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驪京城。
一襲青衫,沿著腳下的長條白玉臺階,開始登樓。
封姨原本也想跟著上去,只是在臨近高臺之時,被一道無形結(jié)界攔住去路,只好作罷。
寧遠(yuǎn)卻不被禁制阻攔,這種手筆,都不用想,肯定出自崔瀺,當(dāng)他踏上最后一級臺階,一步跨入高臺,身形瞬間消失不見。
置身其中的寧遠(yuǎn),仰頭望去,視野所及,眼前的這棟高樓,相比在外面所見,還要高出不少,足有十幾丈。
外觀來看,不是京城隨處可見的木質(zhì)建筑,全是白玉鋪就,底樓懸掛之匾額,上書“白玉京”三個大字。
文字熠熠生輝。
行至近處,高樓大門自行打開,寧遠(yuǎn)走入其中,映入眼簾的,是一把懸空而立的雪白大劍,一丈方圓,雷弧滋滋作響。
沒有駐足,寧遠(yuǎn)繼續(xù)登樓。
二樓亦是如此,沒有任何陳設(shè),唯有一把飛劍懸停中央,唯一的不同,就是這把飛劍,樣式小巧,跟傳訊飛劍差不太多,但是劍氣呈現(xiàn)幽綠色,一圈圈漣漪,緩緩蕩漾開來,如同投子落深潭。
青衫走過,劍氣四散。
第三樓,與底下兩層不太一樣,空空如也,不過當(dāng)寧遠(yuǎn)散開神念,便輕易在某處墻壁之下,找到了“躲藏”其中的一把袖珍飛劍,委實是小的可憐,約莫只有拇指長短,但是卻配備有一把灰白劍鞘,銘刻“砥柱”二字。
最不起眼的飛劍,卻成了中流砥柱。
四樓符箓大劍,名為“山?!薄?/p>
五樓桃枝,六樓雷霄,七樓紫電,八樓經(jīng)書,此外,九至十二樓,分別為梵音,浩然氣,紅妝,云紋。
直到寧遠(yuǎn)抵達(dá)第十三樓,亦是這座仿造白玉京的最新一樓。
一把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長劍,落入眼中,也在此刻,年輕人方才停下腳步,看向樓內(nèi)懸空之劍。
與其他十二樓不同,駐守此地的這把飛劍,無劍鞘,劍身也并未銘刻任何文字。
但寧遠(yuǎn)就是知道它叫什么。
因為這是一把槐木長劍。
其實根據(jù)崔瀺的說法,十三樓飛劍,對應(yīng)練氣士的十三境,所以就叫“飛升”。
雙手?jǐn)n袖,就這么看了許久。
恍惚間,一位高冠老人,現(xiàn)身于身旁,崔瀺說道:“寧遠(yuǎn),這是我那師弟為你所留,也是小齊的第一把本命飛劍?!?/p>
寧遠(yuǎn)驀然抬頭,“本命飛劍?”
“齊先生難道也是劍修?”
這個虛像“崔瀺”,自顧自笑了笑,反問道:“你覺得以齊靜春的本事,他若是想當(dāng)劍修,能不能做到?”
寧遠(yuǎn)不假思索的點點頭,“自然可以,一個通讀百家學(xué)問,合道三教根祇之人,溫養(yǎng)一把本命飛劍,有什么難的,關(guān)鍵是想不想如此做而已?!?/p>
好比三掌教陸沉。
能被大掌教寇名,代師收徒之人,天賦資質(zhì),能差到哪去?
陸沉是劍修嗎?
沒人知道,但是毫無疑問,他要是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到,更別說,陸沉曾經(jīng)就親自寫過一本《說劍篇》。
換成齊先生,也是一樣的。
崔瀺如實相告,緩緩道:“驪珠洞天未碎之前,小齊確實不是什么劍修,他忙的事很多,也沒空跑去練劍?!?/p>
“很早之前,具體多早,大概是百多年前吧,那時候我們這些弟子,跟著先生在中土神洲游學(xué),那會兒的小齊,認(rèn)識了一個江湖劍客,我這么一說,你肯定就知道是誰了?!?/p>
寧遠(yuǎn)嗯了一聲,“阿良?!?/p>
崔瀺笑著點頭。
“阿良嘛,他的歲數(shù),比我們都大,因為三四之爭,結(jié)識了我們文圣一脈,處的還挺好,反正小齊是挺喜歡他的。”
“阿良在的那些日子,小齊甚至連讀書都有些荒廢,一不留神,就從學(xué)塾偷溜出去,跟在阿良屁股后面,吵著要去行走江湖?!?/p>
“阿良對他不厭其煩,曾經(jīng)也認(rèn)真與小齊說過一句話,“相信我,你讀書比練劍更有出息”,這給小齊傷心的不行?!?/p>
“后來阿良走了,沒有帶上小齊,就這么獨自一人,仗劍天涯,走遍了九洲山河,五湖四海?!?/p>
“后來阿良沒有返回中土文廟,沒有再見一見文圣一脈的幾個老朋友,轉(zhuǎn)而去了劍氣長城,打了一場名震天下的架?!?/p>
寧遠(yuǎn)輕聲問道:“那齊先生呢?”
崔瀺露出緬懷之色,喃喃道:“小齊能如何,他那會兒境界低,打誰都打不過,阿良不帶上他,他也沒轍啊?!?/p>
“還能怎樣,繼續(xù)讀書嘛,他也爭氣,也應(yīng)了阿良的那句話,對他來說,讀書確實比練劍更有出息。”
“要是沒有那場三四之爭,我就不會背叛文脈,小齊也不會跟著我來到寶瓶洲,如此一來,齊靜春這三個字,幾乎板上釘釘,就會出現(xiàn)在下一次的三教辯論之上?!?/p>
老人嘆了口氣,搖頭道:“只是可惜,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小齊還是沒能一路順?biāo)斓淖呦氯?,沒能按部就班,成為學(xué)宮司業(yè)、祭酒、教主,沒能參加三教辯論,沒能在不算遙遠(yuǎn)的將來,合道三教根祇,徹底解決我們?nèi)碎g的內(nèi)外隱患?!?/p>
“齊靜春勞累了一輩子,鮮少風(fēng)光過,讀書沒能讓自已活命,一直想練的劍,想走的江湖,也擱置了下來?!?/p>
“其實仰慕阿良之前,小齊還很向往一位傳說中的劍修,此人已經(jīng)隱世多年,寧遠(yuǎn),你應(yīng)該也能猜得到,正是那位消失三千年之久的斬龍之人,陳清流?!?/p>
說到此處,崔瀺瞥了眼他。
寧遠(yuǎn)早就提壺在手,狠狠灌了一大口,再一抹嘴,伸手指了指自已,哈哈大笑。
“齊先生居然仰慕我?”
豈料崔瀺立即點頭。
“小齊本就想做劍修,你以為在他眼中,只有境界高的,劍術(shù)厲害的,才能被他高看一眼?”
寧遠(yuǎn)默不作聲。
崔瀺笑道:“每一個去過劍氣長城,殺過妖族的劍修,小齊都會以禮相待,這也是為什么,當(dāng)年你進(jìn)入驪珠洞天,已經(jīng)是十四境修士的他,會邀你對弈一局?!?/p>
“這把槐木劍,與他最早交給你的那把,有很大不同,是小齊當(dāng)年渡過天劫,離開小鎮(zhèn)之前,揀選一根老槐樹枝干所打造。”
“本身并無太多玄妙,但是他卻將此劍,煉化為了本命物之一,最終托付于我,被我安置在了這座白玉京中。”
崔瀺抬起大袖。
那把鎮(zhèn)守此處,名為“飛升”的槐木長劍,立即飛掠而至,橫在青衫身前。
崔瀺說道:“好了,物歸原主。”
老人身形也逐漸消散。
最后他說道:“寧遠(yuǎn),煉化白玉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且慢行,你剩下的三件本命物,槐木劍是其一,五行之火,你那道侶便是,最后那土屬,等我返回大驪,自有著落?!?/p>
其實不是最后一句,在“崔瀺”崩碎之后,鎮(zhèn)劍樓內(nèi),還有幾句時隔數(shù)年,某個讀書人對他的臨別贈言。
“寧遠(yuǎn),書簡湖之局,算計就是算計,我齊靜春,做得確實不夠妥當(dāng),兩難取舍,還望好友莫怪?!?/p>
“實在很愧疚,因為某些原因,我肩頭這副擔(dān)子,只能由你來背了,我只能盡量鋪好道路,為你多斬去一些荊棘?!?/p>
“讀書人齊靜春,有幸遇見你這位劍修?!?/p>
聲線逐漸遠(yuǎn)去。
寧遠(yuǎn)當(dāng)即懸葫正襟,朝著空曠寂靜的第十三樓,作揖行禮,輕聲呢喃道:“劍修寧遠(yuǎn),結(jié)識先生,亦是三生有幸?!?/p>
話音剛落。
那把槐木劍,剎那之間,鉆入青衫眉心。
無需煉化,“飛升”長劍,就這么自行進(jìn)入一座無主氣府,占據(jù)其中,成為他的本命物之一。
于是,繼斬神之后。
寧遠(yuǎn)便有了第二把本命飛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