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不帶飛雷炮了,等他們沖擊的時候給他們來個驚喜?”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萬一伊達政宗腦子有毛病呢?或者說也如你這般的想法,到時候反向沖鋒,那樂子可就大了。”
洪承疇沒有出聲,一邊的盧象升倒是出聲了,而后停頓了一下:“對,很可能就是這樣,他們也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到時候就麻煩了,
我們這邊有三千攜帶轟天雷的戰(zhàn)馬,還有數(shù)十萬支定裝藥管和弓箭,我們只要將戰(zhàn)車堵在谷口,他們就不大可能沖出來。
我想大將軍讓你將最強的六部兵馬帶走,也是處于這種考慮!
或者說大將軍就是故意這么布置的,就是讓扶桑知道我們分兵了,而且還是東部是重兵,北面兵力少,如此一來他們急速沖鋒時隊形就密集,能讓火牛陣威力發(fā)揮到最大?!?/p>
“對,本將就是擔憂伊達政宗鬧幺蛾子!”
洪承疇也是點了點頭:“如果我們?nèi)y帶轟天雷的戰(zhàn)馬沖鋒,一萬多顆轟天雷爆炸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們必然退兵向你們那邊沖擊,你們必須得能頂住他們,這就需要大量飛雷炮趁機盡可能的多殺敵。
而且,一旦他們沖破防線之后,你們得立刻追擊,絕對不能讓他們脫離你們的掌控,為我們追上去爭取時間,這也需要大量兵力。
我們這里有兩萬柄燧發(fā)槍,還有十幾萬支弓箭,還有兩千顆飛雷炮,他們敢沖就讓他們知道死是怎么寫的?!?/p>
“末將明白了!”
孫傳庭抱拳行禮,而后帶著剛剛點到的眾將迅速離去、整頓、休整。
洪承疇背著手來回的踱著步,眉頭緊皺了好一會兒后,才繼續(xù)道:“盧指揮使,兩邊谷口和向日峽的小路我們都安排了人,
你說我們一旦攻擊,扶桑大軍會不會從三瀨河谷這條小路離開?”
“這……不好說!”
盧象升也語遲了:“如果我們兩邊谷口給扶桑壓力太大,他們沖不破封鎖的情況下,那么很可能就會率兵從向日峽、三瀨河谷兩條小路出逃。
即便是大軍不會,那么或許伊達政宗等高層武將會從這里偷溜出去,以待收攏殘兵后再戰(zhàn),
再或者說,即便是扶桑大軍能沖破一邊的封鎖線,伊達政宗等高層武將也可能趁著大軍沖鋒吸引了我們注意力的時候,從這兩條路線離開,而且優(yōu)先選擇三瀨河谷,
一是因為這條路離我們遠,二是越過之后都是丘陵地帶,無論是躲避還是伏擊,都是絕佳的地形?!?/p>
說到這里,盧象升抬頭看著內(nèi)野谷的方向,輕嘆了口氣:“當然了,這些都是建立在扶桑一方不知道我們已經(jīng)探查到了這兩條小路的情況之下的。
如果他們知道我們已經(jīng)知曉了這兩條小路的存在,那么,他們就不大可能走這兩條路。
這兩條路雖然隱蔽,但大隊人馬沒法走,我們只要派個兩三千人,居高臨下都能堵住萬余人,
可萬余人的動靜實在太大了,不僅會吸引我們的注意,更能吸引扶桑沖鋒大軍的注意力,這會極大影響軍心和士氣的,所以不可能帶多少人?!?/p>
“所以你的意思是,扶桑一方可能會走小路?”
“如果換做是末將,末將可能會走三瀨河谷,哪怕是大軍能沖破封鎖,可數(shù)十萬人的大戰(zhàn),即便有親兵保護,那也防不住冷箭突襲,
更無法防止飛雷炮這種三百米射程的大威力爆炸性火器,一顆都能讓親兵報廢了,不如走小路來的安全!”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呀!”
洪承疇輕笑的點了點頭,思索了片刻后,抬頭看向盧象升:“盧指揮使,你安排人去玄界灘,安排一艘蒼山戰(zhàn)船攜帶所有燧發(fā)地雷連夜以最快速度直奔有明海,
從筑后川直上久留米城,尋找南海水師艦隊,告訴鄭芝龍,讓他派出三千精銳從久留米西北三十里出的鎮(zhèn)西山口進入丘陵地帶,直奔三瀨峽谷南面出口的風羅坊,
準備伏擊從也河內(nèi)溪谷和三瀨河谷溜出來的扶桑高層武將,能抓活口最好,不能,那就格殺勿論!”
“末將這就去安排!”
待盧象升離去后,洪承看向?qū)O元化:“孫監(jiān)院,你將紅衣大炮都調(diào)過來,對著荒平山轟從山腳轟到山頂,然后對著內(nèi)野谷轟,讓扶桑一方?jīng)]法養(yǎng)精蓄銳!”
“末將遵令!”
一切安排妥當之后,洪承疇站在原地看了一會兒后,又看了看身后不遠處依舊在清點的戰(zhàn)場,嘴角綻放出些許的笑容。
如果伊達政宗按照他們剛剛的推斷走,那么明天午時之前,扶桑在九州島的大軍至少要死傷八成了,徹底奠定大明東征的勝利,以及開啟扶桑的滅國倒計時了。
看了好一會兒后,洪承疇帶著一眾親衛(wèi)朝著內(nèi)野谷的防線而去,他要親自去督戰(zhàn)和布置防線,要徹底的將伊達政宗和扶桑大軍給弄死。
而此刻的內(nèi)野谷的中央位置,伊達政宗等人站在山麓的幾塊巨石下,看著在忙著整頓的眾將,臉色那是相當?shù)牟缓每础?/p>
以為大明火器消耗差不多了,結(jié)果明軍火器不僅沒有消耗完,而且還有威力更加巨大、發(fā)射速度更快更猛的火器。
打臉倒也是小事,可是這給大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且極大的打擊了大軍的士氣。
以現(xiàn)在整頓的規(guī)模來看,這一戰(zhàn)至少死了十萬以上的將士和武士,逃出來的至少兩三成帶傷,其余皆是無比的狼狽。
關鍵的是個個垂頭喪氣,眼中滿是驚恐之色。
伊達政宗面無表情,但內(nèi)心卻是深深的嘆了口氣,明軍比想象中的要難對付,火器層出不窮。
到了這一刻,別說是普通的軍士了,哪怕是他這個統(tǒng)帥都想放棄了。
可他若是放棄,那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徹底的白費了,扶桑就算是徹底的完蛋了。
哪怕是扶桑滅亡了,但在之后的三五十年內(nèi),他也將被殘存的扶桑百姓釘在恥辱柱上,且扶桑百姓受到的壓迫越重,他就會被扶桑百姓罵的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