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奴……
陳修竹的眼底劃過一抹厭惡之色。
“命陳家的人守著,凡有人靠近軍機處,一律殺無赦!”
火藥的厲害與重要性,沒人看不出來。
其他幾國的使臣,即便又害怕,又驚恐,又向往,也不敢提出想要火藥的配方。
倭奴的臉皮,可真是厚!
“是!”
陳修云應(yīng)下,匆忙轉(zhuǎn)身便要去布防。
下一刻,陳修竹略思量一瞬后,還是改變了主意。
有些風(fēng)頭,不該陳家去出。
只殺一個倭奴使臣,這代價不夠重,難保日后不會再有人盯上軍務(wù)閣。
殺雞給猴看,方才能保一時無虞。
“現(xiàn)在入宮,去將此事稟告給陛下。”
李世民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該怎么做。
……
翌日一早,天蒙蒙亮。
眾使臣還未來得及起身,便見高長福領(lǐng)著一隊侍衛(wèi),將理藩院圍了起來。
一時之間,眾使臣皆兩股戰(zhàn)戰(zhàn),大驚失色。
有人色厲內(nèi)荏道:“大唐這是什么意思?雖然你們的實力很強,但我們也不是軟柿子,總不能由你們隨便拿捏!”
高長福聞言,只笑瞇瞇地瞧了他一眼。
“諸位別多心,陛下并沒有想對諸位做什么,只是想請各位看一場戲罷了?!?/p>
說罷,他招了招手。
被五花大綁的倭奴使臣被推了進來,狼狽地倒在了地上。
“大唐好心招待諸位,將諸位奉為座上賓,卻偏偏有人不識好歹,想到不該去的地方去?!?/p>
“既敢做,便該想好代價。”
高長福笑盈盈地從袖中摸出了一把鑲嵌了寶石的匕首,繼續(xù)道:“陛下有旨?!?/p>
“倭奴使臣擅闖軍伍閣,按律處凌遲!”
“不知諸位大人是否了解我大唐的刑罰,這剮刑又叫千刀萬剮,是要用刀將受刑人剮成一千片,在此期間受刑人不能死,也不能昏過去?!?/p>
“手底下的人技術(shù)不好,下手不穩(wěn),恐做不好,便由我親自為倭奴使臣行刑。”
說罷,寒光閃爍。
高長福的刀劃過倭奴使臣的臉,剮下了一層薄薄的肉。
鮮血流下,大和使臣痛得大叫。
高長福輕嘖一聲:“快去取參片來,說一千刀就一千刀,一刀都不能少!”
……
一整日,理藩院都被凄厲的慘叫聲和黏膩的血腥味環(huán)繞。
眾使臣即便待在屋子里,都不免心驚肉跳。
在看了煙火展示后,他們誰不想獲得這樣的配方?
這所謂的煙火,足以讓他們的國家實力上升不止一個層次。
大和使臣所在之事,也是他們想做之事。
只是他們還沒來得及罷了。
如今聽著外頭凄厲的慘叫聲,竟好似那一刀刀都剮在了他們自已身上一般,令他們呼吸困難,時不時地打著冷戰(zhàn)。
直至傍晚,慘叫聲方停。
理藩院里只留下了一灘褐紅色的血液,以及眾多心驚肉跳的使臣。
第二日一早。
他們便又聽說,唐皇下旨,征伐倭奴,伐山破廟。
待春日雪化之時,就是軍隊出發(fā)之刻。
這個消息令所有使臣都沉默了,他們無比慶幸自已沒有像倭奴使臣那樣沖動。
為了國家,他們可以付出自已的生命。
但他們不能成為導(dǎo)致國家覆滅的罪人,不能成為引發(fā)戰(zhàn)爭的禍端,他們背不起這樣的千年罵名。
……
城墻上。
李世民與陳修竹二人目送眾使臣離開。
雪花落在他們身披的大氅上,融化成一個個小小的水點。
“先生,就這么讓他們離開嗎?”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抹殺意。
對內(nèi),他固然算得上是一位仁帝,可對外,他必須要捍衛(wèi)大唐威嚴,必須要對大唐的每一個百姓,每一位將士負責(zé)。
倭奴使臣的行為,敲響了警鐘。
讓李世民對這些前來朝賀的使臣充滿了戒心,不再有一絲包容之意。
陳修竹籠著袖子,輕笑道:“大唐如今已有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實力,陛下又何必急于一時半刻?”
……
中亞。
在春日將至之時,哈立德終于見到了他去往大唐的使臣。
不待使臣休息,便直接將其拽入了王庭。
“如何?”
“大唐是否像傳言中那般強盛?”
“那位陳氏家主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可否有向他提出我的邀請?”
哈立德迫不及待地的說了一長串。
風(fēng)塵仆仆的使臣嘆了口氣,直言道:“大唐比我們想象地還要富有,還要強大?!?/p>
“陳氏家主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他永遠溫和而平靜地站在唐皇的身后,簡直像一尊慈愛的神明?!?/p>
“至于邀請陳氏成為阿拉布的一部分……”
他沉默片刻,干脆原原本本地講述了自已此次的經(jīng)歷。
包括煙花,包括被千刀萬剮的大和使臣,也包括即將被大唐鐵騎踏碎的大和。
聽罷,哈立德久久不能言語。
這是一個怎樣強盛的國家,陳氏又是一個多么神秘的家族,歷代陳氏族長中的智慧者,莫非是真神降臨不成?
……
“你是說,因為倭奴使臣試圖窺探煙花的奧秘,唐皇便直接下旨剮了他,甚至還要出兵滅了大和?”
松贊干布倒吸了一口冷氣,眼中充斥著恐懼與敬佩。
大唐,大唐!
長安的月,真的要比其他地方的圓嗎?
得到了使臣肯定的回答后,松贊干布只猶豫了一瞬,便立馬下定了決心。
“吐蕃應(yīng)該融入大唐才對。”
兩個不同的國家,永遠都不可能徹底沒有摩擦和戰(zhàn)爭。
以大唐如今的實力來看,和大唐對上與找死沒有任何區(qū)別。
既如此,倒不如直接俯首稱臣。
畢竟....吐蕃原本就屬于大唐的一部分,只是當時大隋末年的時候,這里的人再度自立了而已。
跟隨著大唐,走上更好的道路。
畢竟大唐子民的生活,可比吐蕃子民的生活好過多了。
……
派出使臣的國家,都先后等到了他們的使臣歸國。
唯有倭奴。
他們的倭王等了一日又一日,甚至忍不住懷疑使臣的船是否不小心沉入了海底,否則怎會久久不跪。
終于,平靜的海面上出現(xiàn)了黑色的小點。
倭王以為是使臣歸來,忙領(lǐng)著眾臣興奮地等在海邊。
然而隨著黑點越來越清晰,飄揚的大唐龍旗映入他們的眼簾,聲聲激烈的戰(zhàn)鼓傳入他們的耳畔。
他們迎來的不是使臣的歸鄉(xiāng),而是大唐鐵騎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