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啟四年三月十三,大吉,天氣也有所回暖,先前擱置的封后大典開始舉行。
持節(jié)使一早便帶著冊文恭候在了昭華宮外,準備引江映梨去坤寧宮,宣讀冊文。
江映梨的皇后冕服以代表尊貴的黑紅色為底,金色的鳳凰刺繡攀附其上,袖寬而長,端莊肅穆,裙擺華麗。鳳冠整體是一只振翅欲飛的七尾金鳳凰,鳳凰的尾上都嵌著紅寶石,鳳冠兩側是對襯的金龍銜珠的珠寶墜飾,長長的,從鬢角一直延伸到胸前。
整套冕服,華麗得不可方物。光是穿上,就費了一番功夫。
江映梨走出宮殿門口,持節(jié)將她迎上了鳳輿。
鳳輿前后有足足百人的隊伍,前面是江映梨的得力心腹連翹和秋霞,還有幾名女官,一同捧著皇后妝奩,全是耀眼奪目又漂亮的首飾,還有代表皇后身份的禮冠。
后面的女官們持著各色皇后儀仗。排頭的是鳳凰與牡丹紋團花紋的華蓋,方繖,緊隨其后的是孔雀扇,還有分別由金龍金鳳銜著彩幢和彩幡。
每走一步,儀仗都隨風招展,飄揚,顯得整個隊伍肅穆又華麗,更襯得被簇擁在中間的江映梨雍容華貴,榮華無極。
鳳輿到了坤寧宮,稍作停留。穿著宮妃禮服的各宮嬪妃們等候在此,等著拜見皇后。
鳳印寶冊早已經在江映梨手中,此刻不必再授,只是象征性地宣讀了冊文,江映梨謝恩。謝完恩后,各宮的嬪妃行叩拜禮。
鳳輿在坤寧宮停留完畢,便一路往承乾門進發(fā)。
文武百官穿著朝服分列左右,從承乾門一直排列到承乾殿的御階和丹陛之下,靜待皇后鳳輿。
江映梨坐在鳳輿上,越過承乾門,看到了十分恢弘壯闊的景象,百官的禮服和禁軍,還有大鄴的旗幟,肅穆地呈現(xiàn)在眼前。
蕭承瀾戴著十二旒彩珠冠冕和十二章帝王袞服,肅立在人群盡頭。
江映梨內心愈發(fā)歡欣與喜悅,恨不得隊伍再走快一些,讓她早早牽到陛下的手。
蕭承瀾看著被簇擁在華麗儀仗中的江映梨,內心也歡欣尤甚。
禮部準備了這么長時間,這場大典操辦得十分隆重華麗。
她的梨兒值得天下最好的。
鳳輿停下,江映梨被引下鳳輿,一步一步朝著蕭承瀾走去,蕭承瀾沒有顧及禮節(jié),也并不在原地等待,而是朝著她的方向走去。
對于陛下又擅自改了禮節(jié)這事兒,禮部對此早有預料,甚至心里有一種果然如此,該來的總會來的感覺。
只要是皇后娘娘走過來了,陛下怎么可能待在原地不動呢?
禮部尚書揮揮手,示意恭立在陛下兩側的帝王儀仗趕緊跟上。
一段長長的路,兩人彼此奔赴,便不再漫長。
蕭承瀾牽住江映梨朝他伸出的手,輕晃的九旒冕之后,眉宇間是肉眼可見的春風得意。
他牽著江映梨,一步一步走向承乾殿,兩人一起踩著丹陛而上,站到了最高位。
丹陛之下,文武百官齊齊跪地叩拜,恭賀萬歲。
這一年,恰好是江映梨入宮的第四年伊始,她與陛下,又一起走過了一個四年。
盡管這四年不比肅王府溫馨安寧,但她與陛下,始終都為了彼此在努力,一起奔向了更好的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