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那一句“放著我來”,如驚雷炸響,余音繞梁,久久不散。
這矛盾,讓三個不同時空的大明君臣,陷入了三種截然不同的心境。
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內氣氛還算平靜。
壯年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
對于天幕展現(xiàn)的血腥畫面,他早已見怪不怪。想當年,他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一路打到應天府,什么場面沒見過?
他真正在意的,是這背后所展現(xiàn)出的,那種令人心悸的掌控力。
“標兒,你怎么看?”朱元璋的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太子朱標。
朱標沉吟片刻,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此人行事雖酷烈,但其心……似乎始終向著大明江山社稷?!?/p>
“向著江山社稷?”朱元璋冷笑一聲,“向著江山社稷的臣子,咱見得多了??捎袔兹耍苡兴@般通天的手段?”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幽深。
“這已經不是一個臣子了,這是一個能為天下立法,為萬世開太平的‘圣人’??墒ト?,是會吃人的?!?/p>
朱元璋的話,讓殿內百官背后一涼。
他們都聽懂了,一個不為名、不為利、甚至不惜背負萬世罵名的臣子,他所圖謀的,必然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而這種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
然而,在另一個時空,洪武三十年的奉天殿前。
已經年邁,須發(fā)皆白的老朱元璋,卻被另一件事所吸引。
“永樂……”他渾濁的雙眼盯著天幕上反復出現(xiàn)的這兩個字。
“永樂三代……”他低聲念叨著,目光轉向了身旁的皇太孫朱允炆,“允炆,你說這老四,他圖啥呢?”
朱允炆一怔,連忙道:“皇爺爺,四叔他……他乃大明親王,自然是忠于朝廷的?!?/p>
“忠于朝廷?”老朱元璋笑了,“天幕上說得清清楚楚,‘奉天靖難?!?/p>
“雖然明面上是打著勤王鋤奸的名號,可你會用永樂兩字來當年號嗎?”
朱允炆的臉色白了,他也想到了這其中不對勁的地方。
......
永樂十九年,北平,皇宮。
朱棣看著天幕上的畫面,愣了一瞬。
別人或許不知道這幾場戰(zhàn)役意味著什么,他朱棣難道還不知道嗎?
潑水筑冰城,守的是他的北平府!
決戰(zhàn)白溝河,奠定的是他南下的勝局!
屠戮建文舊臣,穩(wěn)固的是他朱棣的皇位!
合著……這個被后世吹上天的“鬼相”木正居,從一開始,就是他的人?!
而且還是在他最艱難的時候,就壓上身家性命,死心塌地跟著自已干的鐵桿兄弟?!
想到這里,朱棣的腰桿,不自覺地挺直了。
他清了清嗓子。
“咳咳……其實吧,”他環(huán)視著下面跪著的三個兒子,用一種過來人的語氣,慢悠悠地說道,“咱覺得,權臣嘛,也沒什么不好的?!?/p>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同時抬起頭,一臉懵逼地看著自家老爹。
爹,您剛才不是還說,權臣當?shù)?,離亡國不遠了嗎?
朱棣仿佛沒看到兒子們那活見鬼的表情,自顧自地繼續(xù)說道:
“只要他能把這國家治理好,能讓咱大明江山千秋萬代,管他是不是權臣嘞!”
“再說了!”他一拍龍椅扶手,臉上露出了“朕早就看穿了一切”的得意表情。
“咱看這個叫木正居的,面善!一看就是個忠厚老實人!”
“剛才那些殺伐果斷的舉動,那必然是迫不得已!是形勢所逼!是為了我大明江山,不得不為之的雷霆手段!”
“此等不計個人毀譽,一心為公的臣子,堪稱我永樂朝的……圣人??!”
“……”
“……”
“……”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徹底無語了。
他們看著自家老爹那張一本正經的臉,感覺自已的三觀,正在被反復按在地上摩擦。
爹啊……
您這變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剛剛還說人家是亡國之兆,現(xiàn)在就成永樂圣人了?
朱高熾張了張嘴,想提醒一下自家老爹,注意一下帝王的體面。
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算了,他高興就好。
天幕之上,畫面再度流轉,一行新的文字,緩緩浮現(xiàn)。
【當“圣人”與“屠夫”的形象,詭異地融合在同一個人身上時,一個近乎完美的權臣,就此誕生?!?/p>
【他的一生,與大明的國運,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p>
【想要真正理解他,就必須先理解,那個沒有他的大明,究竟是何模樣?!?/p>
【現(xiàn)在,讓我們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p>
【平行世界篇——《沒有木正居的大明》,正式開啟!】
金光一閃,所有人的視線,都被牢牢吸附在了天幕之上。
他們都想知道,沒有了這個“鬼相”,大明的歷史,將會走向何方。
天幕流轉,畫面并未直接進入永樂朝,而是將時間的卷軸,緩緩鋪開在洪武年間。
【在探討一個變量對歷史的巨大影響之前,我們必須先厘清一個沒有該變量的“對照組”。】
【在平行世界中,木正居此人,并未在洪武三十一年狀元及第,入朝為官。他或許只是一個鄉(xiāng)間教書的先生,或許早已病死于某年饑荒,總之,歷史的長河中,沒有留下他的一絲痕跡。】
【洪武朝的軌跡,與主世界并無太大出入。】
【太祖皇帝朱元璋,依舊是那個殺伐果斷、宵衣旰食的鐵血帝王。太子朱標,依舊是那個仁厚寬和、卻不幸早逝的完美儲君?!?/p>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后世流傳的一則“權威野史”……】
天幕上的文字,在這里賣了個關子。
三個時空的大明君臣,都提起了精神。
野史?
還能有什么,比皇帝給臣子背了六百步更離譜的野史?
【據(jù)某權威野所載,洪武十五年,馬皇后駕崩?!?/p>
【太祖皇帝悲痛欲絕,罷朝數(shù)日,為天下臣民表率。】
【而就在國喪期間,群臣上表,請帝……殉葬?!?/p>
洪武朝。
朱元璋剛剛夾起一塊秀英親手為他剝好的蝦仁,正要放進嘴里,聽到這話,手一抖,蝦仁“啪嗒”一聲掉回了碗里。
他僵硬地轉過頭,看著身邊正慢條斯理喝著湯的馬皇后,又摸了摸自已的腦袋。
讓咱……給秀英殉葬?
這……
他倒是想,可……這他娘的合理嗎?!
“查!給咱查!把寫這狗屁玩意兒的祖宗十八代都給咱刨出來!”
“咱要是不把他施以‘皇遁·九族剝離之術’,咱就不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