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霍
只這三個字的信息量就足夠了。
李天明之前就曾想過,想要解決專利的問題,肯定要通過境外的代理人。
只是沒料到,這么一件小事,居然將紅頂商人都給搬出來了。
“你還聽說過香江霍家?”
“我就知道霍元甲!”
李天明可不敢承認,他這個年紀,再加上相應的履歷,跟香江霍家八竿子都打不著。
王作先也沒深究,在他看來李天明不知道霍家,實屬正常。
“還有一件事,上海的華生已經(jīng)做出了和你們一樣的電風扇?!?/p>
聽到這個消息,李天明并不覺得驚訝,以華生的技術(shù)實力,做不出來才值得奇怪呢。
而且過去了這么長時間才仿制出來,已經(jīng)算是慢的了。
至于會不會形成競爭,李天明根本就不擔心。
計劃經(jīng)濟時代,市場競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以國內(nèi)目前的生產(chǎn)能力,睡蓮的市場空間根本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
哪怕是改開以后,在90年代之前,完全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至于以后?
李家臺子要么放棄電風扇市場,轉(zhuǎn)型做別的,要么推出迭代產(chǎn)品,繼續(xù)引領潮流。
長江以南不好說,在華北地區(qū),李天明有信心帶著睡蓮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王主任,電風扇的相應專利,最好咱們也一起申請了?!?/p>
呃?
王作先一愣,笑道:“你不擔心華生會搶了你們的營生,還在關心專利問題?”
“華生不做,牡丹也會做,被自家人占了便宜,總好過被外國人占便宜好吧!”
對此,李天明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他肯將新型的電風扇拿出來,就不怕國內(nèi)同行仿制。
如今這個全國一盤棋的大環(huán)境之下,有些事根本阻止不了。
與其在這方面浪費心思,倒不如大方一點兒。
只要別被外國人摘了桃子就好。
“要是所有人都像你這么想就好了。”
上面開會討論專利問題的會議紀要,王作先了解過。
有些人居然大言不慚的說這是全人類的財富,應該毫無保留的貢獻出來。
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午飯是在市委食堂吃的,和李天明想象的不一樣。
堂堂市委提供的也只是一葷一素,主食是二合面的饅頭,外帶棒子面粥。
這個年代,即便是身居高位,絕大多數(shù)人依舊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
不像后來……
唉……
吃過飯,李天明告辭離開。
時間還早,便想著順路去看看大蓮,可還沒到棉紡廠,就先遇上了。
“你們這是……”
今年8月份開始,從海城發(fā)往永河縣的公交車又加了一輛,始發(fā)站正在棉紡廠附近的長河大橋。
離得老遠,李天明便看到李蓮和孫長寧站在路邊等車,一起的還有一對老夫婦。
“哥!”
看到李天明,大蓮立刻迎了過來。
孫長寧跟在后面。
“哥!”
李天明點點頭,目光落在了他們身后的那對老夫婦身上。
“這是……我爸媽!”
之前孫長寧和大蓮一起回李家臺子,當時李學工就要求了,孫長寧的父母來一趟,雙方家長見面,把兩人的婚事定下。
得知是孫長寧的父母,李天明連忙把拖拉機停在了路邊。
“叔,嬸兒!”
孫父孫母都是農(nóng)民,第一次出遠門,而且還是為了兒子的婚事,顛簸了一路,早就是又累又餓。
聽未來兒媳婦管面前的年輕人叫“哥”,連忙起身。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舅爺?shù)牡匚欢疾皇且话愕母摺?/p>
外嫁的姑娘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舅爺上門,砸了婆家的鍋都沒人敢挑理。
“長寧,叔和嬸兒這是剛下火車?。俊?/p>
火車站就在附近。
“剛接上,正準備回村呢。”
“糊涂!”
李天明皺眉道。
見李天明冷了臉,孫長寧立刻緊張起來。
這位大舅哥可是最不好惹的,比未來老丈人、丈母娘還嚇人。
“等著!”
李天明說完就走了,沒一會兒回來的時候,手里多了一包點心。
“沒瞧出來,你爸媽都餓著呢!”
老兩口子剛才見李天明發(fā)火,還不知道是咋回事,看著遞到面前的點心,連忙推辭。
“不用,不用,我們不餓,不餓!”
孫父說話帶著很濃的南方口音。
“馬上就是一家人了,叔,您老就別客氣了!”
說著把點心塞到了孫父的手里。
要不是時間不趕趟,說什么也得請老兩口去國營飯店吃一頓再出發(fā)。
“上車!”
拖拉機雖然沒有公交車快,可能省幾毛票錢為啥不省。
過日子就是該花的花,不該花的堅決不花。
扶著孫父孫母上了車,李天明把拖拉機打著火。
“走了!”
一路回到李家臺子,正好趕上電風扇廠下班。
“大蓮,你咋……”
天生的話還沒等說完,就看到了坐在車斗上的老夫妻。
“這是……”
“長寧的爸媽!”
天生聞言,連忙打招呼,又讓張秀芝趕緊回去送信。
親家第一次登門,家里不能一點兒準備都沒有。
得著消息的李學工和石淑玲,趕緊忙活起來,會親家這頓飯可不能馬虎了。
打發(fā)天洪去葦海抓魚,又讓二蘭子去找宋曉雨要了一條臘肉,石淑玲去自留地挑了些新鮮的蔬菜。
方艷梅聞訊也過來幫忙,一家人正忙活著,拖拉機已經(jīng)到了家門口。
這一路過來,孫父孫母也在仔細的觀察著未來兒媳婦的家到底啥樣。
又寬又平的水泥板路,還有好多正在蓋新房的人家。
和他們寧波的鄉(xiāng)下比,李家臺子簡直不像農(nóng)村。
尤其是,村口那個又高又大的房子,聽李天明說,那是村里的集體企業(yè)。
現(xiàn)在北方的政策已經(jīng)這么寬松了嗎?
在他們那里,別說村辦集體企業(yè),就算是多種一畝菜,都要被當成ZB主義尾巴給割了。
等到了家門口,看著磚石的院墻,還有那三間大瓦房,孫父孫母的心里也漸漸活泛起來。
未來兒媳婦家里日子過得好,將來孫長寧的負擔也能小一些。
“親家,大老遠的過來,長寧也沒和我們打個招呼,快請進,請進!”
石淑玲也不是第一次會親家了,不至于像當初和張秀芝父母見面的時候那么緊張。
“哦!好,好!”
孫父孫母看上去倒是有點兒緊張,被眾人簇擁著進了屋。
看著屋里的陳設,頓時更加驚訝了。
他們在城里也有親戚,可就是寧波市里的親戚家,也沒有這么闊氣??!
電風扇、收音機,柜子明顯是新打的,墻上刷著大白,地上鋪著青磚,每扇窗戶都鑲著玻璃。
這家人不會是地主吧?
李學工夫婦在屋里陪著孫父孫母說話,方艷梅帶著宋曉雨和二蘭子等人在堂屋做飯。
“大蓮,你們咋跟著天明一道回來的?”
李天明去村支部交賬了。
“等車的時候,正好遇上我哥了。”
方艷梅朝里屋看了一眼,壓低了聲音道:“長寧爸媽對你態(tài)度咋樣?”
雖說孫長寧家也是農(nóng)村的,可畢竟是大學生,將來又是干部,無論咋說,大蓮都算是高攀了。
大蓮耷拉著腦袋,羞紅了臉:“挺……挺好的!”
方艷梅見狀笑道:“還不好意思了,不是你自己找婆家的時候了?”
“四嬸兒!”
大蓮慌得朝屋里看去,生怕這話被孫長寧的父母聽見。
“你啊!大氣點兒,咱家條件也不比他們家的差,你現(xiàn)在要是沒了底氣,往后日子咋過?”
大蓮顯然不懂這些,可又覺得方艷梅說得有道理。
“我……慢慢改!”
呵!
方艷梅笑了,指望這個侄女把性子改了,還不如多陪送些嫁妝呢。
想到大蓮都要出嫁了,方艷梅的心里還挺不是滋味兒的,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閨女。
“四嬸兒,鍋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