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會試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彌封也已經(jīng)完成,接下來的時間,謄錄、對讀、評卷三者同步進行,時間很緊,諸位要辛苦幾日了!”
“準(zhǔn)備好了就開始吧!”
眾同考官散去,帶著滿臉的好奇之色。
一份份彌封好的朱卷展開,看著看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一份失望、兩份還是失望……數(shù)十份后就已經(jīng)絕望了。
“愚不可及!”
“張冠李戴!”
“廢話連篇!”
“不知所云!”
“離題萬里!”
“愚蠢!”
……
一個詞語從數(shù)十名正在翻閱試卷同考官們口中吐出。
策論試題出來后,主考官、同考官們一起討論著試題的方向和用意,達成了共識。
等他們確定后,王承恩又送來了皇帝出題時的想法,與他們商討的結(jié)果除了有些許的差別外,基本一致,也讓他們放心了許多。
本以為能出一些眼前一亮的條陳,結(jié)果不是離題萬里,就是廢話連篇,再或者是不知所云。
不過好在是評分制度,有明確的給分標(biāo)準(zhǔn),倒也不用爭論、寫評語了。
這種枯燥的日子持續(xù)了十天的時間,萬余份試卷終于改完了。
“哎,本以為今年的同考官是個好差事,能夠趁機休息休息,結(jié)果……”
“誰說不是呢,老夫幾十年練就的養(yǎng)氣功夫算是白練了!”
“一樣了,老夫都不記得在心里罵了他們多少次蠢貨了!”
“本官從擔(dān)任院試、鄉(xiāng)試、會試考官七八次了,這是第一次看見如此離譜的答卷,算是本官見過最差的學(xué)子了!”
“本官看到一個考生對第四道人才培養(yǎng)的論述,說是這要是老夫的弟子,老夫就將他們逐出師門。”
“也不能這么說吧,關(guān)鍵是策論的五道題,每一道都折射出了很多的問題,沒有點閱歷、人生經(jīng)歷,幾乎不可能做的完整!”
“更重要的是這幾道題中,都遠超當(dāng)下的時局,放眼未來,考生答不全情有可原?!?/p>
“哎,結(jié)合咱們剛剛聊得,這第三場策論幾乎是全軍覆沒了!”
……
眾考官紛紛吐槽著,聊著在評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奇葩趣事。
又是一天后,到了三月二十五日酉時,負責(zé)統(tǒng)計分?jǐn)?shù)的官員進入總裁廳:“劉主考官,考生們的分?jǐn)?shù)已經(jīng)統(tǒng)計出來了,核對了三遍,確認(rèn)無誤,試卷也全部按順序整理完成。
會試錄需要等拆卷顯露考生姓名、籍貫后方可制作,預(yù)計需要一天的時間?!?/p>
“辛苦了!”
劉宗周回應(yīng)了一聲,而后接過名冊掃了一眼,臉色陡然一肅。
眾同考官也湊了上來,看著分?jǐn)?shù)后直接沉默了,臉色也有些難看。
知道考生們考的差,但沒想到會差到這個地步。
以前是評語,并不直觀。
可現(xiàn)在改成了分?jǐn)?shù)制后,好壞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劉總裁,先打開陛下交予的錦盒,查看錄取人數(shù),其他的等忙完再議吧!”
“對、對!”
被驚醒的劉宗周連連點頭,而后轉(zhuǎn)身看著大堂上的書案,那里正中間擺放著一個紅色的、貼合封條的盒子。
這是隨著第一場考卷送到考場時一起來的,半個月來一直放在書案之上。
劉宗周朝著盒子拱了拱手,而后輕輕的拆下封條、打開盒子,一份奏疏露了出來。
取過奏疏,只是翻開第一折,劉宗周猛然站直了,高喝道:“陛下手諭!”
眾考官瞬間臉色嚴(yán)肅,身體朝著奏疏微躬。
“辛未科舉,以第三場策論分?jǐn)?shù)二十五分以上者為基礎(chǔ),三場總分七十分以上者,錄取為本場會試貢士。
另,總分一致時,以第三場分?jǐn)?shù)高者為先,若第三場分?jǐn)?shù)一致時,以第三場第四道策論分?jǐn)?shù)高者為先?!?/p>
“臣等遵旨!”
眾人齊聲回應(yīng)。
而后一人低聲問道:“劉總裁,若是第三場分?jǐn)?shù)在二十五分以上,但前兩場分?jǐn)?shù)低于三十分,怎么辦?”
“一場考經(jīng)義,二場考基本能力,這兩點最基礎(chǔ)的都做不好,還當(dāng)什么官?直接剔除?!?/p>
“下官明白了!”
眾人迅速散去。
劉宗周將奏疏又小心的放了回去,轉(zhuǎn)頭看向眾人:“既然陛下已經(jīng)有了旨意,大家就動起來吧,
先按照陛下的要求,將進士的名單給做出來,其他的可以延后?!?/p>
眾同考官迅速散去,留下了劉宗周等四名主考官。
四人面面相覷后,劉宗周看向其余三位主考官:“諸位如何看待陛下的這個錄取標(biāo)準(zhǔn)?”
“能走到參加會試的地步,第一、第二兩場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難度,第三場才是拉開差距的主要所在。
五道策問包含軍事、外交、商事、人才選拔與培養(yǎng)等幾個方面,這才是重頭戲,
很顯然,陛下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場的策論問題,獨占五十分就能佐證了?!?/p>
“按照崇禎元年武科評分標(biāo)準(zhǔn),十分的話,六分算是合格,但陛下知道沒有人能全懂這五道策問,所以降低了要求,拿五道策問總分對半開。
能拿二十五分,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五道題都懂一些,要么是會其中兩道,其他三道懂一點點,勉強得一些分,
無論是哪一種,稍加培養(yǎng),都可以用上一用?!?/p>
“對,第四題是人才的選拔與培養(yǎng)的問題,陛下曾經(jīng)說過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不是兵器,而是人,這就說明人的重要性,而勝仗則是需要人才。
同理,做任何事情,人才是最主要的,只要人才多了,提高糧食產(chǎn)量、研究出大威力火器、交通工具、藥方等等,大明就能強大起來,就不會懼怕任何外敵。”
“哎,還是陛下看的最為透徹呀!”
……
四人小聲的談?wù)撝?,也在等待著最終的結(jié)果。
兩個時辰后,負責(zé)造會試錄的官員拿著一本冊子進了總裁廳:“四位主考大人,崇禎四年辛未金科進士名單已經(jīng)統(tǒng)計出來了,請過目!”
劉宗周四人頓時精神一震,終于等來了。
“今科會元是誰?”
劉宗周一邊說著,一邊起身接過接過名冊,直接翻到第一頁。
當(dāng)他看到會試第一名的姓名是,整個臉上滿是古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