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克扣下屬宗室的宗祿,當(dāng)朕不知道?”
“下屬宗室每年要給你們歲貢,當(dāng)朕不知道?”
“下屬宗室每年平白給你們干活,當(dāng)朕眼瞎?”
“你們搶占下屬宗室的田地、店鋪等等,自以為做的很干凈?”
“你們?nèi)绱藙耠薏灰髦邢聦幼谑业木粑?,無非是處于自身考慮,有考慮過下屬宗室的死活嗎?”
崇禎每說一句,眾藩王臉色就白了一分。
因為這些都不在剛剛皇帝給的調(diào)查的罪證上的。
“開國至今朝廷對宗祿進(jìn)行了四次改革,從弘治的削減到最后萬歷天啟年間的定為永額,永不再增,宗室人口增加,沒有俸祿,不能四業(yè),你說他們能做什么?”
崇禎說到這里,伸手朝著角落招了招手:“大伴,念給諸位聽聽!”
王承恩立刻上前:“諸位大王,這里是從萬歷年間到天啟七年各地宗室上的奏疏,陛下挑了一些,奴婢念給諸位大王聽一聽!”
“第一封,嘉靖四十四年,代王府奉國將軍朱聰浸等人的詣闕自陳,動作有禁,無產(chǎn)可鬻,無人可依,數(shù)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艱難萬狀……”
“第二封,萬歷十年懷仁王府奉國將軍等六人的詣闕申訴,大致意思是饑寒交迫,救死無生……”
“第三封是萬歷十八年,河南巡撫史鐵鈇、禮部給事中萬象春的奏疏,大致意思是說下層宗室食不飽腹等等。”
……
“第十一封……”
聽著王承恩的聲音,眾藩王低下了頭,臉色雖然慚愧,但依舊不服。
“這僅僅是宗室上疏數(shù)量的半成!”
崇禎冷笑:“錦衣衛(wèi)調(diào)查的真實現(xiàn)狀是:有年逾三十不婚,暴露十年不葬,或行乞市井,或傭作民間,或流移他鄉(xiāng),或餓死道路,名雖宗室,苦甚窮民。
這還僅僅是將軍爵位的狀況,中尉爵位的情況比這更慘。
你們告訴朕,不削他們的爵位,他們能怎么辦?爵位能當(dāng)飯吃嗎?
削了爵位,他們就能四業(yè)了,這個道理你們是不懂,還是在裝不懂?
到底是真心為下層宗室考慮,還是別有用心?”
這些藩王掌握了宗室玉牒的呈報權(quán)利,利用這個對下屬宗室之人吃拿卡要。
你給銀子,我就把你們子嗣的名字上報朝廷,錄入玉牒,不給,那就不報。
錄不了玉牒,朝廷就不承認(rèn)是宗室之人,就沒有俸祿了,不能四業(yè),為了微薄的俸祿只能傾盡所有賄賂主宗。
所以說,下屬宗室的貧瘠,有一部分是所在的主宗造成的。
這些藩王之所以反對,就是因為廢除爵位后,他們無法再從宗室之人身上吸血了。
尤其他們被圈禁在北京城,家產(chǎn)被查抄后,宗室是他們唯一的來源了。
“廢除后五爵,朕心意已決!”
崇禎冷冷的掃了眾藩王一眼,隨即嘴角掛著一絲莫名的笑意:“你們怎么知道下屬宗室的人一定會拒絕呢?”
“朕若是開出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條件呢?”
無法拒絕的條件?
眾藩王眼中滿是疑惑之色,看著皇帝嘴角的笑容,心中愈發(fā)的不安了起來。
好一會兒后,秦王道:“請陛下示下!”
“朕給他們?nèi)齻€條件!”
崇禎背著手看著青煙后的祖先牌位:“第一、如果他們答應(yīng)削爵,他們就可以從事四業(yè),
若是經(jīng)商,朕可以給一些優(yōu)惠政策的支持,例如三年不交稅、提供免息十年還清的貨款等等;
第二、簽署削爵書后,凡是記錄在玉牒上的人,只要活著,每人給銀十兩,良田五畝;”
眾藩王聽著皇帝的兩個條件,皆是暗自點頭。
前兩條這都算是常規(guī)的方法,主要是安撫宗室之人。
商稅、利息等等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即便是按二十二萬宗室算,每人五畝,和及時一百一十萬畝,折算下來一萬一千頃,不足這些藩王的百分之一。
而且,這些田地本來就是查抄的這些宗室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
花點小錢擺平數(shù)十萬人,這點錢花的值當(dāng)。
如果動亂,耗費的經(jīng)歷、調(diào)動軍隊耗費的軍需、帶來的影響等等,都遠(yuǎn)比這點安撫的銀子多。
只是這兩條雖然比其他削藩寬容,但也無法讓宗室之人心甘情愿削藩吧。
依舊是秦王出聲了:“陛下,您剛剛說開出三條,現(xiàn)在說了兩條,第三條呢?”
“截止朝廷頒發(fā)削爵詔書那一刻起,凡是記載在玉牒上的宗室之人,以后可以憑借功勞重新封公,甚至封王,且不在宗藩條例約束范圍內(nèi)。”
嘶……
這一次,眾藩王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驚駭之色。
連秦王這個已經(jīng)沒有了下屬宗室的人也懵了。
他們想了無數(shù)的條件,但從未想過要封王。
大明宗室實行嫡子承襲,余子降等,想要封王,只有皇帝的兒子才行,以及親王的嫡長子襲封。
此外,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小宗遞補。
例如,親王有五個兒子,按宗藩條例規(guī)定,嫡長子襲封親王位,其余四子是郡王。
但嫡長子死在了父親之前,只剩下二三四五子,那么親王位就由其余四子按照順序繼承,由郡王襲封親王。
或者說親王的五個兒子全部都死了,而嫡長子又沒有子嗣,那就有其余四子的兒子(鎮(zhèn)國將軍)按順序繼承。
只是有這么一個可能,可以上疏請求,批不批準(zhǔn)還是由朝廷說了算。
但終究是一條路,大明一朝這種情況有很多。
更重要的是,從未有過宗室八爵的后五爵位襲封過秦王爵位的情況出現(xiàn)。
而大明一朝開國至今,除了追封的,也從未封過異姓王,由此可見大明的王位的苛刻了。
現(xiàn)在皇帝說,宗室之人可以憑借功勞封公、封王,這是何等的誘惑力。
只要封王,再活的久一些,三世而衰,五世而斬,一個家族至少能有百年的輝煌延續(xù)。
難怪皇帝會說開出一個宗室之人無法拒絕的條件。
雖然是難于上青天,但終究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