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
趙凌頭戴通天冠,身著玄衣纁裳,坐在皇位之上。
尉繚年事已高,趙凌平定一切之后,這才回到咸陽。
“尉繚輔佐有功,封右丞相,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財政國庫?!?/p>
大秦以右為尊,張良尚且只封了左丞相,尉繚這位之前不愿為始皇帝效勞的老家伙竟然封了右丞相。
馮去疾此時還是右丞相,趙凌沒有罷馮去疾的官,卻又讓尉繚擔任右丞相,除了外交事務,竟然還插手本該治粟內史負責的財政大權。
馮去疾和王綰皆沒被罷官,現(xiàn)在朝堂之上竟然出現(xiàn)四位丞相。
馮去疾第一個站了出來:“陛下,馮去疾年老體衰,身體有恙,請辭告老還鄉(xiāng)?!?/p>
“馮丞相勞苦功高,如今已是高齡,的確該頤養(yǎng)天年了,朕準了。”趙凌沒有任何的猶豫,“賜馮丞相宅院一處,黃金千兩?!?/p>
馮去疾哪里是想真的退啊?
他就是想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問趙凌,你封尉繚做右丞相,我呢?
馮去疾在朝堂上頗有威望,馮家在大秦的關系也是盤亙錯雜,數(shù)百年的底蘊也不是說著玩的。
誰知道趙凌竟然直接準了。
這個時候,馮去疾總不能說,我不想退了。
馮去疾愣了片刻,抬頭望著趙凌,卻見趙凌面帶微笑與他四目相對,似乎趙凌就等著他請辭。
趙凌根本不需要他,也不需要依靠他馮家的勢力,更不怕他搞什么動作。
咸陽的宅院一處,這是什么意思,還不明顯嗎?就是將他軟禁在咸陽。
馮家并無兵權,只要馮家敢有任何的反意,恐怕一夜之間就會被滅族。
李斯之前的勢力并不比馮去疾差,趙凌還不是說夷三族就夷三族,現(xiàn)在趙凌分明是想用自己的親信,這個時候,他主動辭退倒還能全身而退。
馮去疾一臉無奈辛酸,只能躬身道:“臣拜謝陛下?!?/p>
滿朝文武沉默不語。
馮去疾也算位高權重,正常來說,如果扶蘇繼位,依舊會重用他。
扶蘇是需要這些老臣的扶持的,可趙凌完全不需要。
嬴政在幾年前便完成了文字、度量衡、貨幣、車軌、法律的統(tǒng)一,馮去疾在其中做出了不少貢獻,也算是大秦的功臣,只要他不作死,趙凌自會讓他安度晚年。
只是趙凌這般輕易地讓馮去疾退出朝堂,一些老臣開始人人自危。
趙凌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大臣們,之前跳出來反他的人要么被清除,要么已經(jīng)投效他,但他需要信得過的人。
王綰這位左丞相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之前他逃出咸陽,趙凌封張良為左丞相,他這位左丞相可就有點尷尬了。
退還是不退?
馮去疾已經(jīng)給他做出了一個表率。
若是請辭,趙凌必會同意,從此遠離朝堂,至少后半生富貴平安,家族不會再受誅連,趙凌不殺他,只要他留在咸陽,以前的政敵肯定也不敢對他做什么。
王綰也站了出來:“陛下……”
趙凌打斷了他的話:“王綰丞相,朕打算設立一個商務部,專門管理天下商人,希望你能擔任商務部部長,你可愿意?”
商人地位低賤?趙凌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西文彥他們得到“九州神石”,獲得無上榮耀,但他們之前慫恿王綰勸誡趙凌,有想要利益,又不想當商人,還差點陰王綰一手。
讓王綰去管理商人,西文彥他們三大氏族也都包含其中。
重用王綰,是因為趙凌還需要一個老臣來制衡三大氏族,并且告訴群臣,他并沒有打算清除之前追隨始皇帝的老臣。
馮去疾那是自己請辭,他也給足了體面。
“臣愿為陛下效勞,定不負陛下重托?!蓖蹙U大喜過望,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睛里也有了光。
他真不愿意退!
他不敢反對趙凌提高商人地位的政令,到了他這個年紀,有些固化的思想也不是那么容易轉變,無論趙凌發(fā)布怎樣的政令,如何提高商人的地位,他依舊看不起商人。
可他現(xiàn)在擔任的是商務部的部長,他可不是商人。
趙凌依舊稱他為丞相,而且還能管著西文彥他們,再想想馮去疾請辭得辭,他還不謝恩接下,更待何時?
“下去之后,王綰丞相與張良丞相共同商討制定商人的貿易政策,還有朝廷對地方的投資建設等事宜?!?/p>
“喏!”
王綰應了一聲便坐了回去。
趙凌拿出一捆竹簡:“此乃先帝對朕的囑咐,張良丞相,你來與諸位大臣念念。”
張良恭敬地接過竹簡,大臣們也紛紛起身站在兩側,扶蘇同樣疑惑地起身。
“朕駕崩之后,公子趙凌繼位,阿房宮停止修建,當妥善安排六國刑徒和勞役……”
“若遇天災,可請三大氏族開倉放糧,救黎民與水火之中,西文彥、白祁乃大秦肱股之臣,定不會推辭……”
趙凌也算是偽造始皇遺詔了,只是他是將那些仁德的政令都說成是嬴政的遺詔,如此便不至于因為他的出現(xiàn)更將嬴政突顯成暴君。
每個時代的都是有局限性的,嬴政做出了太多前無古人的英明決策,
華夏大統(tǒng)一,以及文字、度量衡、錢幣等的統(tǒng)一,才讓整個華夏無論經(jīng)歷了什么,都有著一股蠻夷無法理解的民族凝聚力。
修建阿房宮或許存在好大喜功,但那六十五萬戰(zhàn)敗的刑徒,本就不好處置,至于信了讖符命之書中的預言征伐胡人,也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本就信奉天地和鬼神。
趙凌若不是穿越者,并且讓他擁有大秦二公子的身份積蓄力量,讓他接替嬴政的位置,估計他也無可奈何。
“始皇仁德!真乃圣君。”
西文彥他們搭著趙凌這封假遺詔得到始皇帝的夸獎,西文彥先是痛哭流涕,緊接著高呼:“始皇陛下,臣等定不負所望,盡心輔佐新皇,使百姓不受饑寒?!?/p>
大臣們紛紛由衷或是演戲般再次追悼嬴政,始皇的仁德必將傳揚天下。
趙凌也在這個時候說道:“朕以為,先帝一統(tǒng)華夏,開創(chuàng)盛世,仁德愛民,乃千古一帝,諸位以為如何?”
白祁連忙喊道:“先帝乃是千古一帝,絕無僅有!”
“千古一帝!”
大殿中,滿朝臣子喊著千古一帝。
趙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來,他倒也不需要太高的名望,嬴政留下遺詔,他來執(zhí)行,也算有些政績。
老臣都被鎮(zhèn)住了,順著這個機會假傳遺詔,再次名正言順,他只需解決胡人之患,那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將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