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聞言,緩緩點頭道:“不錯,這些東西史書上都有記載,朕只是沒把這些事聯(lián)系起來?!?/p>
“據(jù)英國公信里所說,這些隱秘,憲宗、孝宗、武宗都是清楚的,只是到了世宗才斷了傳承。”
“也是,世宗和朕一樣都是外藩繼位,哪里會知道這些事。”
朱由檢自顧自的說完后,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整理思緒,對盧象升問道:“那你們是什么意思?”
“朕看英國公在信里,只說要保障五軍都督府的權(quán)力,不能讓兵部一家獨大,沒說錢糧的事兒,你是怎么打算的?”
盧象升苦笑道:“陛下,臣剛才說五軍都督府要單獨掌控錢糧,此事朝臣們是決計不會答應(yīng)的。”
朱由檢接話道:“莫說是朝臣,就是朕也不會答應(yīng),你之所以這么說,無非是存著坐地起價的心思,可對?”
“陛下圣明。”
“行了,說說你的打算吧,那邊還不知道已經(jīng)吵成什么樣了呢?!?/p>
“是,陛下,臣的意思是,朝廷施行募兵制可以,就算是邊軍也可以施行募兵制,但軍隊需要的錢糧,絕對不能由文官掌控,至少是不能由其單獨掌控?!?/p>
朱由檢緩緩點頭道:“不錯,如果繼續(xù)由文官單獨掌控各地錢糧,那土木堡舊事恐會隨時都會上演?!?/p>
“那你們可有具體的方略?”
盧象升搖頭道:“回陛下,臣愚鈍,至今尚未想出完全之策?!?/p>
朱由檢也是低頭沉思,半晌后才起身道:“罷,先去聽聽其他人的意思吧?!?/p>
兩人重新回到乾清宮正殿。
環(huán)顧一眼殿內(nèi)的眾人,朱由檢的眼神有些復(fù)雜。
“好了,還是說回錢糧的事吧?!?/p>
“陽羨侯他們,不同意戶部和兵部掌控大軍所需的錢糧,諸卿可有什么完全之策?”
朱由檢直接開門見山。
李邦華出班,皺眉道:“陛下,就算是太祖和成祖時期,大軍出征所需的錢糧,也都是由戶部撥付,兵部負(fù)責(zé)押運,陽羨侯剛才的建議,決計不可行!”
朱由檢點頭道:“諸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就直說了,太祖高皇帝制定的大明國策,本就是文武分治,互不統(tǒng)屬?!?/p>
“如果取消軍屯和各地衛(wèi)所,那五軍都督的權(quán)力就被砍去一大塊,各地兵馬的糧草就完全被文臣掌握,這一點莫說是陽羨侯他們,就是朕也不能答應(yīng)。”
朱由檢這這番話算是說透了。
殿內(nèi)的文官,聽到朱由檢這么直白,也都神色古怪。
孔貞運更是被這話氣的臉色漲紅。
“陛下這是不信任我等文臣嗎?”
朱由檢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這無關(guān)信任不信任的問題,而是制度問題?!?/p>
“朕剛才就說了,文武殊途,互不統(tǒng)屬,這就是朕的意思,卿等都想想,此事該如何解決?”
殿內(nèi)頓時安靜下來。
朱由檢也不催促,只是取出張維賢寫給盧象升的那封書信,繼續(xù)翻看起來。
信里說的隱秘,其實就是大明,自立國以來的糧食歸屬問題。
按歷代英國公所說,大明立國之初,直到宣宗皇帝時期,各地繳納的糧食,都是存放在當(dāng)?shù)匦l(wèi)所的。
而這些衛(wèi)所,都是聽命于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的各級武官,又都是皇帝遣心腹勛貴擔(dān)任。
也就是說,這些存放在了各地衛(wèi)所的糧食, 都是歸皇帝管的。
但是宣宗皇帝英年早逝,英宗幼主繼位,底下的某些大臣,趁著這個空擋,將各地衛(wèi)所糧倉的管轄權(quán),給弄到了文官的手里。
這下子完了,皇帝失去了對地方糧食的管轄權(quán)。
這在這個時代可是致命的問題。
按照信里所說,當(dāng)年的土木堡背后就有糧食的問題。
就在朱由檢翻看這些書信的時候,一道聲音忽然響了起來。
“陛下,臣有奏?!?/p>
朱由檢循聲望去,見是郭允厚這個老摳。
放下手里的書信,朱由檢揉了揉自己的山根,開口道:“奏來。”
“陛下,臣以為,關(guān)于陽羨侯所說的問題,朝廷完全可以換個角度考慮這件事?!?/p>
朱由檢頓時來了興趣,伸手示意道:“繼續(xù)?!?/p>
“陛下,文武分治沒有錯,不能由文官單獨掌控天下兵馬的糧草,這也沒問題?!?/p>
“那不如索性,就讓五軍都督府也參與進(jìn)來好了,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共同在各地建立糧倉,對這些糧倉施行雙重管理?!?/p>
“戶部只負(fù)責(zé)撥付銀元,購糧和儲糧之事,交給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自己負(fù)責(zé)?!?/p>
郭允厚的話說完后,殿內(nèi)的大部分人都是暗自點了點頭。
這是目前來說,最合適的方案了。
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本就矛盾重重,也不用擔(dān)心這兩個衙門沆瀣一氣。
朱由檢轉(zhuǎn)頭看向李邦華問道:“兵部怎么看?”
李邦華認(rèn)真的思索了一番,才謹(jǐn)慎的回道:“臣暫時沒有異議。”
朱由檢又對盧象升問道:“陽羨侯,你呢?”
“臣無異議?!?/p>
“好,那就現(xiàn)在山東試行一段時間,等確定沒有問題后,再推行開來?!?/p>
朱由檢最后一錘定音。
“臣等遵旨?!?/p>
群臣也都躬身領(lǐng)命。
說完糧食的事兒,朱由檢又提起了題本中的另一件事。
“說完了糧食,按諸卿就再議一議,關(guān)于世襲武職的事兒吧。”
殿內(nèi)眾人一聽,又是一陣頭疼。
這件事處理起來的難度,可是一點都不弱于剛才的糧食問題。
大明絕大部分的武官,都是祖?zhèn)鞯穆毼弧?/p>
最著名的就是戚繼光。
戚繼光最初的官職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就是從他父親那里繼承過來的。
而他父親的官職,是從戚繼光的爺爺那里繼承來的。
說的再明白一點,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這個官職,就是他戚家的。
這也算是給當(dāng)初建國,和靖難那些功臣的一個賞賜。
你現(xiàn)在將軍戶取消了,將軍屯當(dāng)做補(bǔ)償分給了那些軍戶,這沒有問題,反正那些軍戶的日子過得并不好。
但這些世襲武職不一樣,人家的日子過得可是滋潤的很,對這些人又該怎么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