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廠,試裝車間。
一輛高大威猛的試裝車在車間的正中央。
它有著粗大的輪胎,上面滿是大塊的花紋,前面有一個有棱有角的車頭,帶著老毛子那種粗獷的風格。
車頭下面塞著巨大的發(fā)動機,變速箱,傳動軸連通每一根車橋,車子后面放著一個簡陋的車斗充當臨時的載荷。
一群穿著勞動布工作服的技術(shù)人員們正在圍著這輛底盤車上下忙活著,他們的衣服上滿是油污,臉上滿是焦慮。
一名老師傅從前輪胎下面鉆了出來:“新的加強型方向機已經(jīng)安裝好了,但是,故障原因還是沒找到,也不一定會被排除。”
“等我們試車的時候,或許還能出現(xiàn)之前的各種故障……”
樣車剛剛造出來,開始測試之后,大家伙就被方向機的故障給折騰得苦不堪言。
要么是方向機內(nèi)部的蝸桿和齒輪損壞,要么是助力泵漏油。
總之就是不能正常工作!
雖然說后面增加了一個轉(zhuǎn)向橋,也只是多了個拉桿傳遞而已。
可在四軸車上用得好好的方向機,到五軸車上就吃不消了?
這次就算是換個加強型,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真是邪門了!”
安泰廠技術(shù)科科長范貴開口:“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就得讓咱們折騰幾個月?!?/p>
“整個車子要想成熟起來,還不得個十年八年的,唉,部隊還等著用咱們的車子馱大家伙呢!”
“是啊,咱們也想要快點把它搗鼓成熟,但是……”
剛剛鉆出來的老師傅張國柱無奈地嘆了口氣。
“咱們部隊的秦領導來了!”
就在此時,門口傳來了駐廠軍代表的聲音。
秦建泰邁開大步走了過來,幾步之后,感覺不對勁,扭頭看向身后的人:“小川,跟上啊,你怎么站那里不動了?”
秦川趕緊跟了上去,剛剛看到這車,有些震撼。
99年閱兵用的還是拖車呢,沒想到這多軸發(fā)射車,在93年的時候就開始搗鼓了!
不過,很多年一直沒法突破關(guān)鍵技術(shù),一直等到后來和明斯克車輛廠合作,才算是解決了一大堆難題。
“秦領導,歡迎來咱們安泰廠視察工作!”
范貴趕緊迎了上來:“秦領導,我們目前正在研制五軸底盤,遇到了一些技術(shù)難題……”
“我知道,所以找個人過來給你們看看,或許能給解決了問題?!?/p>
“您給請專家過來了?真是太好了,咱們就等著專家來呢,專家在哪里?”
一眾人向外面看,什么都沒有看到啊!
秦川咳嗽了一聲:“咳咳,我來給你們看看?!?/p>
“小同志,知道你對咱們這車感興趣,但是……車子還有很多問題呢,你還是別看了,咱們等專家過來?!?/p>
“專家呢?專家在哪里?”
“咳咳,我就是?!?/p>
你?
你是啥?專家?
所有人都驚訝地看向秦川,又看向秦建泰。
“秦領導,您帶來的專家就是他?”范貴忍不住質(zhì)疑起來。
“小川,你給大家伙看看,這車子到底哪里有問題。”秦建泰開口。
很多老師傅的臉上露出了不屑來,就這么個小屁孩,能解決咱們這些老師傅都沒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是因為是秦建泰帶來的,大家伙早就開始反對了,哪怕是現(xiàn)在,嘴上不說,心里也不會認可。
秦川低頭掃了一眼:“這車在打死方向的時候,是不是會咯嘣咯嘣響?”
“對啊!”
張國柱點頭:“還能感受到有力量反饋到咱們的方向盤上來,就像是液壓助力泵受不了一樣,不過,我們用的可是進口的助力泵啊,好幾次還給憋得漏了油!”
“等到回正的時候,也得用一些力氣,不像正常的方向盤那樣自動回正,是不是?”
“沒錯,就是這樣!”
秦建泰松了口氣,他只知道自己這個侄子在鋼材熱處理上有一手。
但是在車上,秦川卻說問題不出在方向機上,這讓他有些擔心,不知道秦川能否給處理得了。
現(xiàn)在他只是低頭看了一眼,就知道車子的故障,這就和醫(yī)生號脈一樣,手一握就能知道病癥,高手!
其他的老師傅們目光中的不屑變成了狐疑,似乎是在問,你怎么知道的?
“原因出在前束上,你們沒有調(diào)到合適的數(shù)值?!?/p>
前束?
車輪從外面看,好像前后都是一樣的,豎立在車子的側(cè)面。
實際上,前面的轉(zhuǎn)向輪不是平行的,俯視來看,輪胎前面的距離小于后面,就像是一個八字。
當然了,差值很小,只有幾毫米而已。
正是因為這個微小的差值,保證了車輛方向盤在喪失外力之后會自動回正,對車身的安全性有著重要影響。
如果車輛跑偏,那就需要按照出廠值進行四輪定位,如果廠子都不知道……
那就一點點地試啊!
四個輪子的車輛還好說一些,六個輪子,八個輪子的呢?眼前這十個輪子的呢?
前面四個輪胎都是轉(zhuǎn)向輪,最后一組也會跟著轉(zhuǎn)向,這么多輪胎,前束值怎么調(diào)?
“給我工具,錘子,釘子,卷尺,扳手。”秦川伸手。
有人給遞了過去,然后,就看到秦川將釘子對準輪胎邊緣,然后舉起錘子。
咣,咣,咣!
給輪胎釘釘子?
這要是換個人,直接就得抓起來!
但是,沒有人敢攔秦川!或者說,大家伙都在好奇,他給輪胎釘釘子干嘛?
下一刻他們就秒懂了,只見秦川拉開卷尺,把卷尺頭那個帶孔的地方直接掛到了釘子頭上,一個人拉動卷尺,嘩啦啦地來到了另一邊。
大家伙用了幾十年的卷尺,雖然知道卷尺頭部有個小孔,卻從來都不知道是這么用的!
秦川一邊測量,一邊給大家伙介紹。
“測量必須要精確,畢竟誤差就是幾毫米而已,兩個人一起操作,會加大誤差。”
“所以,我這方式最簡單,第一軸前束五毫米,第二軸前束三毫米……”
“你們這一軸前束值太大,二軸前束值太小,轉(zhuǎn)向輪不打架就怪了!”
看著秦川嫻熟的樣子,老師傅們不再懷疑了。
這秦川肯定是經(jīng)常干這種事,否則不可能這么熟練!
等到數(shù)據(jù)脫口而出,老師傅們更是張大了嘴巴。
你確定?你怎么知道的?
秦川測量完了,開始用扳手調(diào)整,調(diào)完了前面,又開始調(diào)最后一根軸。
只要是轉(zhuǎn)向輪,都得稍稍歪一些,這樣才方便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