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戰(zhàn)火初熄,亟待休整。
而此時的帝都城,卻沉浸在一片惶惶不可終日的氛圍中。
夏日的悶熱,混合著朝堂上下的恐慌,讓人透不過氣來。
宣政殿內(nèi)更是炎熱,擺放著許多的冰鑒。
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卻覺得背心一陣陣發(fā)涼。
周王繼位后,文臣們?yōu)樗x定的年號為文初,是為文初帝。
‘文’強(qiáng)調(diào)將以文教禮儀治理國家,‘初’則代表新時代的開端。
這個年號就很有意思了。
它強(qiáng)調(diào)李明繼位的合法性,還暗示了在李明繼位之前,整個大慶是向武的,而在李明繼位后才開始實行文治。
這不僅打壓了李徹,還明里暗里貶低了慶帝。
當(dāng)然,世家官員膽子再大,也不敢亂改慶帝的廟號,他依然是慶太祖。
文初帝盡可能板著臉,想維持天子的威嚴(yán),但那略顯游移的眼神,卻出賣了他內(nèi)心的虛弱。
大殿之下,翟燕剛從北方狼狽逃回。
他本想去投奔鄭茂,奈何鄭茂比他輸?shù)眠€慘,只能帶著殘兵返回帝都復(fù)命。
而鄭茂卻是敗得一兵一卒都不剩了。
此刻正跪伏在地,滿臉的灰敗之色。
以左相杜輔臣,右相秦會之為首的文武百官分列兩側(cè),個個面色凝重,眼神閃爍地看著殿中的兩人。
杜輔臣手持玉笏,向文初帝稟報最新的戰(zhàn)況:“陛下,定陶失守,兗州全境淪陷,逆奉兵鋒已直指中原?!?/p>
“幸得翟將軍、鄭將軍浴血奮戰(zhàn),方能脫身回稟......”
他話音未落,一名御史臺的官員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指著翟燕厲聲道:
“陛下!翟燕喪師失地,十萬大軍潰散,致使北方屏障盡失,罪不容誅!請陛下嚴(yán)懲,以正國法!”
有人帶頭,其他幾個世家出身的官員也紛紛出列附和:
“正是!翟燕身為大將,卻一敗涂地,有何面目立于朝堂?”
“若不是他輕敵冒進(jìn),豈會有定陶之?dāng)???/p>
“王三春一介賊寇,這都敵不過,有面目回帝都?”
眾臣的矛頭幾乎一致對準(zhǔn)了翟燕,而對真正的主帥鄭茂,卻鮮有人提及。
翟燕抬起頭,雙目赤紅,額頭上青筋暴起。
他征戰(zhàn)半生,何曾受過這等窩囊氣?
當(dāng)初是這些世家門閥求著他入京之時,是何等的卑躬屈膝,不惜以重利厚祿許諾。
如今不過敗了一陣,就將所有罪責(zé)推到他一人身上?
明明鄭茂才是主帥,他輸?shù)酶鼞K!
“放屁!”翟燕怒吼一聲,嚇得幾個文官一哆嗦,“當(dāng)初若不是你們苦苦哀求,許以高官厚祿,本將軍豈會行此大事!”
“如今戰(zhàn)事不利,便想卸磨殺驢?”
“若無我翟燕和南軍將士,爾等今日能否安然站在這金鑾殿上,還是兩說!”
他怒視著那些指責(zé)他的官員:“兗州之?dāng)?,乃是因為敵軍勢大,火器犀利!?/p>
“鄭茂身為元帥,坐擁十萬大軍,卻被敵軍夜襲中軍,一潰千里,他難道無罪?”
鄭茂聽到自己被點名,頓時身子一抖。
頭埋得更低了,屁都不敢放一個。
龍椅上的文初帝見殿內(nèi)劍拔弩張,生怕他們當(dāng)場鬧起來,連忙開口打圓場:“翟將軍息怒,愛卿乃朕之肱骨,國家危難之際,朕尚需仰仗愛卿之力。”
翟燕聽見皇帝的話,卻是不以為意,仍怒視著一眾世家朝臣。
文初帝見翟燕不給自己面子,只得尷尬地問向杜輔臣:“杜相,如今形勢危急,如之奈何?。俊?/p>
杜輔臣面上一副為君分憂的模樣,好似慶軍敗了,他比誰都難過。
他先是對文初帝躬身一禮,然后轉(zhuǎn)向翟燕,語氣誠懇地問道:“翟將軍,依你之見,當(dāng)下該當(dāng)如何應(yīng)對奉逆?”
杜輔臣一口一個奉逆,說得毫不費力。
要知道,即便是朝中大臣們,也大多仍舊稱呼李徹為奉王。
畢竟在什么時候都得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嘛,奉軍那么能打,萬一真的打進(jìn)帝都了呢?
翟燕冷哼一聲,強(qiáng)壓下怒火,拱手道:“陛下!為今之計,唯有集中全國精銳,再次北上。”
“收復(fù)失地已成難事,但若是能憑借長江天險,或可將奉軍擋在江北,保住江南半壁江山!”
“只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世家官員,聲音帶著一絲譏諷:“此次出征,絕不能再將大軍交給紙上談兵之輩?!”
“請陛下將京營禁軍,南軍,以及西南調(diào)來的兵馬,全數(shù)交由末將統(tǒng)領(lǐng)!”
“末將縱使粉身碎骨,也必會為陛下守住長江防線!”
文初帝聞言,臉上露出掙扎之色。
將剩下的大軍,尤其是拱衛(wèi)京師的軍隊,都交給翟燕這個外人,這無異于將身家性命都托付出去。
而且,偏安江南,豈不是要讓國家分裂?
這和他想象中一統(tǒng)天下的皇帝,差距也太大了吧。
杜輔臣眼中精光一閃,立刻抓住文初帝的猶豫,朗聲道:“陛下!翟將軍雖勇,但此言未免太過悲觀,未戰(zhàn)先怯,豈是統(tǒng)帥應(yīng)為之事?”
“若翟將軍無必勝把握,臣以為,臨陣換帥乃是兵家大忌,鄭茂將軍雖有小挫,但熟知北方情狀,或可戴罪立功!”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立刻跳出來支持鄭茂,畢竟鄭茂是自己人。
眼看又要吵成一團(tuán),一直沉默不語的秦會之,忽然輕咳一聲,出列拱手。
他這一動,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秦會之面色平靜,對文初帝緩緩躬身:“陛下,諸公皆欲戰(zhàn),然戰(zhàn)若不勝,如之奈何?”
文初帝像抓到救命稻草:“秦相有何高見?”
秦會之淡然道:“陛下,既然我軍一時難以收復(fù)失地,為何一定要打下去呢?”
他語出驚人,滿殿皆靜,連翟燕都皺起眉頭看向他。
秦會之不慌不忙地繼續(xù):“奉軍雖強(qiáng),然其疆域遼闊,北御草原,東鎮(zhèn)倭國、高麗,海外尚有航線需維護(hù),兵力實則分散?!?/p>
“臣觀李徹拿下北方諸州后,便按兵不動,正是因其兵力捉襟見肘,需時間消化穩(wěn)固。”
他抬頭看向文初帝,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陛下與奉王,皆為先帝之子,同出一脈?!?/p>
“何不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北上與李徹談判?可約定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共尊大慶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