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的某處歇腳的角落里,一個男子蹲在地上,嘴里含著一個大肉包,一邊喜滋滋的數(shù)著手中的一把銅錢。
“四十、四十一......五十?!?/p>
都抵得上他在碼頭幫人挑十來天的行李了......
男子的笑容頓時快咧到耳根后,整整五十文錢,五文一下就變成了五十文,翻了整整十倍!
這個叫“姜如初”的案首大人勒,可真是他的福星喲。
“咋滴,壯哥兒,發(fā)財啦?偷偷笑得這么開心?!币慌杂腥四弥鈸?dān)路過,一臉好奇的笑著調(diào)侃道。
大壯立馬將手里的五十文收了起來,一臉啥事兒也沒發(fā)生的模樣,笑著說道:
“哪有,發(fā)啥財,只不過是最近來往的讀書人多,多挑了幾擔(dān)子,掙了兩個錢罷了?!?/p>
阿良聞言卻突然臉一垮,唉聲嘆氣道:
“二月份來考試的人多,這一波過去,又要等四月份的時候,咱們才能又有生意了?!?/p>
這一片的都是行腳漢,專門靠接送人挑行李過活,平時掙得都是辛苦錢,若是碰上科考時節(jié),便能多掙一些。
大壯聞言眉間也染上愁緒,“是啊,等要去府城考試的時候,讀書人們要出門,咱們就又有活兒干了?!?/p>
摸了摸腰間的錢袋子,大壯開始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多買點,買個幾百文,或一吊錢的,下個月他便不用擔(dān)心沒活干,家里的娃也能吃上肉.......
不過一開始誰又能知道,跟著那女郎胡亂下注碰了個運氣,還真對了門。
突然想到什么,大壯神色一怔。
他突然一把拉住一旁的同伴,急道:“阿良,我問你,咱們這次的縣案首,好像聽說是個女郎?”
阿良見他一臉急切,有些好笑的說道:
“你累糊涂啦?都這么些天了,縣城里早就傳遍了,縣案首是個姓姜的女郎,聽說才不過十四五歲勒?!?/p>
大壯努力回想那天見到的那個女郎的樣貌,有些模糊,但他卻記得很清楚,那女郎正是不過十四五歲的模樣。
原來是這樣......大壯突然咧開一個大大的笑容。
他不是運氣好,他是碰到正主了。
-----
昨夜一整晚,寒風(fēng)凜冽,吹得門窗砰砰作響。不過現(xiàn)今已是二月末,天色倒是亮得更早了。
天剛蒙蒙亮,姜母就麻溜地起了床,把屋里屋外包括整個院子,都拾掇得一塵不染。
昨日那黃嬸一家剛搬走,姜家一下就寬敞起來,院子里也安靜了許多。
姜如初打算在走后將這院子租出去,這樣不僅能有人看屋子,一年還能有個四五兩銀子,這兩日來看院子的人也不少。
最近姜母似乎整個人都格外的有干勁兒,忙上忙下的不亦樂乎,而此時,她正手忙腳亂的忙著做早飯。
而姜如初,正像往常一般在主屋的窗前看書練字。
前兩日她收到了書院中曾夫子寄來的信,老師在信中似乎對她中案首的事一點都不意外,只是囑咐她莫要浮躁,靜待府試。
老師也提議讓她先暫時在家中溫書,四月直接先去府城考試,考完再回書院,這樣也少一趟奔波,她就有更多的時間看書。
姜如初一想,便覺得這樣也好。
此時已經(jīng)二月底,三月底她就要趕去府城,中間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再回一趟書院確實耽誤工夫。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沈師兄和唐師兄雙雙榜上有名,二人在大同縣的縣試中也都拿到了一個不錯的名次。
姜如初真心的為兩位師兄感到高興,也由衷的希望大家接下來的府試也都能一帆風(fēng)順。
此次靜雅舍三人下場,三人皆中,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端。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姜如初便要開始為四月的府試做準備了。
這時,姜母帶著一身的冷氣推門進屋來,搓了搓手,見姜如初還在看書,她柔聲責(zé)怪道:
“如初啊,早飯好了......你這孩子,縣試考完了也不知道好好的休息兩天,把自個兒逼得這般緊做什么。”
姜如初將手中的書籍理得平平整整的放好,認真的回道:“寒窗苦讀,不可有一日懈怠?!?/p>
但凡懈怠一天,就有可能落于人后。
即便是在這文風(fēng)不盛的鳳臺縣,一場縣試就是幾百人中只取二十人,府試更是在其下五個縣中再取二十人,后面的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只會一場比一場更加的艱難。
最后能中舉人、中進士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得上是萬中無一。
姜母之前還天天念叨著讓自已女兒考一個狀元回來,如今眼瞧著她真中了一個縣案首后,又開始心疼起她讀書辛苦了。
她一臉心疼的說道:“母親知道你不想懈怠,那不也得先好好吃飯,讀書也總不能累垮了身子?!?/p>
姜母說著就要拉著姜如初去吃飯。
誰知一到廚房,姜如初瞧見眼前場景,卻頓時哭笑不得。
灶臺上亂七八糟的鍋碗胡亂放著,自家唯一的大鐵鍋還破了一個大洞,旁邊一個碗里裝著半碗黑乎乎的不知是什么東西。
“母親,一早我就說讓我來做早飯,您非要自已來.......”
姜如初一臉無奈的走近一瞧,端起那碗黑乎乎的糊糊聞了聞,一股焦味兒。
她疑惑道:“您這是熬的什么,丹藥?”
姜母看著灶臺上破了一個洞的鍋有些尷尬,聞言卻十分認真,一臉神秘的說道:“你這孩子,這可是十神湯......”
“你大伯母昨日才偷偷給我找來的好方子,這可是專門給你們讀書人補腦子喝的。”
最近她家時不時就冒出來一個兩個親戚,瞧著都是臉生的,姜如初基本上都不認得。怎的突然又冒出來一個大伯母.......
姜如初皺起眉頭,“哪位大伯母?哪兒來的十神湯,我怎的似乎只聽說過四神湯?!?/p>
楊凡在靜雅舍時就總喝四神湯,是用茯苓、山藥這些做的,讀書人喝了確實有好處,只是她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竟還有十神湯。
姜母嗔了她一眼:
“你前幾年見過的那個二表姐,她家相公的五表妹的姨娘家,那個大伯母,你小時候出疹子,還是她給我的方子治好的呢?!?/p>
“......那我命倒是挺大?!彼馈?/p>
聽著似乎拐了八百個彎,姜如初根本就不記得母親口中說的這些人,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十來年沒見過的遠房親戚。
姜母這時催促她:“好孩子,快一口喝了,這可是好東西?!?/p>
“這可是要熬干一整只雞,就得這么一小碗呢,就是母親熬的時候吧.......有些沒掌握好火候.......”
姜如初瞧著這黑乎乎的實在喝不下,皺著眉頭幾欲作嘔。
姜母煞有其事的低聲道:“快一口喝了,聽說,咱們城里好多秀才相公都是喝這個補湯考上的呢!”
這就更完了,這些年鳳臺縣城里,總共就沒出過幾個秀才。
正在這時,院子外面?zhèn)鱽硪坏谰璧脑儐柭暎?/p>
“你是哪家的小郎君?怎么一直在人姜家的門口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