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官員離去,陳知行才道:“老爺,此地頗為兇險?!?/p>
一個五品官員被淹死,本地官員竟好似習(xí)以為常,究竟是意外而死,還是人為,實在讓人驚怕。
“寧淮的官員死于任上的極多,或淹死,或被倭寇殺死,亦或累死,死因不一?!?/p>
薛正雖是應(yīng)陳知行的話,目光卻落在陳硯身上。
他的語氣雖平淡,陳知行和陳老虎都能從中聽到森森殺意。
“朝廷不派人來查嗎?”
陳知行心驚問道。
薛正道:“查過,或因公殉職,或死于意外?!?/p>
陳知行感覺脖頸處發(fā)涼,他擔(dān)憂看向陳硯:“我們帶來的人少了?!?/p>
早知如此,該在族里挑選二十來個青壯一同前來。
陳硯道:“薛百戶在此,必能護我等周全,何須懼怕?!?/p>
薛正眉頭跳了跳,方才道:“雙拳難敵四手,陳大人還需多加小心。還有,此后便叫我薛正,是陳大人的隨從,切莫再叫錯了?!?/p>
此話既是對陳硯做了保證,關(guān)鍵時刻必定會相護。
陳硯也就放心了,畢竟薛正帶了不少錦衣衛(wèi)一同前來。
依他猜想,薛正是要在寧淮建立北鎮(zhèn)撫司的據(jù)點,到時或許還會在發(fā)展線人,手底下的人必不會少。
這宅子大半年沒人居住,積了不少灰,想要住進來必須好好清理。
陳知行和陳老虎清理起來,陳硯也不閑著,擼起袖子擦桌子。
薛正本是站在角落里,見陳硯都動手了,也只得去幫忙。
四人忙碌到大半夜,方才將屋子清理出來,也顧不得吃晚飯,更顧不得收拾行李,到頭就在空床上睡下。
按照大梁朝地方官員上任的流程,陳硯先要在城外住三日,齋戒沐浴。
三日后,陳硯去府衙交了官憑,又勘合了符契后,便被帶到了城隍廟總祀。
大梁朝的規(guī)制,地方官員到任后需備下牲酒、行三獻禮,宣誓“忠職愛民”,向城隍神保證廉潔奉公,請求城隍神監(jiān)察。
陳硯覺得這套流程并沒有太大作用,否則大梁朝地方上早就沒有貪官污吏了。
不過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待祭祀完,就該由府臺大人領(lǐng)著眾官吏與陳硯相見,接風(fēng)洗塵,如此便是正式到任了。
可惜陳硯不受待見,整個松奉上下官員無一人前來。
至于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出城迎接等禮儀更是沒有。
既然官吏們不來見他,那他自已去見那些官吏。
陳硯又回到府衙,旁若無人地進了衙房,找到知府胡德運,開門見山道:“府臺大人,下官已上任,若有何事未辦,盡可交給下官?!?/p>
胡德運已年近五十,留著兩撇山羊胡子,整個人頗為富態(tài)。
此時便道:“陳同知初來乍到,還需好生熟悉熟悉,公務(wù)不急,不急……”
陳硯并不好被打發(fā),只盯著胡德運:“下官既食君之祿,如何能混日子,還請大人給下官分派任務(wù)?!?/p>
胡德運便打起官腔:“正所謂欲先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陳同知連同僚都尚且認(rèn)不全,府中事務(wù)更是一無所知,連本地土話都不會說,如何能貿(mào)然動手?若出了事,究竟是你擔(dān)干系,還是本官擔(dān)干系?陳同知還是去自已的衙房先熟悉熟悉,莫要急躁。”
說完就讓人將陳硯帶去衙房。
作為知府的副手,同知是有單獨的衙房。
衙房內(nèi)除了辦公所用的桌椅外,還有一張窄床,若辦公累了可躺下歇息。
陳硯連公務(wù)都摸不到,自是不會累,更不需躺下歇息。
百無聊賴地等到午時,終于有人來送午膳。
松奉府的午膳滋味比京中光祿寺準(zhǔn)備的要好吃許多,除了各種海鮮外,還有一整碗糙米飯,外加一碗魚湯。
陳硯吃這些時就想,前世沒實現(xiàn)的海鮮自由,卻在今生實現(xiàn)了。
不過寧淮的百姓都不能下海,這海鮮又是從何而來?
陳硯并未問出口,即便問了也不會有人告知。
待到下午,陳硯端著凳子到了外面的大衙房。
各種屬官都是在大衙房干活,眾人頗為忙碌,議論紛紛,一見陳硯出來,眾人均是一頓,然后極有默契地說上了寧淮土話。
這寧淮土話與官話相差極大,沒學(xué)過根本聽不懂。
若那些本地屬官說土話也就罷了,連一些外地官員也說起土話,這就擺明了是在防著陳硯聽到了。
陳硯也不走,每日坐在大衙房里看著眾人忙碌,聽著各地官員用土話嘰里呱啦。
半個月后,陳硯再次找到胡德運。
胡德運依舊是那套說辭:“你連同僚都不知……”
陳硯道:“下官已認(rèn)得府衙上下所有官吏?!?/p>
胡德運并不信。
有他的吩咐,整個府衙上下根本不會有人與陳硯接觸,更不會將官吏們都介紹給陳硯。
既然陳硯說他都知曉了,胡德運自是要考上一考,誰知陳硯不止將名字一一答上來了,連那些人如今在負(fù)責(zé)什么事務(wù)都清楚明白。
想要在半個月認(rèn)識所有人,必定有人暗地里幫了陳硯。
胡德運心中已在猜想究竟是何人干的,面上卻是不動神色道:“陳同知人緣頗好啊?!?/p>
陳硯自入朝后,每日必要看邸報。
邸報上多是哪個官員升了,哪個官員做了何等功績。
可寧淮的官員極低調(diào),陳硯在翰林院翻遍了最近三年的邸報,都沒瞧見他的上峰胡知府。
因此陳硯在來松奉之前對胡德運并沒有什么認(rèn)知,此時打起交道來也頗為謹(jǐn)慎。他道:“慚愧,下官到如今也沒和官吏們說上話?!?/p>
“哦?陳同知如何能認(rèn)出上下官員?”
胡德運顯然不信。
陳硯就道:“聽他們說話時記下的?!?/p>
胡德運必然不信,陳硯才來寧淮,如何能聽懂寧淮土話?
胡德運乃是三甲出身,被分派到寧淮,從知縣做起,一路提拔,在寧淮各地來來回回地轉(zhuǎn),一年后方才聽得懂寧淮土話,三年后才會說。
正因此,胡德運就覺陳硯不可能在半個月內(nèi)學(xué)會土話。
必定有人私下與陳硯來往了。
如此一來,松奉府便不在他的徹底掌控之下,究竟是誰膽敢違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