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這一說就是小半個時辰,直到說得口干舌燥,大體將電報對商業(yè)活動的影響,全都說了一遍,這才停下來。
朱由檢笑著對王承恩道:“給魏伴伴和李卿上茶?!?/p>
“臣謝皇爺(陛下)。”
朱由檢看向魏忠賢道:“看來當初讓你去大榷場確實是選對了?!?/p>
“不錯,您今日所言,朕聽后也是啟發(fā)良多,回去之后給朕上一道奏本,既然是正事,那就當正事辦。”
“臣遵旨。”
“那……那……若是皇爺沒有其他吩咐,臣就先告退了?!?/p>
“好,去吧?!?/p>
“臣告退。”
魏忠賢弓著腰,一步步緩緩退出了西暖閣。
等其走后,朱由檢這才對李若璉道:“李卿也是為了電報而來?”
“回陛下,臣不是……臣……陛下圣明?!?/p>
他這次入宮,還真不是為了電報線而來,而是為了其他事,但剛才聽魏忠賢一番言論后,李若璉也動了心思。
朱由檢卻道:“錦衣衛(wèi)和大榷場不一樣,大榷場那邊暫時只需要架設幾條主要線路就可以,往后可以慢慢填補,甚至可以讓商賈參與架設電報。”
“但錦衣衛(wèi)不一樣,想要架設遍布整個大明的電報線路,所需要的花費不是一個小數目。”
“等將來朝廷架設通往各布政使司的線路后,錦衣衛(wèi)可以和他們共用一條線路。”
李若璉本就是存著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的心里,現在聽朱由檢這么說,倒也沒有強求。
“陛下,除了此事外,臣還有件事稟奏?!?/p>
“哦?說?!?/p>
“是?!?/p>
李若璉答應一聲后,整理了一番語言后,這才繼續(xù)道:“陛下,軍情司當初將龍華民等三名西洋傳教士策反后,臣就把人送了回去?!?/p>
“讓他們去歐羅巴探知消息,這么多年過去,臣都以為他們已經再次叛變了,沒想到就在昨日,他們竟是忽然乘船回來了。”
“不只是他們自己,同行的錦衣衛(wèi)百戶官李國祿,還從歐羅巴帶回了大量的書籍,以及不少歐羅巴人,臣不敢擅專,這才入宮向陛下稟奏?!?/p>
朱由檢的神色有些怪異起來,錦衣衛(wèi)竟然真的將龍華民給收編了?
還把人派到了歐洲?
最讓人不可置信的是,龍華民回了歐洲, 竟然又回來了。
朱由檢敏銳的抓住了李若璉話里的重點,開口問道:“龍華民他們恐怕不會輕易回來吧?是不是那個李國祿強行把人擄回來的?”
李若璉面色有些尷尬,躬身道:“陛下燭照萬里,臣欽服?!?/p>
朱由檢微微頷首,繼續(xù)問道:“歐羅巴現在是什么情況?”
李若璉拱手道:“據李國祿所說,如今的歐羅巴諸國戰(zhàn)事不斷,局勢很是復雜,尤其是龍華民所在的意大利亞,也如我大明山陜一般,氣候干旱,糧食減產,大量百姓死亡?!?/p>
“除了意大利亞,其他地方也都或多或少的有這種情況。”
說到這里,李若璉的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陛下,看來氣候異常并非只是我大明,就連歐羅巴這種萬里之外的地方,也都出現了干旱少雨的的情況。”
朱由檢深吸口氣道:“按邢云路所說,天氣漸冷、干旱,是因為日中黑子的原因,既然是太陽的原因,那自然不可能只影響我大明?!?/p>
“這些事就不要說了,李國祿現在何處?”
“就在宮外?!?/p>
“宣!”
王承恩忙是應道:“臣遵旨。”
王承恩一揮手,一名殿內伺候的內侍就要出門,卻聽朱由檢又道:“把龍華民也一起宣進宮來?!?/p>
“是,皇爺。”
內侍垂首應道。
須臾,朱由檢就在西暖閣,見到了一名看起來精神很是憔悴,身體也有些消瘦的錦衣衛(wèi)百戶。
“臣,錦衣衛(wèi)軍情司百戶李國祿參見陛下?!?/p>
“免了,賜座?!?/p>
李國祿神情一怔,旋即下意識地看向了李若璉。
李若璉狠狠地瞪了對方一眼,皇帝讓你坐你坐就是了,看我是什么意思?
當初許顯純那事兒,他可是聽說過了。
不過,朱由檢倒是沒和當初一樣,而是笑道:“無妨,朕讓你坐你坐下便是?!?/p>
“臣……臣謝陛下?!?/p>
李國祿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半坐在錦墩上,神色愈發(fā)的緊張了。
朱由檢卻是沒有再和其說話,而是看向龍華民道:“龍華民,你我數年未見了吧?”
“化外之民龍華民,參見大明皇帝陛下!”
“你也起來吧?!?/p>
“謝大明皇帝陛下!”
“和朕說說歐羅巴現在的情況?!?/p>
“是?!?/p>
龍華民的講述明顯要比李若璉更加仔細,從各國之間的戰(zhàn)爭,一直說到了宗教分裂、英荷崛起到西班牙的衰落。
最后又著重說起了意大利亞的饑荒和大瘟疫。
朱由檢聽后,神色鄭重的點了點頭。
他可是太清楚了,如果不是自己穿越過來,發(fā)生在意大利的饑荒和大瘟疫,用不了幾年就會在大明這片土地上重演,死的人要更多,造成的后果也會更加的嚴重。
深吸口氣,朱由檢正欲說話,卻聽李若璉忽然道:“啟奏陛下,李國祿等此次回轉大明,還帶回了諸國的使臣?!?/p>
朱由檢眉頭一緊,李若璉忙道:“陛下,諸國使臣并無進入大明,還在天津外海的海船上?!?/p>
“這么重要的事,為何剛才不說?”
“臣……”
李若璉心里也是腹誹不已,剛才您“老人家”也沒給我說得機會不是?
對他心里的想法,朱由檢自是看不透,轉頭對龍華民道:“這些使臣都是來自哪些國家?他們的目的是什么?”
不等龍華民答話,李國祿忙是起身道:“回陛下,這些使臣來自不同國家,分別是英吉利、法蘭西、荷蘭、意大利亞和葡萄牙。”
“至于他們的目的,臣猜測應該是和歐羅巴現在的戰(zhàn)爭有關?!?/p>
“猜測?”
朱由檢有些不解,人是你帶回來的,你不知他們的目的?
李國祿忙道:“啟奏陛下,這些國家并不和睦,就算是臣,他們也并不是很相信,所以他們的真實目的,臣……”
“好了,朕知道了。”
“王承恩?!?/p>
“臣在?!?/p>
“傳旨禮部,讓他們著人去天津,把人給朕帶進京?!?/p>
“臣遵旨?!?/p>
目光落在李國祿身上,朱由檢又道:“你再辛苦一趟,隨禮部的人一起?!?/p>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