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月試榜單張貼出來。
沈夢生依然穩(wěn)坐首位,而姜如初依然是第二名,因此尋希書院中的“萬年老二”稱呼,終于不再是唐玉,而變成了她。
唐玉湊到姜如初跟前,神情悠悠的嘆道:
“唉,以前總被人說是萬年老二,心頭郁悶,如今連老二都拿不到了,這心頭反倒更不是滋味,你說我這人......”
自從姜如初趕超到他的前頭之后,唐玉便一直排在第三,三人的名次穩(wěn)若磐石,一連好幾個月再也沒有動過。
姜如初正愁自已不知何時能超過沈師兄,聽到唐師兄這話,她頓時笑了起來。
“唐師兄,你放心,我可不與你爭這萬年老二的頭銜,等我拿了頭名,這老二的位置任由你來爭。”她眨了眨眼說道。
“姜師妹,你這司馬昭之心,可是路人皆知了。”
唐玉頓時笑出聲來,扭頭便沖不遠(yuǎn)處的沈夢生朗聲說道:“沈兄,你的姜師妹正憋著勁兒,等著趕超你呢?!?/p>
遠(yuǎn)處的沈夢生抬眼笑看過來,面有傲色的沖姜如初揚(yáng)了揚(yáng)自已手中的書,神情中盡顯自信。
“姜師妹,我且等著?!?/p>
姜如初從容的拱手一禮,笑了笑以示應(yīng)答。
她深知自已的薄弱之處,便是自已的策論文章一直寫得不夠出彩,這也是她一直落后于沈師兄的最重要原因。
但姜如初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增長見聞的好辦法。
十月的一場大雨后,暑氣消散許多,無崖山的山路上,來往的行人便更多了起來。
如今的靜雅舍,在鄧穎和江海誠等人的帶領(lǐng)下,所有的師兄師姐都跟了上來,都開始在晨日跟著他們一起走圈背書。
由于書院的院子太小,十幾個人施展不開,于是鄧穎便帶著大家一起繞著無崖山跑。
從山頂跑到半山腰,再跑回來便正好趕上晨課,再合適不過。
天光朦朧,還未大亮,山間似縈繞著一層薄霧。
靜雅舍的眾人十分默契的晨起,大家口中安安靜靜的默念,靜悄悄的跑在無崖山的山間。
書院的這些日子里,在師兄師姐們的照拂下,姜如初的身板早已不如當(dāng)初那般瘦弱,臉上也總算掛了些肉。
但如此大的活動量,她還是力不從心,大口喘著粗氣費(fèi)力的掛在隊(duì)伍的最后面。
鄧穎和曹桂茹時不時擔(dān)憂的往后面瞧她的身影,生怕她不知被掉在何處。
終于到了半山腰,其他人休息好后便紛紛往回跑,只有姜如初還坐在原地,沖大家擺了擺手:
“你們先回去吧,我還要再歇一會兒?!?/p>
鄧穎幾人雖都是一臉擔(dān)憂,但前幾日她都是如此,幾人也就沒再多說什么,照常囑咐了她幾句,便都走了。
連賀知書想要留下來陪著她,也被姜如初甩甩手轟了回去:“你晚了這么久才開始用功,不知落后其他人多少,趕緊回去背你的書吧。”
賀知書這家伙終于開竅,開始將心思放到讀書上,這些日子也正在用功。
但他落下的功課不知多少,懶散許多年,豈是一朝一夕能趕上來的,因此姜如初這才催促他趕緊回去背書。
眾人都走了,只留下姜如初一人還在原地歇腳。
此處是半山腰的幾條岔路匯集之處,她坐在一旁的樹蔭下平復(fù)著呼吸,時不時望向岔路口處,等著每日經(jīng)過的行人。
無崖山連綿一大片,不僅有兩座書院,還有住著一些散戶以及獵戶,甚至有商販都將生意做到了山頂去,每日都會帶著貨物上山販賣。
每日天光微亮的時候,那些行腳商販都會挑著擔(dān)子路過此處,這個岔路口就是他們慣常歇腳閑談之處。
姜如初留下來自然不單是為了休息,她圖的是能同來往的行腳商販們搭上幾句話,
論世俗人情和經(jīng)濟(jì)時事,其實(shí)沒有人比這些日日討生活的商販們更加清楚,便是當(dāng)下的時政新策,最先感受在身的,實(shí)際上也是這些平頭百姓。
這些日子同他們隨意攀談幾句,便令姜如初收獲良多。
這時,姜如初的身后傳來幾聲腳步聲,她正要回頭,身旁就忽的坐下來一個人。
姜如初一臉意外:“楊凡,你怎么回來了?”
楊凡一副“你管我”的神情看了她一眼,耳根卻微紅,小聲哼道:“就許你休息,難道不許我休息?!?/p>
這家伙近些日子怪怪的,莫名其妙的就開始跟著她,像個跟屁蟲一樣。
姜如初笑了笑,無所謂道:“隨便你吧。”
楊凡可不管她怎么想,反正他就是要跟著這姜如初,將她的秘訣都偷偷學(xué)走。
她和鄧穎她們幾個總是干什么都不帶著他,走圈背書的事情還是他死皮賴臉的跟著,才終于讓他發(fā)現(xiàn)了梧桐葉的事。
原來大家都找到了秘訣偷偷用功,怪不得一起突飛猛進(jìn)......獨(dú)獨(dú)剩他落在后面。
最近幾天他又發(fā)現(xiàn)這姜如初總是一人單獨(dú)留下,以楊凡總結(jié)的經(jīng)驗(yàn)來看,這姜如初肯定又找到什么秘訣,自已偷偷用功呢!
姜如初才懶得理會這楊凡到底在想什么,她瞧著岔路口望眼欲穿,終于遠(yuǎn)遠(yuǎn)的看到零星的幾個人影,挑著擔(dān)子緩緩走來。
姜如初面上一喜,便立刻站起來身,迎了上去。
楊凡一臉茫然的看著身旁的人突然一臉高興的站起來,雖不知是為何,但他立刻毫不猶豫的也跟著起身,跟了上去。
一個干瘦的老頭滿頭花白,挑著兩個冒著尖尖的籮筐,沉重的擔(dān)子將他壓得幾乎要直不起腰,腳下卻穩(wěn)穩(wěn)的向這邊走來。
“樹伯,您今日怎么這么晚才來?”姜如初笑臉盈盈的站在路邊。
樹伯聞聲抬頭一看,見是她,頓時笑得一臉褶子,“是姜女郎啊,你怎的又早早的等在這兒了?!?/p>
姜如初笑容滿滿的說道:“自然是等著買樹伯的圓黃梨,一天不吃我可想得緊?!?/p>
見樹伯笑呵呵的準(zhǔn)備放下肩上的擔(dān)子,姜如初快步上前,替他扶住卸力,將擔(dān)子穩(wěn)穩(wěn)的落在了地上。
樹伯笑得合不攏嘴,連忙拿出手桿秤:“難得姜女郎你會吃,別看老漢我這梨長得丑一些,比起市面上新來的那個大白梨,可甜著叻?!?/p>
姜如初從衣袖里掏出自已的布袋,一邊認(rèn)真挑選梨子,一邊笑著隨口搭話:“什么大白梨,是天護(hù)國那邊傳過來的新品種嗎?”
身后跟來的楊凡遠(yuǎn)遠(yuǎn)的瞧著,見姜如初竟然跟一個商販相談甚歡,就為了買兩個丑不拉幾的破梨子。
他忍不住露出些許嫌棄的神色,不再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