開始發(fā)熱了,趕馬車的車夫同樣驚恐,顧不得水熱,舀起一瓢就往嘴里灌……
待得衛(wèi)所的馬車走了,其余那些軍屬也都知道了,陸續(xù)派人來求艾蒿水,而且還都不是空著手,等同于交換。
有人拿了粗糧,有人拿了點心,有人拿了鹽巴,總之都是實用之物。
李二爺爺特意同唐甜商量過了,才答應(yīng)換水。
換回的東西,唐甜主動說算公中用物,留著晚上給巡邏隊加餐。村里人聽說都是高興,又惦記艾蒿存貨多不多,夠不夠這么消耗的。
這一點兒唐甜倒是不擔心,因為艾蒿不過是借個味道的幌子,實際發(fā)揮作用的是空間井水……
唐老二等人當然也怕死,厚著臉皮也是隨后跑來討艾蒿水,當然,他們是空著手的。
李二爺爺有心不給,又擔心這個時候,徹底結(jié)了仇,以后這一家子給唐家堡惹禍,最后只答應(yīng)每日給半桶,但也足夠他們分喝了……
夜色降臨時候,前邊又有消息傳過來,隔離營地里的人死了二十多,但因為發(fā)熱送進去的,足有五十多人……
唐家堡眾人守著老人,護著孩子,鵪鶉一樣老老實實躲著,乞求著病魔不要光臨。
村里巡邏的人不用李二爺爺囑咐,也不敢偷懶,生怕一個疏忽就把全村都害死了……
天亮時候,病魔依舊在肆虐,趕來取水的衛(wèi)所車夫已經(jīng)換了人,之前那個是不是病倒了,沒人知道,也沒人敢問。
倒是幫忙提水的村人換了口罩,洗了手臉,又被家里婦人扒下襖褲在雪地里拍打了許久……
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才能戰(zhàn)敗病魔,只能加倍小心再小心!
中午時候,天上難得出了一點兒太陽,照在雪原上,晃的眾人眼睛刺痛流淚。
有淘氣小子不顧老娘的巴掌,無趣的望著遠處,卻突然喊了起來。
“娘,那邊有人來了,好多人!”
眾人聽到動靜,都是抻脖子去看,果然,他們的來路上居然又多了一支隊伍,瞧著也有一千人的樣子。
有人記性好,高聲嚷道,“之前不是有報信兒的兵卒過去嗎,是不是京都那邊又往塞北派兵了?”
“不,應(yīng)該是衛(wèi)所那邊派人往縣城求救了。這是來救我們的人吧!”也有人反對,帶著滿滿的希望。
隨著眾人猜測議論,衛(wèi)所那邊也發(fā)現(xiàn)了來人,迅速派了騎兵趕去問詢。
也不知道來人和衛(wèi)所這邊怎么商量的,天黑時候,消息終于傳了出來。
以村屯為主,各自散開尋找駐地,暫時停止前行,年后聽命令召喚再前往塞北!
當然生病的人還是要隔離,發(fā)病人數(shù)多的村子也要繼續(xù)監(jiān)管。
所有人都是半晌沒反應(yīng)過來,這是衛(wèi)所不管大伙兒了?還是徹底放棄大伙兒,讓大伙兒自生自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