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一句話,吳伸對宋平傾囊相授。
這世間聰明人無數(shù),最后能出人頭地者,寥寥無幾,為什么?
因為都仗著聰明,不肯腳踏實地地往前走。
慢慢來,才是最快的路。
其實到了第三年春,吳伸就沒什么東西可教宋平的了。
這孩子太過聰明,不僅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吳伸只有教他練字。
宋平的一筆字,已經(jīng)練得極好,開封府里能比他寫得好的,寥寥無幾。
但吳伸教,宋平就練,每天雷打不動的兩個時辰。
就這樣,又三年寒來暑往,秋闈揭榜,宋平高中解元。
去宋家道喜的人絡(luò)繹不絕,家里都沒地方坐,宋平便躲到吳伸這里來讀書。
吳伸勸他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他卻說松不得,這口氣得一直憋到金榜題名時。
也正是因為宋平的謙虛努力,吳伸思來想去,終是厚著臉皮給徐征寫了一封推薦信。
徐征收到這封信后,本來沒什么想法。
自打他調(diào)入禮部后,這樣的推薦信,春闈前夕不知道要收多少封,都是托他暗中幫襯的。
他能幫襯什么呢?
春闈試卷不是他出的,他也不是閱卷的人,最多在考場上替考生安排一個離糞桶遠一些的號舍。
第二日去衙門,正好地方上把秋闈中舉的卷子送過來,由禮部復閱。
鬼使神差的,徐征在幾千份卷子中,找到宋平的那一份。
這一看,徐征驚住了。
這筆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說不出的奪人眼珠。
再看文章。
徐征倒吸一口涼氣,文章做得實在太好,怪不得能中解元。
從那天開始,他就對這個還沒有進京的考生,格外留意起來。
只要不出意外,以徐征的經(jīng)險,這小子一定是前十的料。
……
那年的春闈,安排在二月初九。
徐征暗中幫宋平安排了一個氣味干凈,出行方便,安靜的號舍。
初九那天,他忙了一上午,剛要坐下喝口茶,下屬就把這次缺考的名單遞來。
這個名單年年都有,都是一些五花八門的原因。
他不經(jīng)意地掃一眼,嘴里的熱茶直接噴出來。
這名單上,赫然寫著“宋平”二字。
他趕緊暗中派人去打聽,才知道宋平昨夜拉了一夜的肚子,連床都下不來。
這孩子怎么會倒霉成這樣?
徐征半夜回到家,想來想去,還是給吳伸寫了封信。
之后兩個月,殿試,欽定名次,傳臚大典,三甲游街……他忙得腳不沾地。
等所有事情忙完,他才想到宋平這人,忙派人去打聽,發(fā)現(xiàn)這人進了賀府做教書先生。
徐征心說也是好事,他可以一邊溫書,一邊賺些生活銀兩,減輕家中負擔。
于是,徐征又寫了封信給吳伸,信上只說一句:三年蟄伏,必中三甲。
……
一晃三年又過。
這一次,吳伸依舊寫了信。
徐征也還是像上一回那樣,把一個極好的位置,偷偷安排給了宋平。
哪曾想到,這人又沒能進得了考場,聽說是睡過了頭。
徐征心頭那個氣啊,立刻寫信給吳伸,信里大罵宋平這小子不靠譜。
吳伸回信來,只寫了十二個字——
吾愧對卿,乃吾之過,望卿海涵。
徐征看著這十二個字,心里百般不是滋味,自己倒沒什么,只可惜吳兄這一腔心血,錯付了。
不行,得找那小子問問,好端端的怎么就睡過了頭,腦子是怎么長的?
找一圈,才得知宋平偷偷溜回了開封。
徐征氣得又給吳伸寫了一封信,讓他好好管教這個學生,最好是能把他打得皮開肉綻,長長記性。
吳伸這回的信,寫得洋洋灑灑。
信里詳細說了第二次春闈睡過頭的原因,用四個字總結(jié)便是:小人作祟。
又講了宋平的近況,爹娘先后去世,他一邊讀書,一邊守孝。
信的末尾,吳伸感嘆了一句——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此子惜矣。
“爹,這話什么意思?”
她爹愣了愣,心說我能依葫蘆畫瓢說出來,就是天大的了不起。
還問我什么意思?
我哪知道是什么意思?
“小的迷惑、誘惑會改變方向;大的迷惑,誘惑會喪失本性?!?/p>
寧方生:“說得直白一些,是一個人的初心是會隨著時間、環(huán)境而變化的,也就是人生充滿了變數(shù)?!?/p>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寧方生身上。
一個看因果病的詭醫(yī),為什么這也都知道,那也知道?
有沒有他不知道的?
寧方生無視眾人目光:“吳伸寫這八個字給徐征,可見宋平這人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澤中,你接著往下說?!?/p>
其實也沒有什么可說的。
徐征收到這封信后,就把宋平這人置之腦后了。
三年后春闈,考生中又有一個來自開封的宋平。
這一回,宋平總算是走進了考場,然而卻榜上無名。
春闈過后,有一天徐征閑來無事,突然想到這個人,就調(diào)出了他的試卷。
一看,不僅文章寫得大不如從前,就是字也難看了許多。
徐征看半天,也只能和吳伸一樣,感嘆一句:此子惜矣。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p>
寧方生臉上露出一抹惋惜:“宋平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變化?!?/p>
“不變化才怪呢。”
衛(wèi)東君忍不住為宋平辯解:“這種事情落到誰身上,誰能受得了?更何況,他后來還父母雙亡了?!?/p>
陳器反應(yīng)極快:“什么事落在宋平身上,快說說?”
衛(wèi)東君剛要說話,見寧方生朝她看過來,忙改口道:“等我爹先把宋平的事情都說完?!?/p>
吳伸給徐征的書信里,宋平是一個謙虛,低調(diào),孝順,且有些敏感、膽小的人。
可第三次春闈失敗后的宋平,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他不僅和一幫激進的書生打得火熱,還經(jīng)常參加一些聚會、集會,變得憤世嫉俗起來。
徐征冷眼旁觀,心說這這小子還真應(yīng)那句話:泯然眾人矣。
后來有一天,吳伸因病過世的消息傳到徐征耳中。
徐征想著老友一身傲骨,從不肯向任何人低頭折腰,卻因為這小子,連給他寫了兩封跌軟祈求的信,沖動之下,他便去找了宋平。
他想問問宋平,還想不想讀書了,要不要功名了,對得起辛苦培養(yǎng)他的恩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