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要下山,但徐子嬰并沒有著急著馬上就離開。
而是把自已關(guān)在房間里,每日如癡如醉的研讀著許知行留下來的《道藏》
那一天,他一念頓悟,道門玄法有成,步入八品境界。
雖然對于他自身的實力來說,并沒有多大的提升。
但對于徐子嬰修行道法來說,卻擁有非常不俗的意義。
有了八品道門真氣的支撐,他再來看這些道書就像是打開了一扇天窗,明顯輕松了許多。
下山之前,他需要盡可能多的將這些道書記在腦海中。
往后游歷天下,便能將自已的所見所聞相互印證,從而真正領(lǐng)悟。
并將其傳遞給世人。
與此同時,已經(jīng)離開了紫陽山的許知行降落在一座山頭,回頭看向紫陽山的方向,不由得會心一笑。
感嘆了一句‘不愧是道門天定傳承人,一天時間便入道門八品境界?!?/p>
因為系統(tǒng)返還,許知行的道法境界也因此水漲船高,直接突破了四品。
對于這趟紫陽山之行,也算是一個完美收官。
雖然所經(jīng)歷的事并不多,但其實紫陽山之行對于許知行的意義卻尤為重大。
因為就是在這里,許知行終于明白系統(tǒng)的真實意圖,明白他穿越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使命。
以及,他自身所追求的大道究竟要往哪個方向去走。
這短短的三個月,是許知行對自身現(xiàn)在以及將來一次非常清晰的認知過程。
這一點對于一個修行之人來說,重要程度遠高于修為的提升。
離開紫陽山后,許知行直接御風(fēng)遠游,跨過了雍州,直接進入了九州最北部,云州。
剛進入云州地界,許知行便莫名其妙的心生感應(yīng),目光投向更北的方向。
稍稍思索后,許知行不禁微微笑道:
“看來小清的教化之功,功不可沒啊?!?/p>
有了這份感應(yīng),許知行便不在云州逗留,直接御風(fēng)北上,出了云州。
一路進入北燕國最南邊的國境。
入了北燕國后,所見風(fēng)光自然大有不同。
許知行兩世為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遼闊的草原風(fēng)貌。
乍一見,確實讓人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草原成立北燕國后,出現(xiàn)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在遼闊的草原上,竟然能看到一座座固定房舍聚集的城鎮(zhèn)。
看到一條條寬敞的官道。
成群的牛羊馬匹,和成片的耕田竟然出現(xiàn)在同一個畫面里。
北燕國竟然實現(xiàn)了放牧和農(nóng)耕的諧相處。
而且看草原上牧民們的狀態(tài),北燕國的國情顯然不像大周國內(nèi)傳播的那樣,野蠻、貧窮。
反而是有種輕松自在的滿足感。
許知行從北燕南境一路向北,一路上的情況都看在眼里。
大感欣慰。
看來宇文清將從他那里學(xué)去的一些現(xiàn)代化知識用到了治理國家上,北燕國在他的治理下,國民的生活質(zhì)量倒是遠比之前那種散亂部落的狀態(tài)下好了許多。
北燕立國不過才六七年,就能有這番景象,很不錯了。
最讓許知行欣慰的是,北燕國各地都建有學(xué)堂。
他專門去看過,學(xué)堂里的學(xué)子讀的都是他所傳授的至圣儒學(xué)。
但或許是因為基礎(chǔ)太弱,再加上北燕國在這之前會讀書識字的人并不多,這些學(xué)子并不能真正明白至圣儒學(xué)中的精髓要義。
所學(xué)成就,自然也就不會太高。
否則以許知行如今占據(jù)的天下文道氣運,不會要等到他進入云州才勉強感應(yīng)到北燕國的文道氣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北燕國立國時間太短。
而北燕國的前身又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對于讀書識字本就不重視。
如今要不是因為北燕國有科舉,聽說讀書能入朝為官,成為人上人,恐怕就算告訴他們讀書能讀出一個陸地神仙,也沒有多少人會去多看一眼。
許知行看著那一座座學(xué)堂,和那些學(xué)堂里一邊讀著書,一邊苦思冥想的學(xué)子,不由得輕輕一嘆。
宇文清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就像是無米之炊,就算廚藝再好,也不會有什么成果。
北燕缺少的不是學(xué)子,而是教書的先生。
缺少真正理解至圣儒學(xué)的人。
這一點,光靠宇文清一個人是做不到的。
需要時間的積累。
一國文脈,沒有那么容易就能形成。
許知行加快了腳步,打算直接趕往北燕國京都,上都城。
上都城的選址很有講究。
北方草原雖然大多是一片平原的草場,但其中也有一些海拔極高的山峰聳立。
上都城的選址就在草原中北部,那三座被曾經(jīng)世代盤踞在這里的神鷹部落稱之為三圣山的中央。
三圣山相互環(huán)繞,彼此之間雖然相隔足有近百里之遙,但也為坐落在中央的上都城提供了極好的天然屏障。
讓上都城東、北、西三面都被高達千丈的三圣山據(jù)守,只留下南面留有一個缺口。
所以想要攻打上都城,就只有從南面這一個方向進攻。
否則就要翻過數(shù)千米高的三圣山,頂住那萬年不化的積雪,才能勉強來到上都城的其他三個方向。
若是一兩個身懷超凡武力的武夫,想要翻過三圣山自然不難。
但若想要指揮大軍來翻雪山進攻上都城,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
就算翻過去了,后續(xù)補給,增援也必將成為極大的問題。
這就是宇文清為何會有底氣在這里建都的根本原因所在。
來到上都城外,許知行目光沒有停留在那座雄城中,反而是跳過了上都城,看向上都城北面幾十里外,那座巍峨的大山。
一座山并沒有什么吸引他的地方,但那座山上,卻有一縷令許知行十分熟悉的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