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郊外的山里。
寧王跪在一座無碑孤墳前,焚香燒紙。
將食盒里的東西一樣樣拿出來,整齊擺在墳前,靜靜看著墳頭許久,他才喃喃開口,“今日才來看您,您莫怪。
定遠王跟著父皇出去了一年多,后又以年邁為由,將邊城的事交由我處理。
赫連卿還小,我便想著先替他管著,如今他大了,娶了歲歡那丫頭,我便將屬于他的還給了他。
而我也該回家了,縱然我已知自己身世,可我長在皇宮,由您和父皇養(yǎng)大,我便是你們的孩子,是謝家的孩子。
赫連家有赫連卿一個掌權(quán)者便可,我的夢想是做個閑散王爺,從來沒變過。
提及這個,有件事要告知您,皇兄敬告先祖取消了謝家與赫連家換子的約定,往后兩家的孩子都能長在各自父母膝下了。
皇兄他一如既往的賢明,雖知先祖的約定是義氣,亦或者說先知,但若有的選,我想大多數(shù)孩子都不希望被換?!?/p>
又是一陣沉默。
他往火上添了些紙錢,繼續(xù)道,“得知你所為,我很震驚,也很憤怒,但,更多是不解,不解您為何會做出那些事。
為何要對父皇下手,明明您已是至尊高位,明明只要您不作惡,父皇就會一直護著敬著您。
您怪皇嫂殺了云王兄,還對您不敬,所以您記恨她,可犯錯就要受到懲罰,這不是您教給兒臣的道理嗎?”
香灰折斷!
他眸光凝了凝,“我不知這世間是否有鬼魂,又是否有輪回,但母后,您放下吧。
皇兄仁善,若非您揪住皇嫂不放,若非您生出野心,皇兄不會不顧母子之情,您此時該幸福的含飴弄孫……”
墳包上的一只小螞蟻聽得氣死了,白疼這兒子了,處處幫敵人說話。
寧王不知鄭皇后就在,有淚水自他眼里滴落,他哽咽,“母后,兒子去了邊城無一日不想您。
得知您生病,兒子急得食不下咽,策馬兩夜不眠不休往京城趕,被父皇和定遠王的人先后攔回邊城。
兒子愧疚了許久,得知您被打入冷宮,兒子給父皇和皇兄都寫了信為您求情。
父皇將您裝病以及一言一行派人詳細告知兒臣后,兒臣不知該如何做,您欺君、謀逆、弒君那一樁都是殺頭大罪,兒臣沒有求情的理由。
可無論您犯了多少錯,您是養(yǎng)大兒臣的母后,縱然您對兒臣的好,有算計和討好父皇的成分,可兒臣的的確確在您和父皇的庇佑下,無憂無災(zāi)的過了二十年,兒臣難忘此恩。
救母有違理法,亦對您所害之人不公,看您有難而無動于衷,兒子不配為人。
兒臣被拉扯折磨了多年,母后,兒臣今日想問問您,您做那些事時,可有一絲一毫想過兒臣,哪怕是一點點?”
他頭伏在地上,痛哭出聲,“母后,兒臣是個無能的兒子,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可兒臣亦怪不起皇兄皇嫂他們,他們亦沒錯,父皇對您的好,兒臣都為之動容,您怎能傷他,怎敢傷他?
兒臣曾以父母恩愛為傲,幻想過往后娶妻亦如你們一般鶼鰈情深,可母后,兒臣再也不敢奢望,您告訴兒臣,兒臣該怎么辦……”
“她裝病時,我曾提議讓你回京,被她拒絕了?!?/p>
身后傳來太上皇的聲音。
寧王抬眸望去,淚眼朦朧地看著太上皇,幾年未見,父皇身姿不再挺拔,他老了。
“父皇,您怎么來了?!?/p>
寧王忙起身去行禮。
太上皇握住兒子的手,“聽說你今日回京,我便猜到你應(yīng)會來此,你素來良善。
但,你不必覺得愧疚,當初朕攔下你,亦是她的意思,在那時的她看來,你對他已經(jīng)失去利用價值。
她需要的是燕王世子做她謀權(quán)的傀儡,所以,她騙朕將謝謙召來了京城?!?/p>
寧王有些震驚,“她不想見我?”
皇帝知道他對皇后的感情深,先前去邊城,并未告訴他這點,免他知道真相會傷心,不想這孩子竟折磨了自己這么多年。
太上皇嘆了口氣,“寧兒,她待您的好,朕都給了她相應(yīng)的回報。
你是朕的親侄兒,她知道對你好,朕才會更感激她,或許她對你也有過真心,可你亦曾熾烈真誠地愛她信任她,你不欠她。
寧兒,人一生會經(jīng)歷許多事,遇到許多人,過去的便過去吧。
除了他,還有許多真正關(guān)心你的人,他們都希望你過得好,你皇兄皇嫂得知你回來早命人在宮里設(shè)了家宴,父皇亦盼著我兒余生能開懷。”
寧王用力擁住太上皇,“父皇,對不起……”
他先前是有一點點怨父皇的,怨父皇沒讓他回去見皇后,他想或許他回到皇后身邊就能勸一勸她。
她就不會鉆了死胡同走上絕路,卻原來,母后早就棄了他,他縱然回京也勸不動分毫。
同時他又覺得失落,他是赫連家的孩子,但卻不能相認,而皇后沒了,父皇又另娶,他和皇兄先前算不得親近,他好像突然就沒家了。
這也是這么多年,他沒有回京的原因之一。
皇帝拍他的肩,“我兒不必同父皇說對不起,我們是父子?!?/p>
皇帝又開解了一會兒,見寧王心緒漸漸好轉(zhuǎn),他拉著他,“走,跟父皇回家?!?/p>
他主動交代續(xù)娶的事,“人是會變的,父皇也不例外,丹娘她很好,你愿意認她就認,不想認就當個親戚走。
但你的妹妹你可不能不管,她實在可愛得緊,十分乖巧懂事,長的也有些像你,你見了她定然也會喜歡……”
提到女兒,太上皇絮絮叨叨有說不完的話,那種身為人父提及女兒時臉上的榮光,寧王并不陌生。
從前父皇面對他們兄弟時,也是這副模樣。
到了山腳下,太上皇先上了馬車,而后朝寧王伸手,“上來,跟父皇一起做,同父皇說說你在邊城的事?!?/p>
寧王忽然就釋懷了。
縱然父皇有了新的生活,他依舊是他的父皇,有父皇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雖然少了母后,但他的家還在,且又多了個妹妹。
兩人到宮里時,丹娘已經(jīng)帶著女兒先到了,如太上皇所言,家宴已經(jīng)準備好。
帝后帶著三個孩子,丹娘帶著女兒,他們都在等他。
寧王上前行君臣之禮,謝霆舟將他拉起來,笑道,“結(jié)實了,很好?!?/p>
而后示意他的孩子們,“快來見過你們的寧皇叔?!?/p>
太子領(lǐng)著雙胎弟妹,同寧王行晚輩禮。
太上皇的小公主見狀也跟著行禮,寧王看著幾個蘿卜頭,頓時有種老了的感覺。
他從懷里掏出四枚親手雕刻的玉佩送于他們做見面禮,幾個蘿卜頭又乖乖道謝。
龍鳳胎的小皇子正是好奇又好學(xué)的時候,看著寧王,“阿叔,你沒有阿嬸和弟弟妹妹嗎?他們?yōu)槭裁礇]來,我也要送禮給他們?!?/p>
他剛學(xué)會禮尚往來這個詞,就覺得收了叔叔的東西,他得還禮。
寧王尷尬,他今年三十,尚未娶妻。
太上皇摸了摸小孫子的腦袋,“你阿叔是個老光棍,還沒娶妻,回頭讓你娘和于祖母幫忙張羅,等他有了孩子,你再還禮,好不好?”
小皇子眼底清澈,“阿叔,那還要等多久?”
寧王沒想到一回京,先被小侄子催婚了,只能尷尬應(yīng)付,“快了,快了?!?/p>
葉楨笑,“寧皇弟喜歡什么樣的,告訴我們,我們必定給你找個你滿意的?!?/p>
寧王道,“一切由皇兄皇嫂做主?!?/p>
謝霆舟睨他,“你的妻子又不是跟我們過的,我們挑中有什么用?!?/p>
頓了頓,他靠近寧王,避開幾個小蘿卜頭,低聲道,“朕知你是個有本事的,你在邊城就做得很好,你不必刻意藏拙,朕不會無故猜忌你。
所以,這次回家就好好挑個能相伴終生的,無論她是何家世,只要你喜歡,朕都給你賜婚?!?/p>
寧王有些震驚,自己的心思皇兄全知道。
這些年他不娶妻,一是父母感情破裂,讓他抵觸娶妻,二是擔心娶妻不當會被皇兄忌憚。
見他不做聲,謝霆舟睨他,“怎么,又想半夜被朕打成豬頭嗎?”
寧王瞪大了眼,而后看向太上皇,“父皇,您看,兒臣就說當初是皇兄揍的我?!?/p>
那時,他懷疑謝霆舟藏著太子,天天拉著云王盯梢謝霆舟,結(jié)果兩人半夜都被打成了豬頭。
當時皇兄死活不認來著。
太上皇不參與兩個兒子的事,他假裝沒聽到,一手抱著閨女,一手抱著孫女,還用腿驅(qū)著兩孫子,“走,孤在宮外給你們帶了好吃的,我們先去吃,不給他們留?!?/p>
丹娘和葉楨也跟著走了。
謝霆舟又將自己前些年頂替謝世子的事說了,寧王驚得再次瞪大了眼睛,隨即想明白了許多事情。
最終只問了句,“您那時候看我們是不是像看兩個小傻子?”
謝霆舟笑,“那倒沒有,就覺得有點欠揍,所以我揍了。”
“因為我們盯著你,影響你見嫂嫂了?”
虧得他還一直以前是別的,原來這才是自己挨打的真實目的。
謝霆舟笑,寧王拳頭硬了,但不敢揍,只得道,“皇兄你太狡猾了,臣弟不管,你們得補償臣弟,稍后還要自罰三杯。”
“行,皇兄喝?!?/p>
他攬著寧王的肩也往里走,“再讓你嫂給你補償個媳婦。”
心善的人,哪怕只有自己有點關(guān)系,都會將責任背負在身上。
這樣的人生不出多大的野心,故而他將真相告訴寧王。
有了孩子后,謝霆舟的心越發(fā)慈悲了,若兩個弟弟不造反,他還是很想維護這份兄弟情的。
因著這次的敘話,寧王也覺與皇兄親近了許多,以至于后頭他開始暴露年少本性。
府里冷清無聊了,跑到皇宮蹭一頓,帶個幾個侄子瘋玩,要不偷偷帶他們出城找妹妹玩。
謝霆舟派事多了,他偷懶不想做,就找嫂子或父皇告狀,要不就是直接在御書房耍賴,謝霆舟被他鬧的腦仁疼,就催葉楨快點給他成家。
家里那么大一只光棍,葉楨和丹娘也急啊,可寧王沒看上的,加之他年紀大,高不成低不就的。
最后葉楨沒法子,親自帶著小叔子參加各種宴會,寧王倒是十分配合,就是不過心。
直到葉楨發(fā)了狠招,讓他扮作女子跟他去相看,只要沒看上,就一直著女裝,葉楨發(fā)起脾氣來還是很唬人的,不聽話,她是真把小叔子當兒子打,寧王不敢違背,別別扭扭換上了女裝。
這回再也不敢敷衍了,終于叫他看上了一個,老翰林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從不出席各種宴會,只在家專注吃喝睡覺看書做米蟲的小孫女。
那小孫女今年二十,臉蛋圓乎乎瞧著十分喜慶,立志不嫁要在家里做老姑婆,嘴甜哄得爹娘弟弟全同意養(yǎng)著她到老。
這次能被寧王看上,還是聽說休閑閣新研發(fā)了一款糕點,饞貓出來覓食,結(jié)果成了獵物。
姑娘沒嫁的心思,葉楨不能強求,最后還是寧王一大把年紀,發(fā)揮死皮賴臉的本事哄得姑娘點了頭。
葉楨長舒一口氣,有種光棍兒子結(jié)束單身的欣慰,親自替兩人操辦了盛大婚禮。
新妯娌聰明,卻心思懶,不愿想太多,有吃喝和看書這樣兩個愛好,宮里比寧王府更吸引她。
全天下,哪里有宮里好吃的多,哪里有宮里的藏書多,于是,原本的寧王一人蹭飯組,變成了兩人,后頭又變成了三人,四人。
倒是因著她,讓原本不愛讀書的小皇子也愛讀書了,嬸侄兩個在藏書閣一呆就能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