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guī)r這伙倭寇的動向,自然瞞不過南京城里的韓贊周和徐弘基等人。
時間來到晚上,守備廳內(nèi)卻是燈火通明。
劉廷元腳步匆匆的來到了守備廳的正堂。
“公公,公爺?!?/p>
“剛剛斥候來報,倭寇已經(jīng)轉向東南。”
劉廷元話音一落,韓贊周和徐弘基兩人皆是站了起來。
兩人齊齊來到一幅輿圖前。
徐弘基的手指從南京城的西南方向,沿著東南一一劃過,最后停在粟水那地方。
“公公,這伙倭寇是想逃?!?/p>
徐弘基語氣極為堅定的說道。
韓贊周認真的看過南京周圍的輿圖后,也是緩緩點頭道:“不錯,這伙倭寇的下一個目的地很有可能就是粟水?!?/p>
“公公,梅指揮使求見?!?/p>
就在此時, 一名侍衛(wèi)進來稟報道。
“讓他進來?!?/p>
韓贊周轉身吩咐了一句。
稍頃,一身甲胄的梅春,就風風火火的走了進來。
“公公,國公,部堂大人?!?/p>
梅春對三人拱手施禮道。
“梅指揮使,你不在城外護衛(wèi)孝陵,進城做什么?”
劉廷元第一個開口問道。
“部堂大人,下官派出的斥候來報,倭寇已經(jīng)南下,寧波水師的俞提督已經(jīng)抵達南京城外?!?/p>
“俞咨皋來了?”
韓贊周開口問道。
“據(jù)斥候來報,俞提督距離南京已經(jīng)不足三十里。”
梅春繼續(xù)道。
“命人傳訊俞咨皋,命其全力追擊倭寇!”
韓贊周當即出聲命令道。
梅春再次拱手道:“公公,俞提督的人馬大部分都是步卒,想要追上有大量馬匹的倭寇,恐是力有未逮,下官想要率領麾下騎兵,追擊倭寇,請公公允準?!?/p>
梅春的話音一落,韓贊周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孝陵衛(wèi)的職責特殊,如果梅春帶領人離開,那孝陵那邊……?
韓贊周轉頭看向徐弘基。
后者略一沉吟,對韓贊周點頭道:“公公,如果只是一個千戶所的話,倒是可以試試?!?/p>
韓贊周看了眼梅春,點頭道:“梅指揮使既然主動請戰(zhàn),咱家自然不能阻攔。”
“你的請求,咱家準了!”
“多謝公公,多謝國公?!?/p>
梅春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徐弘基面色嚴肅的開口補充道:“梅指揮使,如果勢必可為,只需拖住倭寇就行,等待俞咨皋的寧波水師抵達。”
梅春聞言,心下有些不高興,但還是拱手道:“下官遵命?!?/p>
等梅春離開后,韓贊周等人也是齊齊松了口氣。
只要倭寇不對南京造成威脅,那事態(tài)就還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
如果一旦南京出事,那一定會震動整個大明。
屆時,自己這些人一定會被朝廷問罪。
現(xiàn)在倭寇遠離南京,無論是韓贊周,還是徐弘基,或者是劉廷元,都可以輕松一下了。
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倭寇盡數(shù)剿滅。
俞咨皋那邊也很快就接到了消息。
得知倭寇轉道南下,他也沒有繼續(xù)前往南京,而是緊隨其后,馬不停蹄的追了上去。
在追擊的路途中,俞咨皋一連下了數(shù)道軍令,命令太湖周邊諸府縣嚴加防備。
他倒是不指望這些府縣可以攔住倭寇,只要你們不要被倭寇攻破城池就好。
再說梅春這邊,在得到韓贊周的允準后,孝陵衛(wèi)前軍千戶所,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了集結。
將孝陵衛(wèi)的防務交給指揮同知蕭運,梅春帶著麾下一千余人,向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
……
京城,紫禁城。
朱由檢一大早,就被王承恩給喚醒了。
今天是殿試的日子,朱由檢這位大明皇帝,自然需要親臨。
在一眾貢生的山呼聲中,朱由檢坐到了御座上。
目光掃過下方跪拜的貢生們,心中生出一股期盼之意。
來自后世的他,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如果這些人中有桂萼、張璁、張居正一樣的人才,那他不就撈著了嗎?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今日殿試,乃國家選拔人才之大典。”
“爾等將來都是要為官一方的,當以朝廷為重,望爾等不負朕望,不負百姓所托?!?/p>
隨著朱由檢的話音落下,殿內(nèi)的貢生們齊聲高呼:“學生等謹遵陛下教誨!”
朱由檢微微頷首,對溫體仁使了個眼色,后者會意,宣布殿試正式開始。
前文就說過,這次的殿試,朱由檢給出的題目只有一個,那就是朝廷如何增收。
大明眼下不缺少能臣猛將,缺的是能夠為國理財?shù)娜恕?/p>
缺的是向王徵,宋應星這樣的人。
接下來的考試,進行得緊張而有序。
這些貢生們或奮筆疾書,或沉思冥想,都想盡力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和學識。
古人有句話叫“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p>
無論哪個時代,無論是習文還是修武,都需要一個平臺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而科舉為官,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朱由檢則靜靜地坐在御座上,目光一一在一眾貢生身上掃過。
時間在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中緩緩流逝,終于,隨著一聲鐘聲響起,殿試結束了。
貢生們紛紛交上答卷,走出大殿,而朱由檢也在王承恩的攙扶下,從御座上站了起來。
整整坐了一個上午,朱由檢坐的渾身酸疼。
簡單的活動了一下后,朱由檢對溫體仁交代道:“首輔,稍后命人把卷子送到乾清宮,朕要御覽?!?/p>
“臣遵旨!”
溫體仁對此也沒有什么意見。
貢院附近的一家客棧中。
剛從宮里出來的數(shù)名貢生,就結伴回到了這里。
朱統(tǒng)鉓轉身對一名身材消瘦,但卻精神矍鑠 的青年問道:“憲之兄,索性時間尚早,可愿共飲一杯?”
被稱憲之兄的青年笑著點頭道:“既是朱兄相邀,史某就叨擾了?!?/p>
說著,兩人就走進了客棧。
客棧掌柜見到兩人回來,忙是笑著上前問道:“兩位公子回來了?”
像朱統(tǒng)鉓他們這些人,已經(jīng)參加完會試,那最低也是同進士出身。
他一個客棧掌柜,自是想要結一份善緣。
朱統(tǒng)鉓點頭道:“胡掌柜,麻煩給我們準備一些酒菜?!?/p>
“哎,好嘞!”
胡掌柜忙是出聲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