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燕都走后,他妹妹阿伊娜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畢竟她的身份特殊,雖然知道她來大盛是為了充當眼線給突厥傳遞消息,但是沒辦法,畢竟對方都已經來了,表面上的功夫至少還是要過得去才行。
就在趙軒思索著應該怎么處理阿伊娜的時候,慕容煙給他解了憂愁,說可以將她好吃好喝的供著。
但這樣的情況肯定不能維持長久,畢竟他們和突厥之間百分百是有一場硬仗要打的。
聽完慕容煙的話,趙軒的心中也是逐漸有了主意,隨后依她所說,將阿伊娜給冊封為了德妃。
雖說表面上看起來阿伊娜在慕容煙他們之下,但她的一切儀制全都以貴妃來,也就是只是位分屈居人下而已,但實際上和明月公主是平起平坐的。
在確定這件事沒什么問題之后,趙軒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朝政之上。
之前他為了履行大盛幾百年來的傳統(tǒng),在不少的地方都設下了粥棚,專門用來賑濟那些吃不起飯的人。
在行使的這段時間里,趙軒也發(fā)現了不少的問題,那就是不少家中雙親,夫妻幾人都四肢健全,并無大病,但是卻并未出去勞作,反而是等待著朝廷施粥去討上一碗吃,以此度日。
得知此事的時候,趙軒也是有些難以置信。
畢竟當初大盛的皇帝之所以頒布這個政令也是為了山河更加的穩(wěn)固,不會動蕩。
但是現在卻成為了這些四肢健全的人賴以生存的本錢,確實是大大的超出了趙軒的預料。
雖說之前的政令說的很清楚,家中無收入,或者說收入每戶每年低于十兩銀子的人便可去領粥,但卻并不是想要他們成為懶漢。
所以得知這件事的時候,趙軒自然是格外生氣,但是卻也沒有立刻下令。
他這人就是這樣,若是事情沒有水落石出的話,就不會著急去動手。
于是,趙軒派出了錢肅去調查。
幾日過后,錢肅就帶來了新消息。
看著那信上所說的事,趙軒的眉頭逐漸皺緊了。
“大盛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朕竟然完全不知。”
聽見他的話,顧清流和諸葛明對視了一眼。
“你們也看看吧?!?/p>
小德子將趙軒遞過來的信件小心翼翼的拿給了顧清流他們。
兩個人看了過后遞給了一旁新上任的戶部尚書盧高明,他是趙軒在朝臣之中選擇的,之前便在劉贊的手底下工作。
因為格外的清廉,不愿與劉贊同流合污,所以干的都是些特別累的活。
幾次劉贊想要除掉他,但礙于他沒有犯錯,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趙軒在除掉劉贊后,自然注意到了他。
覺得此人能夠在劉贊的手底下安然無恙,只怕是本事不小。
果不其然,他上任后將整個戶部大理的井井有條,基本上大部分職位都是大換血了一遍。
這一點,沒有逃過趙軒的眼睛,當然他也格外的滿意。
畢竟大盛可不需要那么多的蛀蟲!
盧高明在大致瀏覽的一番后,神情果然也變的有些難看起來。
隨后他上前一步,對著趙軒拱了拱手。
“陛下,之前微臣計算過從施粥開始每月的銀兩支出,差不多足足要二十多萬兩銀子?!?/p>
“雖說國庫在陛下的計策下一直充盈,但這樣下去絕對不是辦法。”
“更何況,這個施粥的時間差不多要持續(xù)到明年的三月份,到時候又還要幾十萬兩,如此下去,怕是不妥?!?/p>
聽聞此話,趙軒也是點了點頭。
“你呈上來的帳簿,朕已經看過了,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p>
“對于這一點,顧相和諸葛先生怎么看?”
聞言,顧清流上前一步,神情嚴肅的開口,“民間現如今不少的土地都在地主和官府的手中?!?/p>
“官府手中的地租金較低,大部分百姓都租借的起,但這地主手中的,能租借的起的百姓可是寥寥無幾。”
“而且如果微臣不曾記錯的話,這些地主的祖上大部分都是曾經立下過功勞的將士或者文人,帝王為了以示皇恩,于是賜下了這土地?!?/p>
“雖說經過了皇位的幾次更迭,但他們手上的土地沒有半分影響。”
“之前的帝王或許也都明白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是卻沒法下手,畢竟那樣很有可能使將士寒心?!?/p>
“如此說來,唯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加重賦稅,增加一個土地稅?!?/p>
此話一出,趙軒微微瞇眼,隨后點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法子,諸葛先生怎么看?”
聽見趙軒點到自己,諸葛明思索一番后,開了口。
“顧相說的這個方法確實是不錯?!?/p>
“這樣一來,擁有土地更多的地主就必須要繳納更多的賦稅?!?/p>
“如此長久,他們肯定會選擇拋售土地?!?/p>
“只是還有一點,微臣覺得需要注意?!?/p>
“那就是朝廷加重的賦稅,那么地主很有可能就會加高土地的租金?!?/p>
“這樣一來的話,只怕是會成為惡性循環(huán)。”
盧高明聽著他們的話,抿了抿唇。
“陛下,臣有一想法?!?/p>
“我們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置一條律法,地主及其鄉(xiāng)紳在土地的租金上不可高于朝廷制定的,這樣一來,他們就必須要降下去了?!?/p>
“只不過這樣一做,怕是會引起這些人的不滿?!?/p>
“畢竟手中的錢就這樣白白流逝了,還沒有回來的可能,所以他們肯定會心生不滿,到時候怨恨朝廷?!?/p>
聽完他們幾人的話,趙軒思考了一會兒。
“你們都說的在理,容朕想想有沒有什么萬全的法子。”
是日夜,趙軒獨自一人坐在御書房思考著此事究竟該如何處理比較妥當。
這些地主鄉(xiāng)紳大部分都是將士或者文人的后代,雖說現在沒落了,但到底家底還是在的。
再加上祖上的房屋和田地頗多,日積月累,怕是現在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就在趙軒想著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時候,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鐵路修建計劃上。
幾乎可以說是瞬間,他的腦子里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