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您這話我就聽不懂了,幾個白面饃而已。”
“你們,唉……”
老農(nóng)又是嘆了口氣:“若是收成好,這幾個白面饃自然是不算什么的,可現(xiàn)現(xiàn)在連年大旱,這就是好東西。
等你們走了,這六個白面饃就能讓大家伙兒大打出手,搞得老漢里外不是人,搞不好還禍害了這地里的番薯。
甚至若是被幾個村子里的地痞知道了,老漢挨頓打都是輕的,所以,你們還是收回去吧,有一個嘗嘗味道就行了?!?/p>
“哼,遇見這種逮著一個往死里打,你們一家四個大人真要拼起來,幾個混混而已,怕什么?!?/p>
“說的輕巧,不管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是一身傷,幾天沒法干活,這地里的番薯咋辦?你能擋住他們不進(jìn)家門,還能擋住他們將這番薯給拔了嗎?
再說我家那小子被漢中府那邊抽調(diào)過去了,兩三個月沒回來了,憑老漢我一個人能有啥用?
行了,好意老漢心領(lǐng)了,趕緊趕路吧!”
說吧,老漢將白面饃遞給了李若漣,然后提著竹籃朝著水桶走去。
李若漣聞言卻是急了,連忙喊道:“哎……老丈,您還沒說您兒子去漢中府做什么呢?”
可換來的卻是老漢的擺手。
夕陽照射在老農(nóng)的身上,將他那削瘦的身軀拉的很長。
身軀雖小,卻是撐起了一大家子。
“陛下,臣這邊并沒有收到漢中府這邊有什么異動,臣先派人去打探一番?!?/p>
“不用,什么事情都提前知道了也沒啥意思,也就三天的路程,看老人家的神色似乎不是什么強(qiáng)制征召的事兒?!?/p>
崇禎也站了起來,思索了幾息:“走吧,咱們?nèi)h中府,看看那邊在玩什么?!?/p>
只是走了幾步后,又看向林弈:“安排兩個人去查查,看看老人家說的地痞流氓是怎么回事兒,既然他們游手好閑的,那就給他們找點事兒做,
另外將這六個白面饅頭悄悄送到老人家家里去?!?/p>
“臣這就是辦!”
林弈點了點頭,走到一側(cè)低聲交待了幾句。
一行人回到官道之上,迅速的朝著漢中府而去。
三天后,進(jìn)入漢中府城的地界,崇禎卻是沒有去漢中府城的打算,而是直奔勉縣的武侯鎮(zhèn)。
因為從寧強(qiáng)縣這一路過來,他們也聽得大差不差,不止是寧強(qiáng)縣那邊,整個漢中府周邊的縣城的青壯年基本都匯聚到了漢中平原。
“陛下,那座山就是定軍山,就是當(dāng)年諸葛武侯自四川出屯漢中,兵扎陽平關(guān)(今勉縣武侯鎮(zhèn))、定軍山一帶,在此教兵演陣、勸課桑農(nóng),定軍山因此而出名。
之后武侯病逝于五丈原,后主劉禪下詔將其埋葬于定軍山主峰山腳西兩百米許,武侯祠整個華夏大地有很多座,但陽平關(guān)內(nèi)的那座武侯祠是后主劉禪親自下詔修建。
而且是唯一一座,比成都的武侯祠早了五十年,可謂是華夏第一武侯祠,所以陽平關(guān)自那以后就改成了武侯鎮(zhèn),而武侯鎮(zhèn)就是漢中平原西邊的起點?!?/p>
“武侯墓?”
崇禎頓時來了興趣。
他看過一個傳說,據(jù)說諸葛亮臨終前留下遺言,死后尸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朝南走,杠斷繩爛之處便是葬身之所。
而后這四名軍士在抬了一天一夜之后體力不支便將棺木就地掩埋,回去謊稱已經(jīng)按照遺言埋葬,導(dǎo)致后人無法得知具體的位置。
這個說法一看就假的不行,那可是蜀漢丞相,又不是普通百姓,這么一個大人物去世怎么可能瞞的住一直關(guān)注著的人?
四個人抬著棺材往南走了一天一夜,能走出多遠(yuǎn)?撐死了七八十里地,而且還都是官道、小道附近,總不能抬著棺材翻山越嶺吧。
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威望,加上薄葬,以及他死的時候蜀漢國力還行,有幾個盜墓賊會去盜他的墓?
最關(guān)鍵的是能抬他棺材的肯定都是心腹軍士,怎么可能因為體力不支就胡亂掩埋。
按照這個推測,定軍山上的墓大概率是諸葛亮真實的墓。
“去準(zhǔn)備一下,既然已經(jīng)到這里了,那朕就去祭拜一番吧!”
“臣遵旨!”
李若漣立刻回應(yīng)了一聲,正準(zhǔn)備離去安排,但走了幾步后又走了回來,低聲道:“陛下,鑾駕要一起嗎?”
“鑾駕?”
崇禎怔了一下,明白了李若漣的意思,思索了幾息后:“以諸葛武侯的忠義和智慧,朕既然到這里了,鑾駕親臨也是應(yīng)該的,
但現(xiàn)在這種大旱局勢,一旦鑾駕親臨,那就容易給百姓造成一種求神信佛的錯覺,這影響不好,我們安靜的去,待朕回京之后下旨修建或者賜匾刻碑?!?/p>
“臣明白!”
李若漣行禮后,走到一邊朝著一名錦衣衛(wèi)交待了幾句。
好在這里離勉縣縣城很近,一個時辰后,祭拜的物品全部準(zhǔn)備妥當(dāng),崇禎他們也剛好到了山腳。
墓地所在的位置墓廟北枕山梁,南面漢水,崗巒起伏、古木參天、山環(huán)水抱。
即便是陜西連年大旱,但此時的武侯墓依舊是香火鼎盛,前來祭拜的人極多,不知道是敬佩武侯的忠義,還是在祈求武侯在天之靈保佑陜西來一場大雨,緩解大旱。
雖然鑾駕不能親臨,但該有的牌面還是有的,三牲五果十二道菜肴、金紙和紙錢等等,一應(yīng)祭品擺放在大殿前。
大殿正中的神堂之上,端坐著諸葛亮的神像,羽扇綸巾、寶相莊嚴(yán)、栩栩如生,印、劍兩位童子立在左右,其下關(guān)興、張苞身披鎧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護(hù)衛(wèi)左右。
崇禎親自點了一炷香插在香爐之中,拱了拱手,祭拜算是完成了。
厚重的祭品和略顯敷衍的禮節(jié),讓周邊百姓很是好奇,實在是有些矛盾。
崇禎等人卻是不管這些,祭拜完后便出了墓園,開始攀爬定軍山,只是一刻來鐘的時間,眾人便爬到了兩三百米高的一處涼亭中。
“嘶……”
站在涼亭邊緣,俯視著漢中平原,饒是崇禎等人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zhǔn)備,但此刻依舊是被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