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前三條,臣都贊成,但收回地方和邊軍制造權(quán)還請陛下三思。”
“陛下,恕臣大不敬,如果再次出現(xiàn)類似王恭府的大爆炸,那損失就太大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p>
“陛下,集權(quán)雖然好,但弊端也大,鐵錠等原材料運輸、成品運輸、需求等等,都需要考慮?!?/p>
……
“朕自有對策!”
崇禎搖了搖頭,阻止了眾人的勸諫。
這是削九邊實力的第一步,控制火器數(shù)量。
同樣數(shù)量的軍隊,一支人人持有火銃的軍隊能輕易碾壓一支冷兵器的軍隊。
“收回制造權(quán),不代表就撤銷了火器制造廠,地方和邊軍的火器制造廠全部并入火器研究院,由朝廷統(tǒng)一管理,成本、質(zhì)量都好把控!”
說到這里,崇禎站了起來慢慢的在殿內(nèi)走著:“原料問題,由孫愛卿牽頭戶部、工部把控,
借著這個機會將廣積庫、丁字庫等庫房內(nèi)的硝石、硫磺、銅鐵等全部清查一遍,將以次充好的全部剔除,
另外重新選拔試驗廳的主事和明確職責(zé),重新制定入庫標準和核檢標準,清查開始后,朕不希望再有一塊不合格的硝石硫磺等進入庫房。”
“臣遵旨!”
待孫承宗回應(yīng)完后,崇禎繼續(xù)道:“至于提高工匠的待遇,不能一刀切,年限、技術(shù)、所從事工序、數(shù)量、質(zhì)量等都要考慮在內(nèi)。”
看著有些疑惑的眾人,崇禎走到書案旁提筆邊畫邊說:“朕拿顆粒化火藥舉個例子,例如張三,工序是做木炭的研磨,
假定所有人一入制造廠的底薪是一錢銀子,做一年增加半錢,
研磨木炭不是什么技術(shù)活,那一斤達標的木炭給五紋銅錢,如果張三在制造廠待了十年,平均每天研磨了五十斤達標的木炭?!?/p>
崇禎說到這里,將紙張推到了眾人面前,赫然是后世的普通的工資表單。
“按照上述所說,張三這個月的月給是多少?”
眾人看著表格,倒也沒有好奇,畢竟這東西在戶部已經(jīng)開始使用了。
“底薪是一錢,干了十年,底薪就是五錢半,一個月按三十天算就是一千五百斤,五紋銅錢一斤,總計七千五百文銅錢,折算是七兩半,加上底薪,折合十三兩!”
“嘶……十三兩?一個工匠一個月拿十三兩銀子,這、這……”
“陛下,十三兩會不會太高了,這可比正六品官員的月俸還高了!”
“陛下,這么高的月給,代價太高了!”
……
聽著眾人的議論,崇禎心中嘆了口氣:“朕只是舉個例子,實際的你們?nèi)ブ贫??!?/p>
“話說回來了,你們覺得,這種多勞多得的,是不是比消極怠工的效率高?
研究院可能每天給每位工匠規(guī)定了三十斤,但有些人手慢,只能做二十斤,有人手快能做五十斤,
那手快的人肯定會放慢速度,反正做多了也沒有獎勵,不如慢悠悠的來,
這就跟碼頭的腳夫扛麻袋一樣,扛的多拿的多,多勞多得會給工匠們動力,按勞分配,總不會有意見吧!”
“如果再做的復(fù)雜一些,你們可以把工匠定級,比如一級、二級、三級……九級,每一級定一個月給,一級給五十文,每一級多五十文,
再例如,產(chǎn)出定區(qū)間,十到三十斤,五文一斤,三十到四十,六文一斤……
如此一來,工匠只會更加的努力,也不會流失?!?/p>
“陛下,當然了,不能只獎不罰,針對偷懶、質(zhì)量問題等等也要罰,而且是重罰,
但罰不是目的,而是更好的督促跟改進,犯錯后,三個月內(nèi)沒有再犯,那處罰的銀子就返還給工匠,
但也要規(guī)定次數(shù),一年兩次,超過就不返還了!”
眾人眼中興趣滿滿,這種月給的方法讓他們耳目一新。
從描述上來說,肯定比每月定額的月給好。
皇帝的腦子果然好使,每一次出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都能解決他們的困難。
這就也是大臣們還沒搞明白,要是后世的人看到,一定大罵他資本家。
“陛下,這張紙可否給臣,臣帶回去好好琢磨,爭取重新制定一套工匠的月給方案!”
“拿去吧!”
崇禎將紙張遞給了徐光啟,繼續(xù)道:“好了,繼續(xù)說說火器的事情!”
“徐愛卿,你知道為什么火銃制造的質(zhì)量差且效率低嗎?”
徐光啟眉頭緊鎖了一下,立刻道:“因為工匠幾乎都是整柄制造,從槍管到槍托等等都是親手制造?!?/p>
“問題就出現(xiàn)在這里!”
崇禎立刻道:“既然顆粒化火藥都能分工協(xié)作,那火器的制造為什么不能借鑒?流水線和標準化生產(chǎn)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流水線?”
“標準化?”
眾人又是一愣,崇禎見狀看著袁可立:“袁愛卿,你給諸位解釋一下!”
在西安的時候,皇帝和王徵談這些的時候,他也在一邊,自然是懂的。
隨即指著書案:“諸位,以這張書案為例,有桌面、腿足、霸王振、木楔、勾掛墊隼……等等,
正常情況,都是一個木工師傅從頭到尾的做,雖然能把控質(zhì)量,但速度會慢很多,
但如果我們將所有的部件都按照統(tǒng)一尺寸固定好,每一個人只做自己的那一個部件,最后統(tǒng)一組裝,合作者組裝的過程也是分工負責(zé),這就是流水線,固定尺寸做部件就是標準化?!?/p>
“妙呀,一個人只做一個部件,肯定是越做越熟練,越做越快!”
“熟能生巧,出現(xiàn)的錯誤就少,損耗和返工的就少!”
“如此一來,即便是有人告假,也不會影響制造的進度!”
“我們還可以將火器部件拆分開,薊鎮(zhèn)做一部分,山海關(guān)做一部分、火器研究院做一部分,只要火器研究院不給相關(guān)部件,就無法組裝,這樣也能控制數(shù)量!”
群臣雖然沒見過,但都是人精,自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徐光啟卻是皺著眉頭,嘆了口氣:“陛下,這里面涉及到裝配的問題,到最后很大的可能就是無法組合在一起,還是需要返工修理!”
“問題呢?”
“尺寸!”
“尺寸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