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
別說李斯怔住了,就連嬴政也不敢置信地看著司馬寒。
“你……你說什么?新篇?什么新篇?”嬴政問。
李斯更是激動地問:“你不要告訴我,驚鴻公子又創(chuàng)佳作了!”
司馬寒微微一笑,回答道:“回陛下,這是驚鴻公子又創(chuàng)作的新篇,一個和千字文完全不同的作品?!?/p>
嬴政趕緊拿過竹簡,就看到了上面的內(nèi)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
看到這上面的內(nèi)容,嬴政不由得一陣蹙眉。
這內(nèi)容,一股儒家的味道撲面而來。
李斯也是一陣蹙眉。
嬴政看向李斯,問:“這似乎和你家?guī)煹睦砟钣兴煌??!?/p>
李斯點頭,“家?guī)熝裕喝酥詯?,其善者偽也。引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所以,家?guī)煹睦砟钍?,人之初,性本惡。?/p>
“這倒是有些爭議了?!辟恍Γ瑢⒅窈嗊f給李斯,“你覺得,趙驚鴻做此篇,其意為何?”
李斯搖頭,“驚鴻公子猶如天人,吾資質(zhì)愚鈍,不可妄加揣測,更不知其意也。”
嬴政微微點頭,“那就等等看,看趙驚鴻作此篇為何意?!?/p>
“是……”李斯不敢多言。
緊接著,密探不斷傳遞情報,將趙驚鴻做出的每一句都傳回來。
“嬴秦氏,始兼并;掃六合,四海靖。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たh制,廢分封;法為綱,天下定。”
“修馳道,直道連;筑長城,御北邊。南征越,北擊匈;靈渠通,百越臣。統(tǒng)一度,量器同;廢刀幣,圓形方。”
嬴政拿著竹簡,臉上的笑意完全止不住。
“哈哈哈哈!好!好??!吾兒驚鴻,不僅有圣人之資,更有教化萬民之功,且如此懂寡人,哈哈哈!生子當(dāng)如趙驚鴻??!”嬴政爽朗的笑聲在整個章臺宮內(nèi)回蕩。
很多聽到動靜的婢女和寺人都紛紛停下腳步,詫異地看向聲音傳來的地方。
因為他們知道,已經(jīng)很久沒有聽到始皇這樣的笑聲了。
李斯眼珠子滴溜溜一轉(zhuǎn),立即拱手賀道:“罪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此麒麟兒,乃是大秦之幸,陛下之幸??!”
“哦?”嬴政看向李斯,“你也覺得如此?”
李斯點頭,“陛下,您剛才不是問臣,驚鴻公子做此篇為何意嗎?”
嬴政點頭,“你且說說?!?/p>
李斯道:“此篇雖然以儒家觀點切入,內(nèi)容也頗為和儒家相似,說是儒家之人所撰臣也不會懷疑。但有一點,其篇大幅贊揚了陛下的功績,這便是疑點,也是驚鴻公子的目的?!?/p>
嬴政來了興趣,“細(xì)細(xì)說來?!?/p>
李斯拱手,“還先請陛下恕臣妄言之罪。”
“放心!”嬴政大手一揮,“寡人恕你無罪!”
“謝陛下!”李斯這才站起身來,緩緩道:“陛下,一統(tǒng)六國之后,我們以法為綱,定天下,然,六國余死性不改,宣揚我大秦乃是暴秦,言陛下乃是暴君,如今天下人皆罵陛下昏庸殘暴。此乃六國余孽給天下人面前所樹立的陛下形象,而驚鴻公子此文,便是在為陛下洗刷這種印象,宣揚陛下功績,洗刷陛下的冤屈!”
嬴政聞言,輕嘆一聲,眸光柔和了許多。
“而以儒家風(fēng)格創(chuàng)作此篇,驚鴻公子就是在向儒家傳遞一個信號,想要讓儒家更好的存活下去,就必須要學(xué)會歌頌君王的功德,而非一直跟君王對著干。哪怕治國理念和儒家不同,也不可能一直如此。只有按照這經(jīng)文的方式去歌頌大秦,歌頌君王,才是儒家要走的正道。”
“驚鴻公子,在為儒家指引正確的方向吶!”
嬴政聽完李斯的觀點,不由得連連點頭,“你說的不錯!”
這邊司馬寒還在傳遞內(nèi)容。
最后,則是一句:三字經(jīng),言無盡,諸子家,傳萬言。
李斯拱手道:“陛下,驚鴻公子此篇只是一個實例,就是要讓諸子百家繼續(xù)續(xù)寫這三字經(jīng),完善三字經(jīng),更是給他們敲打和引導(dǎo)??!前有千字文啟智,后有三字經(jīng)敲打和引導(dǎo)諸子百家,并且將這種千古奇文,有教化萬民之功的文章,交給諸子百家去續(xù)寫,將此等功德給他們,他們必然要對驚鴻公子感恩戴德的?!?/p>
嬴政聞言,哈哈一笑,旋即又搖頭嘆息,“此子,心機如此之深沉,就算是諸子百家,也得在他手中乖巧為他所用。”
嬴政也算是看出來了。
這是趙驚鴻馴化諸子百家的第一步?。?/p>
“來來來!李愛卿,快快將其寫出來,朕要整篇觀摩?!辟?。
“是!”李斯趕忙走到桌子前,開始提筆書寫起來。
……
東宮。
扶蘇寫完,放下筆,看著紙上的文字,不由得搖頭嘆息,“大哥,此篇一出,那些大儒將對你無話可說。”
張良卻蹙眉道:“大哥也熟讀儒家經(jīng)典?”
在張良和扶蘇看來,這篇三字經(jīng)簡直是滿滿的儒家風(fēng)格。
趙驚鴻看著兩人道:“我有說我覺得儒家經(jīng)典不行嗎?再者說了,儒家很多禮義仁智信的東西,對于道德影響還是很深遠(yuǎn)的,引人向善,完全沒問題,只是很多時候,愚忠愚孝太多了而已?!?/p>
“要融合百家之所長,跟你們說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p>
兩個人尷尬一笑。
張良想了想,拱手道:“大哥,你這篇似乎還沒做完。”
畢竟這篇三字經(jīng)跟千字文而言,太過簡單了。
趙驚鴻心中郁悶。
他三字經(jīng)背的比千字文要熟練,但是奈何,三字經(jīng)是后世不斷完善的,透露了后世很多朝代和人物,各種典故,現(xiàn)在都沒發(fā)生過,怎么寫?
所以,他略微修改了一下,符合當(dāng)前大秦的環(huán)境,自然而然,內(nèi)容就少了太多太多了。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這種簡直太多了,壓根就沒法用。
所以他干脆就起一個開頭,后面的內(nèi)容,讓當(dāng)代的文人墨客去補充。
也正好給他們發(fā)揮之地不是。
趙驚鴻看著張良緩緩地詢問道:“那以子房之見,我為何不將其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