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山頂,許知行只去過一次便沒再去了。
這種程度的天地大勢,還無法讓他產(chǎn)生什么共鳴。
倒不如把時間多放在山下,放在那黎民百姓之間。
許知行沒有刻意去做什么,他住在雙江城,雙江城這一片天地就會不無形中影響。
《靈經(jīng)》一品的修為,會使天地元氣自發(fā)的向他匯聚。
許知行在一個地方停留久了,這個地方就會自然而然的變成類似于洞天福地一般的人杰地靈之處。
所以他什么都不用做,便能給一個地方帶來最好的福澤。
許知行就這么悠閑的住在了雙江城,看著城里城外的居民忙忙碌碌,過著自已的生活。
轉眼已過芒種,時至五月初五,迎來雙江城一個大日子,水神節(jié)。
這也是雙江縣除了除夕之外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
因為臨近滄瀾、玉液兩條大江,雙江縣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洪災。
所以兩江百姓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舉行最為盛大的水神節(jié)。
以此來祭祀水神,保佑兩江百姓不受洪災之難。
站在許知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自然是不可能存在神明這種高等生靈。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的等級不夠,看不到而已。
但這也不妨礙許知行跟隨雙江城的百姓舉城同慶,一起熱熱鬧鬧。
祭祀儀式到了最后環(huán)節(jié),名為放花船。
城里百姓大多都會親手做一艘小小的花船放進江里,上面會寫著他們的一些祝愿。
順著江水飄走,若花船消失在視線以前沒有沉沒,那就代表著他們的愿望送到了水神那里,水神就會幫他們實現(xiàn)。
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愿景而已,但放花燈之人依舊是羅毅不絕。
江邊,但凡是能夠下腳的地方都擠滿了放花船的人。
許知行沒有參與,只是饒有興致的看著那些放花船的人。
忽然間,江邊傳出一聲驚呼。
“不好,有人落水了...”
“救命,快來人救命,我家小姐落水了...”
“天吶,那是蘇府的大小姐...”
“快救人吶...”
這個時節(jié),正是一年中江水水位最高的時候。
水流湍急,只是轉眼間,那落水的女子便被江水沖出去好一段距離。
就在眾人焦急的時候,岸邊已經(jīng)有英勇之人跳了下去。
看此人身法,應該是有武道在身。
除了他只是還沒有游出去多遠,此人便轉身艱難的游了回來。
上岸后一臉沮喪的搖了搖頭。
“不行,江水太急了...”
“我來...”
隨后又有一位年輕人跳了下去,此人武功更好,甚至已經(jīng)練出了真氣。
真氣勃發(fā)之下,速度非常快。
但他也只是比上一個多游出去一段距離,最終還是退了回來。
這么一會兒,那落水的女子此時已經(jīng)被沖到了江中心,浮浮沉沉,顯然快要堅持不住了。
許知行聽到聲音,擠開人群看到了這一幕。
他不想人前顯圣,于是便暗中催動《靈經(jīng)》施救。
遠處,那江水之中仿佛蘊含著一股莫名的力量,忽然憑空卷起一層浪潮。
那落水的蘇府小姐竟然就這么被浪潮硬生生頂了起來,就像是一只大手,拖著她順著江水快速靠近岸邊。
見到這一幕,江岸上焦急的人群不由得心頭驚駭萬分。
這超乎凡俗的現(xiàn)象,就像是神跡一般。
忽然有人高呼道:
“是水神,水神親自出手,在救蘇府小姐?!?/p>
這個聲音一響起,眾人紛紛響應。
“一定是水神,江里面果然是有水神?!?/p>
“水神念我等年年供奉,特地顯圣,救下了蘇府小姐。”
“大家快拜,拜水神,祈求水神保佑我雙江百姓風調雨順...”
“水神保佑,保佑我們雙江百姓不受水患,來年必定再次敬供...”
“水神保佑,保佑我家田地今年能豐收...”
“水神保佑,保佑我妻生個大胖小子...”
“水神保佑,保佑我逢賭必贏...”
“水神保佑,保佑我跟隔壁王寡婦的事...”
......
一時間,江岸邊跪滿了人,各種各樣的祈禱聲不絕于耳。
以許知行的耳力,這些聲音幾乎都傳進了他的耳朵,聽后不由得無奈苦笑。
若這世間真有神靈,聽到這些禱告也肯定不會搭理。
此時,落水女子也已經(jīng)被安全送到了岸邊,許知行看了眼正準備轉身離開,腳步卻忽然一頓。
臉上不禁浮現(xiàn)一抹笑意。
‘這么巧?’
......
蘇家,是雙江城僅次于宋家的豪門。
蘇家雖無人在官場為官,但蘇家老爺子卻是在戰(zhàn)國時就聲名在外的文豪。
離州讀書人,誰沒拜讀過蘇家老爺子蘇清泉的經(jīng)義注解?
誰不曾為蘇清泉的文章拍案叫絕?
所以蘇家雖無黃紫加身的權貴,但在雙江城,乃至整個離州都有不弱的名聲?
不過蘇家雖然門庭高雅,卻人丁單薄。
蘇清泉老爺子膝下只有一子,到了第三代,卻只剩下蘇錦書這一個孫女。
關鍵是,蘇錦書從小體弱,有名醫(yī)看過,說不是長壽之相。
好在蘇老爺子倒是看得開,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今日蘇錦書落水,蘇府的人得知后驚駭欲絕。
以為那位名醫(yī)說的話就要驗證了。
蘇府上下亂了套,唯有老爺子稍顯鎮(zhèn)定,指揮調度,安排人請大夫。
后來聽人說蘇錦書是被江里的水神用神跡救回來的,一向不信鬼神的老爺子竟然專門提著豬頭黃紙,來到江邊虔心禮拜。
話說蘇錦書回家后,因為被灌了不少江水,又受了驚嚇和寒意,當天便開始高燒不退。
蘇家人幾乎把整個雙江城的大夫都請來了,作為姻親的宋家更是送來了一大堆名貴藥材。
可看了十來天,蘇錦書依然不見好,病情反倒是越來越重了。
宋家家主甚至專門派人去龍虎山,打算請山上天師下山來看病。
就在眾人焦急的等著龍虎山天師下山期間,一個穿著粗麻布衣的年輕讀書人卻貿然來訪。
蘇府一向善待讀書人,但這個時候再怎么樣也沒工夫招待了,于是便要將其打發(fā)走。
可這年輕讀書人卻笑著說他能治好蘇府小姐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