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將組建重甲騎兵和刷新馬政之事,召集陶師琯和蕭郗商議。
重甲騎兵看起來花銷大,但是主要的大頭,是在人馬甲具上,戰(zhàn)馬雖然珍貴,但對如今的幽州而言,并非什么稀缺的資源。
因此,組建重騎兵,花費大,但也只是一次性投資,反而是馬政,看起來花費不大,只是多募些人手,然后選育,篩選,登記造冊。
但是馬政之事,絕不是一年兩年就能看見成效的,這和陳大帥辦武學(xué)堂一樣,是一項長期計劃,年年投資,最快估計也得十幾二十年的時間。
而且最重要的是,歷朝歷代也經(jīng)常搞馬政,但是成功了一段時間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王朝失去了敵人之后,馬政也就逐漸失去了他原本的作用。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萬世不易之法,只能是因勢利導(dǎo),什么法適合,就用,法不適合了,那就變,變到后面變不了了,那就改朝換代。
陳從進下令,設(shè)立牧正,遴選高大,健壯的良馬,一代一代的進行培育,陳從進也不知道多少年后,馬政才會真正見到成效,不過,事總要有人去辦。
就在陳從進雄心勃勃,又搞重騎兵,又搞馬政的時候,南邊魏博鎮(zhèn)節(jié)度韓簡,可能是收到陳大帥鼓勵的書信后,信心大增。
隨后在八月初,韓簡將兵三萬,親自領(lǐng)軍,南侵河陽,諸葛爽出兵迎戰(zhàn),在修武之戰(zhàn)中,魏博軍一戰(zhàn)而敗諸葛爽。
諸葛爽兵敗棄城而走,韓簡留兵據(jù)守,轉(zhuǎn)掠邢,洺二州而還,經(jīng)此一戰(zhàn)后,韓簡信心滿滿,謂左右而言:“陳從進雖膽小,但目光尚可,知吾魏博強軍,豈是諸葛爽之輩所能擋?!?/p>
韓簡覺得,自已先前還是有些信心不足,以魏博的實力,何必求陳從進出兵襄助。
韓簡已經(jīng)在心中做好預(yù)案了,在擊敗諸葛爽后,先吞并天平,再全據(jù)河陽,然后看情況,是打昭義,還是打義成。
韓簡苦思冥想許久,覺得應(yīng)該還是要滅了義成,屆時大軍便可沖入中原,自古云,得中原者得天下,看來,韓氏一族,未必沒有天子之命。
而魏博鎮(zhèn)趁亂出兵,欲圖兼并鄰鎮(zhèn)的行為,正式拉開了唐末藩鎮(zhèn)兼并的局面。
在其后,浙東觀察使劉漢宏也是個野心家,此人和韓簡一樣,也認為大唐以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劉漢宏也打著亂世一開始,就提前擴充自已的實力,于是,劉漢宏在八月初,遣弟漢宥,及大將辛約率兵二萬,試圖兼并浙西。
浙東監(jiān)軍使田仕鞅,驚慌失措,恐懼劉漢宏,生怕其殺了自已,因此,南奔逃往福建。
不過,在半路上,被溫州刺史劉松行給“勸返”,劉漢宏親自相迎田仕鞅,言自已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云云。
杭州刺史董昌,得知劉漢宥率軍來襲,于是遣都知兵馬使錢镠,領(lǐng)兵一萬兩千眾,阻攔敵眾。
雙方隔錢塘江而對峙,錢镠見敵眾我寡,便覺敵必有輕敵之心,于是,在八月十三日,大霧之日,錢镠乘霧,夜渡錢塘江。
錢軍夜襲劉漢宥營,大破劉軍,所殺殆盡,劉漢宥,辛約僅以身免,逃者寥寥。
藩鎮(zhèn)兼并已經(jīng)開始了,朝廷中有識之士,知道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可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去改變又是另外一回事。
天子游樂蜀中,京師長安尚未收復(fù),天下諸鎮(zhèn)中,除了東,西川等藩鎮(zhèn)還給在蜀中的朝廷輸送錢糧外,余者諸鎮(zhèn),皆借口道路斷絕,停止上供。
人都是會變的,以前在朝廷眼中的忠臣,到了現(xiàn)在,也未必是忠臣,忠與不忠,要看實際情況。
即便是陳從進覺得,自已也沒干過廢立天子的大事,也沒真正意義上抗拒過朝廷的命令,朝廷讓自已去打李克用,陳從進不也去了。
朝廷讓自已南下討巢賊,陳從進表示自已愿意出二十萬大軍南下,朝廷現(xiàn)在讓自已安心在幽州待著,幽州軍那就一動也不動。
這天底下的驕藩中,有幾個像自已這么聽話的,奈何就是這么聽話,朝廷依然認為自已看似忠誠,實則是亂臣賊子。
實力強大,就是罪過,朝廷不能控制的藩鎮(zhèn),那就是驕藩,逆藩,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都會覺得自已沒有任何問題。
在十月中旬,各州的秋糧開始陸續(xù)入庫,陳從進下令,在平,薊,幽,涿,莫五州之地,修建糧倉,存儲軍糧。
陳從進估計,明年應(yīng)該不會出兵,就算出兵,可能也只是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先趁著這個機會,把糧倉填滿,有備無患。
為了增加糧食儲備,陳從進特意讓盧龍商號,從南面諸鎮(zhèn)中,采購糧谷,不過,糧食在各鎮(zhèn)中,都是重要資源。
因此,盧龍商號只能小規(guī)模的采購,數(shù)量一大,就很容易引發(fā)注意。
而在十月中旬時,魏博節(jié)度使又給陳從進送來了書信,書信中洋洋灑灑的吹噓自已, 先破河陽諸葛爽,又斬天平軍節(jié)度使曹存實。
說起來,天平軍節(jié)度使這個位置,換的也挺勤的,曹全晟死了才多久,又死了一個節(jié)度使。
陳從進覺得,韓簡此人,雖不算是志大才疏,但是為人高調(diào),喜吹噓,可能會翻車。
不過,魏博的事,暫時和陳從進沒關(guān)系,于是,陳從進也給韓簡回了封信,表示魏博強軍,天下聞名,韓帥控遏此鎮(zhèn),穩(wěn)如泰山,魏博得天平,便可揮師南下,一舉奪下中原宣武鎮(zhèn)。
后面又奉承韓簡,言將來河朔三鎮(zhèn),為首者,非韓帥莫屬云云。
陳從進和韓簡雖然沒見過面,但是書信來來回來幾十封了,算是名副其實的筆友,陳從進從字里行間中,可以感受到,韓簡此人,應(yīng)該不是什么壞人,也就是二代軍頭,渴望得到世人的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