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盛和帝的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殿上轟的一聲炸開了鍋。
短暫的躁動之后,文武百官全都跪了下去,懇請皇上三思。
“皇上春秋鼎盛,只是生了一場病而已,怎能就此禪位,三皇子固然聰慧過人,畢竟年紀尚小,閱歷不足,恐擔不起整個國家的重任,皇上即便要禪位,也請再緩幾年,等殿下長到十四五歲再讓不遲?!?/p>
佑安自個也朝著盛和帝跪了下去:“父皇,臣工們所言極是,兒臣年幼,擔不起如此重任,父皇好好將養(yǎng)身子,病總會好的,兒臣……”
“平身,都平身。”盛和帝打斷了佑安的話,抬手命眾人起身,“朕自個的身體自個有數(shù),若非實在撐不下去,也不會作此打算。
朕知曉諸位愛卿所思所慮皆是為江山社稷著想,因此才特地召諸位前來,當面將三皇子托付給你們所有人?!?/p>
他頓了頓,轉頭對孫良言示意。
孫良言上前兩步,向殿外高喊:“宣司禮監(jiān)掌印徐清盞,平西大將軍沈長安,內閣首輔李守正,吏部尚書王慎之,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崇禮進殿!”
眾臣皆是一驚。
先前只顧著各種猜測,竟未留意這幾人不在殿中,此時聽得皇上單獨宣這幾人上殿,不約而同想到一種可能,全都轉頭向殿外看去。
門外人影閃過,徐清盞一身大紅繡金蟒袍走在最前面,其余四人跟在他身后,不疾不徐地邁步進了大殿,目不斜視地走到了御階之下,向著龍椅上的盛和帝大禮參拜。
盛和帝坐直了身子,第一時間看向沈長安,聲音雖虛弱,卻字字清晰,不容置喙:
“沈家世代忠君護主,沈長安十三歲起隨父出征,為國征戰(zhàn)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后又放棄爵位繼承權,遠赴甘州戍邊,替朕看顧皇后與公主近十年。
如今朕圣體違和,朝局動蕩,沈長安又不辭艱辛,拼死護三皇子平安回宮,并肩負起輔佐幼主的重任,忠肝義膽,可昭日月。
朕念其忠心,感其情義,即日起加封沈長安為安國公,賜丹書鐵券,世襲罔替,并任命其為五軍都督,掌管天下兵馬?!?/p>
此言一出,剛安靜片刻的大殿再起波瀾。
盛和帝不理會其他人的反應,徑直對上沈長安的目光,鄭重道:“沈長安,朕封你為安國公,這個‘安’字,既要你安天下,也要你安朝堂,安朕心,你可明白?”
沈長安挺直腰身,抱拳朗聲道:“臣明白皇上的苦心,臣定當銘記皇上教誨,不負皇上重托,竭力守護大鄴江山無虞,朝堂安穩(wěn)。”
“好,有你這話,朕便安心?!笔⒑偷叟e目望向殿中眾臣,緊接著又道:“三皇子年幼,內廷外朝,都需要有人輔佐引導,朕經多番思慮考量,決定在三皇子成年親政之前,由皇后江氏陪同他臨朝聽政。
并任命沈長安,徐清盞,李守正,王慎之,周崇禮五位愛卿為顧命大臣,由他們五人協(xié)同皇后,共輔幼主,裁決軍國大事?!?/p>
他緩了口氣,面色凝重道:“諸位愛卿,此乃朕之所托,亦是天下之所系,望爾等文武百官傾力相助,同舟共濟,以安社稷,莫負朕心,莫負蒼生?!?/p>
懇切又悲壯的聲音在金鑾殿上回蕩,滿朝文武雖早有所料,仍不免感到震驚。
皇后和司禮監(jiān)代表內廷,其余四人代表外朝,王慎之統(tǒng)領文臣,沈長安統(tǒng)領武官,同時又有都察院行監(jiān)督之責,司禮監(jiān)和內閣也能相互制衡。
這個輔政班子,簡直無可挑剔,可見皇上用心良苦,思慮周全,絕非倉促之間做出的決定。
有些人震驚的同時,也在暗中捏了一把汗,慶幸自己立場堅定,沒有接受某個皇室宗親的示好。
就憑皇上這算無遺策的頭腦,殺伐果決的手段,現(xiàn)有的皇室宗親,沒一個是他的對手。
否則的話,那些人也不會只敢在背后搞小動作,連一個敢站出來振臂一呼的人都沒有。
眾人各懷心思的時候,五位顧命大臣已經率先撩袍跪拜于地,齊齊拱手應是:“臣等領旨,臣等必竭股肱之力,忠君為國,以報天恩!”
眾人忙收了心思,俯地叩首,齊聲應和:“臣等必竭股肱之力,忠君為國,以報天恩?!?/p>
“好,好,好!”盛和帝欣慰點頭,微微側身看向一直站在他左手邊的晚余,“皇后江氏賢良淑德,深明大義,于國于家,功不可沒,日后既要主持后宮事宜,又要輔佐幼主臨朝,辛苦操勞可想而知,當受百官敬拜?!?/p>
此言一出,殿內空氣為之一凝。
沈長安與徐清盞率先整理衣冠,引領眾臣向晚余大禮參拜。
“臣等拜見皇后娘娘!”
“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在金鑾殿響起,晚余站在丹陛之上,恍惚間仿佛聽見了命運嘲弄的回響。
曾幾何時,這母儀天下的尊榮是她最沉重的枷鎖,旁人對她的每一次朝拜,都像是在提醒她,永遠逃不出這座黃金牢籠。
而今,她又重新站在這里,接受所有人的跪拜,像一個越獄的逃犯,千里迢迢回來自首,心甘情愿地被關回了籠子里。
從這一刻起,她不再是西北善堂的余娘子,而是即將垂簾聽政的皇后,將來還會是皇太后。
那道她拼盡全力掙脫的枷鎖,終究又以另一種形式,重新落回了她肩上。
她垂眸看著匍匐在地,對她恭敬垂首的群臣,不知這恭敬之下,又藏著多少不甘與算計。
她轉動目光,又看到沈長安堅定如山的身影,看到徐清盞眼中無聲的支持,更看到身旁的佑安悄悄挺起了稚嫩的腰板。
原來,這就是命運給她安排的歸處嗎?
“眾卿免禮平身!”
她展開雙臂,寬大的明黃袍袖如畫卷鋪開,抬起的眼眸中是波瀾不驚的威儀。
“儲君年幼,國賴長君,本宮既受皇命,雖才德淺薄卻不敢辭,愿與五位顧命大臣共扶社稷,直至幼主親政。
惟望諸公恪盡職守,同心同德,以固國本,以安天下?!?/p>
話音落,殿中一片肅然。
隨即,眾臣齊聲應答:\"臣等謹遵娘娘懿旨!\"
待殿中氣氛稍緩,盛和帝又牽起梨月的手,聲音也溫和了幾分:“這是朕的二公主梨月,因她自幼在嘉峪關長大,恰好她長姐的封號也是以嘉字開頭,朕便封她為嘉峪公主,將甘州至嘉峪關的土地賜作她的封地,以彌補她這些年流落在外的委屈。”
殿中又起了一陣躁動,群臣面面相覷,神色各異。
甘州至嘉峪關,雖比不上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富庶,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戰(zhàn)略要沖。
皇上將如此重要的疆土賜作公主封地,在本朝可謂前所未有。
不等眾人提出異議,梨月已然落落大方的屈膝行禮:
“梨月謝父皇恩典,沈大將軍曾在嘉峪關的城樓上告訴我和佑安,大鄴的萬里疆域將來要由我們來守護,等我長大了,我就回到那里去,替佑安,替大鄴守著西境的大門,絕不讓外族踏足半步!”
她尚且稚嫩的小臉認真嚴肅,仿佛已經接過了守護邊疆的重任。
童真又赤誠的豪言壯語,引得滿朝文武都向她看過去,也讓原本想要諫言的老臣們都打消了念頭。
眾人見她雖然穿著精致的宮裝,眉眼間卻有一股邊塞兒女特有的明朗與朝氣,在滿殿莊嚴肅穆的人群中顯得格外鮮活靈動。
她不是深宮里嬌養(yǎng)的金枝玉葉,而是真正屬于那片廣闊天地的塞上雛鷹。
盛和帝龍顏大悅,連聲道:“好好好,這才是我大鄴公主該有的氣度!”
朝臣們聽他這么說,便都附和著他將公主夸獎了一番,對他的話再無異議。
至此,朝堂托孤的戲碼順利完成,假冒了半天皇帝的祁望暗暗松了口氣,和孫良言對了個眼神。
孫良言會意,立刻上前說道:“皇上龍體不適,需要回宮休息,明日辰時,三皇子的登基儀式在奉天殿舉行,請各位大人回去做好準備,明日一早準時進宮朝賀。”
明日?
朝臣們又是一驚。
三皇子昨天夜里才回來,明天就要登基,未免太倉促了。
皇上說是病重,可這精神頭瞧著還行,何至于如此著急?
然而,不等眾人發(fā)問,孫良言大喊一聲退朝,把所有人的疑問堵回了肚子里。
朝臣們只得跪地相送,看著皇后母子三人扶起皇上向后殿走去。
進了后殿,祁望長出一口氣,小聲念了句“阿彌陀佛”,緊張地問晚余:“怎么樣,我沒有露出什么破綻吧?”
“沒有,殿下做得很好?!蓖碛嗾f,“殿下和皇上血脈情深,才愿意為皇上冒此風險,請殿下受我們母子三人一拜?!?/p>
說罷拉著兩個孩子就要給他行禮。
“使不得,使不得?!逼钔焓謹r住她,“貧僧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和你姐姐贖罪,只要佑安能順利登基,接管朝堂,我也就安心了,咱們出來這么久,還是快回去看看皇上吧!”
“好。”晚余點點頭,和他一起出了后殿,扶他坐上肩輦,往乾清宮而去。
因著他要裝病,肩輦一直抬到了正殿門外,等在門外的小福子和胡盡忠一人一邊將他扶下來,送回了寢殿。
寢殿里的龍床上,祁讓閉目躺在床上,聽到動靜,轉頭向門口看過去。
見晚余陪著祁望走進來,便吃力地撐起半個身子,迫不及待問道:“怎么樣,一切可還順利?”
“皇上慢些,起猛了又要咳嗽。”晚余快走幾步到了床前,伸手去扶他,笑著說道,“皇上放心,一切順利,晉王殿下一現(xiàn)身就震懾了全場,沒有人懷疑他?!?/p>
祁讓借著晚余的力道坐起來,靠在床頭看向祁望,半是玩笑半是認真道:“這皇位本就該是他的,震懾全場自然不在話下?!?/p>
“……”祁望沖他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嘴是真毒,病成這樣都不忘挖苦人?!?/p>
祁讓也笑,眼里又有了神采:“知足吧,等朕死了,你想聽也聽不到了?!?/p>
晚余正往他背后墊靠枕,聞言手上一頓,不知為何就紅了眼眶。
祁讓似有所感,抬頭對上她的淚眼,心頭一陣悸動:“別哭,朕現(xiàn)在沒力氣給你擦眼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