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一聲脆響,卻原來是秦勝手中的拂塵跌落在地。
秦勝滿心盼著大赦能留秦英一命,驟聞大赦延緩的消息,心神猛地一震,手中拂塵便應聲滑落。
“殿下恕罪。”秦勝慌忙跪倒,他嚇得面色煞白,渾身顫若篩糠。
御宴之上,天子面前,他這是駕前失儀,若要論起來,雖不是大罪,卻也不是小過,按律法要杖六十。
當然一般執(zhí)行起來,也就是十杖二十杖,沒有真的因為失儀打足六十杖的。
若是放在從前,這點小事,秦勝根本都不放在心上,莫說失手掉落,就是故意摔到地上的底氣他也有。
今時不同往日,太子對他的殺意剛剛都宣之以口了,他哪里還敢指望太子能庇護他?
“一時手滑而已,撿起來就是了,何必大驚小怪?”李承乾連看都沒看他一眼,不想因為他擾了御宴的好氣氛。
李承乾想收拾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沒必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玩借題發(fā)揮的那一套。
秦勝以為李承乾想殺他,真是他想多了,李承乾只是給稱心撐腰罷了,知道他和稱心之間有過結,警告他以后別找稱心的麻煩。
李承乾若是真的對他起了殺心的話,想殺和殺之間的距離不會超三秒。
李承乾雖然對他心生不喜,卻也沒有殺了他的必要,他不過是在父皇面前告了些無關痛癢的小狀罷了。
無所謂的一點事,李承乾沒有任何一件事怕父皇查。秦勝這點小動作,在李承乾眼里不值一提。
只要父皇對自已足夠信任,就不會聽風就是雨,隨便給自已扣上罪名,誰告都是白費力氣。
至于審查,那是應該的,有人告自然就要有調查的過程,無論怎么審怎么查,李承乾都能接受。
這次稱心吃了些苦,遭了點罪,父皇賞了他一座平康坊的宅子,也足以撫慰他了。
李承乾心里明白,這賞賜表面是給稱心的,實則是父皇不動聲色地給自已遞臺階,隱晦地認了錯,變相地承認昨日將他關進凝云殿是為不妥。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著舉起酒杯,朗聲道:“今日朕喜得皇嫡長孫,賜名李覺,封太原郡王,食邑萬戶!”
李世民說著還得意地瞟了李承乾一眼,這小子不想讓我賜覺兒萬戶候,竟然悄悄提出讓我虛封。
虛封那叫封嗎?他還拿百官說事,說百官不會同意,朕倒要看看誰敢不同意。
按理說這天下都是李世民的,他別說給他孫子一萬戶的食邑,就是十萬戶,也礙不著別人什么事。
畢竟別人應得的那部分,一絲一毫都沒少,給多給少給的都是應該進國庫的那份,也沒從誰的嘴里搶食。
國庫的錢皇帝就可以胡亂支配嗎?理論上講的話,區(qū)區(qū)萬戶賦稅還真的可以。
李世民都打好了腹稿,準備回懟來進諫的大臣。
太子提出重造戶籍,清查出多少脫漏的戶籍,還有世家的隱戶也都浮到明面上來了。
這一舉給國庫增加了多少戶的賦稅?朕只拿出一萬戶賞給太子之子,多嗎?
你們光看著我賞的多了,怎么沒看著人家的功勞大呢?
若不是太子提出重造戶籍,一年得少收入幾百萬戶的賦稅,這個賬你們不會算嗎?
李世民下巴揚得高高的,眼皮一耷拉,一副睥睨天下的氣勢,挑釁般地掃視著在場的大臣們。
群臣紛紛起身賀喜,殿中頓時響起一片“陛下圣明,太原郡王千秋吉慶”的頌揚聲。
長孫無忌率先舉杯,臉上堆滿笑容:“皇嫡長孫降生,乃我大唐國祚綿延之吉兆。陛下賜以太原郡王之爵,既顯天家恩威,又合祖宗成法?!?/p>
至于萬戶候,長孫無忌也覺得不妥,所以他一字不提。
他是跟李世民從小一塊長大的,他太了解李世民了,李世民那個大嘴巴沒有把門的,想不讓他亂說比攆豬上樹還難呢。
他愛說就說唄,先讓他痛快個嘴,反正詔書想下發(fā)得經門下省審核,長孫無忌就是門下省最高長官門下侍中。
長孫無忌一句話,就能把皇命給頂回去,犯不著在御宴上跟皇帝吵得面紅耳赤的。
長孫無忌能這么想,別人自然也能這么想。
這里是丹霄殿,大家過來就兩件事,一個是吃席,一個是湊禮份子,其余的事不急著在這兒說。
說正事可以等宴席過后,到兩儀殿上說,到大興殿上說,甚至到甘露殿去說。
滿朝文武哪有一個缺心眼的?誰會在皇帝最高興的時候,當眾掃皇帝的興?
誰像李承乾似的,皇帝剛提出要賜萬戶候,他就一瓢涼水潑上去。
他是皇帝的嫡長子,他是大唐皇太子,于公于私他都有倚仗,別人可沒他那個底氣。
他不懂事叫任性,他任性叫個性。
別人不懂事叫蔑視皇權,別人任性叫作死。
御宴終了,群臣陸續(xù)散去,李世民帶著幾分酒意與余興,擺駕返回甘露殿休憩。
剛在榻邊坐定,揉了揉眉心,方幾上的醒酒湯還冒著熱氣,陳文便輕步上前稟報:“陛下,魏徵在殿外求見?!?/p>
李世民聞言眉頭一挑,嘴角浮起一絲了然的笑意:“讓他進來吧,這老山羊鼻子,定是為了覺兒萬戶食邑的事來的。”
魏徵手持笏板大步而入,至御榻前,躬身一揖,說道:“參見陛下?!?/p>
“免禮?!崩钍烂裥币性邶堥缴?,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地說道:“玄成可是為那萬戶食邑而來?”
難得你心里有數,這話問的,足以證明你自已也知道這事不妥,看陛下這胸有成竹的樣子,是做好心理準備了。
“陛下英明?!蔽横缏曇艉榱恋卣f道:“皇孫甫出生便得萬戶實封,恐非祖宗成法。”
李世民瞇起眼睛,正要反駁,魏徵搶先說道:“此乃陛下親擬的《封爵令》,其中明言‘非軍功不實封’。陛下曾言‘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也’,今陛下自違其令,何以取信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