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拾卷年少成名,旁人看他一生坎坷,但他卻覺得,自已這一生,最是幸運不過了。
蘇拾卷出身書香世家,父親雖不算大儒,卻也是學(xué)富五車,蘇家人,總是都善學(xué)的。
蘇拾卷的出生,并無什么特別的,同家中其他孩子并無什么特別的,但自他三歲便能背千字文開始,便同家中的孩子不同了。
蘇拾卷的父親發(fā)現(xiàn)自已生了個異常聰慧的兒子,一時之間,卻是憂喜交集,喜的是,蘇拾卷這般的聰慧,當(dāng)是他平生僅見,而這樣的孩子,卻是他的兒子,將來必然能光耀門楣,憂的是當(dāng)今的時局,時局雖看似太平,實則已是風(fēng)起云涌。
這個時候,太過聰明,或許反倒會成為負(fù)累,知曉太多,卻也不是好事。
可蘇家家風(fēng)如此,蘇家的孩子念書,念四書五經(jīng),念忠君愛國。
蘇拾卷弱冠之年,便已是聲名在外了,文采斐然,名滿天下。
沒有人會懷疑,蘇拾卷,會成為一代大儒。
他該在那做學(xué)問,純粹的文人,會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能在這亂世之中保全自身,蘇拾卷的父親這樣安慰著自已,但他的兒子,一向是主意很大的。
蘇拾卷弱冠之后,便外出游學(xué)了,學(xué)子游學(xué),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在太平盛世,游學(xué)自當(dāng)是增長見識,看山看水,但在如今這世道,游學(xué),見識的卻是世間苦難。
蘇拾卷游學(xué)數(shù)年,的確增廣見聞,筆下的文章也愈發(fā)厚重,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文人追捧,可也正因為如此,蘇拾卷也不得不卷入政治旋渦之中。
蘇拾卷的確會讀書,但不代表他只會讀書,當(dāng)今這世道,讀書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為了博一個仕途罷了,蘇拾卷不甘心,他讀書,不是為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
蘇拾卷想要的,是家國天下,是海晏河清,蘇拾卷起初試圖以文人的方式去救國,他寫文章,針砭時弊,收弟子,教導(dǎo)他們?yōu)楣倬葒缆贰?/p>
但蘇拾卷,還是失敗了。
這天下,終究還是重燃戰(zhàn)火,黎民百姓水深火熱的那一日,蘇拾卷丟掉自已的圣賢書,毅然入京,當(dāng)時的蘇拾卷,大抵還是天真的,也是驕傲的。
自幼不曾受什么苦難,又因自已聰明,便當(dāng)自已無所不能,那個時候的蘇拾卷,試圖教出一代明君,試圖,以一人之力,扶大廈之將傾。
那一年,蘇拾卷,不過而立。
他踏入京城的時候,已經(jīng)是才名在外了,天下文人爭相追捧,所以想要一條仕途,倒是當(dāng)真不難。
那個時候,蘇拾卷還是意氣風(fēng)發(fā)的樣子,不撞南墻不回頭,心懷一腔熱血。
他上書無數(shù),勸諫陛下,初時,陛下對他和顏悅色,蘇拾卷便當(dāng)自已當(dāng)真可以說服眼前這位陛下,可他想錯了,陛下對他那般,只是因為不在意,只是因為他的地位對陛下有利,想要將他當(dāng)做那些泥做的神像一般供著。
他自是不愿的。
官場之上,爾虞我詐,利益相搏,什么人都能容下,唯獨,容不下一個蘇拾卷。
若非周博有意幫襯,再加上他的這個“大儒”的名頭,蘇拾卷,約莫是在京城活不長的,說來好笑,大儒,蘇拾卷起初是不在意的,甚至是不屑的,但最后,他卻主動擔(dān)下這個名頭,只為了讓自已多一層籌碼。
可最后,他看著他親自教養(yǎng)出來的弟子同他一起走上這條路,最后,倒在這條路上,蘇拾卷本該及時止損,那才是一個聰明人該做的事情。
可偏偏,這個時候,蘇拾卷當(dāng)真不聰明。
所以,他做了自已所能做的一切。
只可惜,他用許多年才明白,自已在做無用功。
后來,帝王身死,改朝換代,蘇拾卷本可以走,哪怕這京城中的人都走不得了,京城,總是困不住蘇拾卷的,但他沒走,也沒歸順新朝,而是做了一個“愚忠”的人。
蘇拾卷放任自已被囚于這位新帝的手中,他也不知自已在等什么,不知自已在不甘什么,所以,他將自已自囚于京城,大宣的京城。
周博也不明白,蘇拾卷告訴他,他自幼學(xué)的是忠君愛國,所以他要看看,看這新朝新帝。
蘇拾卷以為自已將會永遠(yuǎn)自囚于方寸之間,但意外,來的猝不及防,周博同他說,神女降臨大宣的時候,他幾乎以為,周博在和他說一個無趣的笑話了。
但不是,周博帶來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不似是凡人問出的問題,蘇拾卷也曾試圖解答那些問題,但他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好似都尋不到正確答案。
就連神女所做的事情,蘇拾卷不理解,前朝陛下為了求仙問道,已是幾近瘋魔,可上天神明不曾給予一絲回應(yīng)的,可大宣皇帝才坐上皇位幾年,神女便降臨大宣。
蘇拾卷滿是疑惑,或許也有幾分不甘的揣測,直到他因著這位神女,走出這一方牢獄。
蘇拾卷從前一直覺得,自已也算是心懷天下,直到那一日,他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的,蘇拾卷,也有自已的私心。
他自囚于此,實際上,也真的困于一方,他已然忘了,天地之大,蕓蕓眾生,他只記著蘇拾卷的那一點執(zhí)念。
最后,大宣日新月異,蘇拾卷帶著自已的弟子重新行走于這片土地,從一開始的失落,到最后的釋然。
這天下,蕓蕓眾生,方為天下。
蘇拾卷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他細(xì)細(xì)想來,自已這一生,其實總是比旁人幸運許多。
神女踏入蘇宅的那一日,平平無奇,蘇拾卷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
“神女娘娘,今個怎么往老夫這來了?”
蘇拾卷笑瞇瞇的看著眼前的神女,卻沒有起身相迎,他約莫知道,神女為何而來。
神女什么都不曾說,只是靜靜坐了片刻。
“蘇拾卷,汝可有遺憾?”
“今歲結(jié)束的科舉,神女娘娘可去瞧了?”
神女沒有言說,只微微搖頭。
“老夫去看過,這般局面,老夫從來不曾得見,錄取之人,寒門學(xué)子竟占十之七八,如今,天下向?qū)W者眾?!?/p>
他曾忠君愛國,最后卻發(fā)現(xiàn),如今這般局面,原是蘇拾卷從未想過,如今,卻讓他了無遺憾。
如今,蘇拾卷沒有遺憾了。
他這一生,立功立德立言,終不負(fù)圣人名。
姜蕪離去的時候,蘇拾卷緩緩閉上眼。
攻略目標(biāo),蘇拾卷,攻略成功。
三日之后,一代大儒蘇拾卷,溘然長逝,天下文人皆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