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公子對于沐公爺那邊,有打算如何做,據(jù)我所知,那邊已經(jīng)開始投銀子了?!?/p>
李成梁有些戲謔笑道。
被敲竹杠,李成梁心里已經(jīng)算是默認了,可也想知道對于沐昌祚那邊,李錦打算怎么做。
總不能就他吃虧吧。
現(xiàn)在,他就要知道,李錦打算怎么找沐昌祚談。
如果,李錦只是打算從他這里要到好處,而不敢找沐昌祚,那事兒就不會那么簡單的揭過。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這個意思。
他和沐昌祚一開始是差不多平分這些礦山,可吃了不熟悉的虧,李成梁知道,后面沐昌祚應(yīng)該還會和他繼續(xù)合作,那就是開發(fā)他手上那些礦山。
這也是李成梁不著急的原因,按照李成梁的想法,那些商人參與他的礦山,他給出去一半的收益,但其他都要這些商人出錢。
讓出去這些利益,他至少能白得一半收益。
可現(xiàn)在顯然不行了,他只能得到兩成,比預(yù)期少了大半。
而沐昌祚若是在原來分到的礦山上獲得一半的利益,還能從他這邊的礦山上分到一點份子,那兩人比較起來他就虧太多了。
之前,他們不是沒考慮過給京城送銀子保平安,只是這京城的手伸得太快,快到讓他猝不及防。
聽到李成梁問起沐昌祚那邊的情況,李錦笑笑說道:“如果沐公爺已經(jīng)找好合作的商家,我們福錦商會自然不會強人所難,但是京城的份子,我還是會把話帶到的?!?/p>
李錦話里算是透了底,也就會要那些礦山的三成份子,算是保護費,到時候京城那邊有什么異常,他們自然就會出手打壓。
在李成梁面前,李錦不打算耍什么小心思。
因為合作一旦達成,以后還要在這位李都督手下混,要是這是耍什么陰謀詭計,到時候暴露了,還不知道會被怎么針對。
說實話,不管是李錦還是陳振龍,面對這些兵頭的時候,心里多少都有些發(fā)憷,即便他們是秀才。
老話不也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我只是受魏閣老委托來到這里,就是做一個傳聲筒。
之所以我愿意不遠千里來這里,也是為了給我的商會找新的賺錢的生意。
在我們那里,開礦就是一門非常好的生意,許多商會都有參與。
而之前,我家只是海商,做的是海貿(mào)生意。
前些年朝廷禁海,我家的生意就非常難做,所以也想插足開礦的生意。
不過說實話,家里雖然在官府也有一點關(guān)系,可是已經(jīng)知道礦山都已經(jīng)有主,所以我家很難涉足其中。
而魏閣老說緬甸的礦山也不少,于是我就主動爭取來了?!?/p>
李錦略微有些苦澀的笑道。
這些話,半真半假。
他家以前就是海商,甚至直接點就會走私商人。
倭亂的時候,海上貿(mào)易受到影響很大,除非那種親自參與成為倭寇的海商外,大部分海商的生意其實都受到影響。
那時候他也確實想放棄海上的生意,轉(zhuǎn)向內(nèi)陸。
可是福建那個地方,真沒太多好生意可選。
離開了福建,李錦家族的影響力幾乎微不足道,自然找不到好的項目。
福建的礦山是不少,可大多被地方豪強占據(jù),李家想要半路截胡也根本就做不到。
不過,他確實為此做了不少準(zhǔn)備。
這也是他能這么快從京城拿到書信,就快速組建了一支團隊,其中不少人都熟悉礦山開采業(yè)務(wù)的原因。
當(dāng)然,海上的利潤還是很豐厚,雖然風(fēng)險很大,但是只要繼續(xù)月港到玳瑁這條航線,加之現(xiàn)在海盜已經(jīng)大大減少,風(fēng)險其實也很低。
資本積累了,他需要其他生意進行投資,否則就只能維持現(xiàn)在的樣子。
所以,他是真愿意那這些年海上獲得的利潤投入到緬甸礦山上。
不過,沐昌祚那邊,想來是不需要他投錢的。
就算給,也只會象征性的給一些,倒是李成梁這里,成功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我把礦山交給你開采,其他什么也不做,就能坐等分錢?”
李成梁再次問道。
“是的,只要李大人派出一隊官兵保證狂礦山的安全,其他的叫給我就好?!?/p>
李錦這時候大包大攬道,“我也會為大人謀求最多的利潤?!?/p>
“可以,我會叫人和你們聯(lián)系,把我這邊的礦山移交給你們。
每個礦山我都會派一隊官兵駐扎保護你們,保證你們能安全開采出來?!?/p>
李成梁也不想爭取什么,再多那就是和京城的大人物搶錢,他暫時沒這心思。
緬甸這個地方,終究不是遼東,現(xiàn)在這里還有個沐昌祚牽制他,影響力也是不弱,地位也很高。
“李某還有個不情之請?!?/p>
和李成梁把合作框架大致談好,李錦又對李成梁拱手說道。
“但說無妨。”
現(xiàn)在李成梁還不知道這些礦山能給他帶來多少銀錢收入,但是也盡快恢復(fù)過來,見到利益,這時候他也只能有求于李錦,所以只要對方要求不過分,都會盡量滿足。
“沐國公那邊,還請李大人幫忙引薦一下,我這邊現(xiàn)在很難和沐國公聯(lián)系上。”
沐昌祚在緬甸這里,尋常人可是見不到的。
他李錦雖然算是魏閣老的人,可魏廣德和沐昌祚并沒有太多私底下聯(lián)系,這是一開始張吉就告訴過他的。
讓他到緬甸,直接找李成梁就行。
京城那邊當(dāng)然不知道,李成梁和沐昌祚早就把眼睛盯上了這里的礦山。
只能說魏廣德有些時候還是太低看這時代的人,以為他們根本不懂商業(yè)。
和他接觸的商人,都有各自經(jīng)營的生意,但是顯然缺乏長遠眼光。
就好像海運,遼東商人知道海運的好處,卻不知道為了這個好處該怎么運作。
他們大多數(shù)還是按照老一輩的經(jīng)營方式,朝廷允許就做,朝廷不允許也不會全力去爭取,而是按照朝廷的意思照做。
至于對付官面上的人,那就是銀錢開路,反正最后這些開支都打進成本里,只要售價高于成本他們就有的賺。
倒是后來的江南商人和山西商人,選擇扶持東林黨和晉黨,成為他們的護身符,為他們在朝廷上爭取利益。
當(dāng)然,這也和遼東沒出什么人才有關(guān)系。
科舉,對于遼東這樣的邊鎮(zhèn)是在太不友好了。
遼東的士子,確實拼不過南方士子。
李成梁就考了秀才,但是鄉(xiāng)試也拼不過山東和北直隸的讀書人。
至于江西商人,貌似除了瓷器,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貨物,自然對朝堂沒太多追求。
魏廣德以為李成梁就是純粹的武將,沐昌祚也是,所以壓根沒考慮其他。
這邊的事兒,稍好還要給京城送個消息,不過也得先和沐昌祚見面以后再傳回去。
就在李錦為了魏廣德和馮保在緬甸的“生意”奔走的時候,魏廣德也在京城等到了張居正的返回。
因為擔(dān)心蒙古重新崛起,他之前的打算被內(nèi)廷暫時擱置下來,就等張居正回來聽取他的意見。
不過,魏廣德并沒有在張居正回京后第一時間就過去迎接他,畢竟現(xiàn)在張居正還在守制期。
官場上的接風(fēng)宴什么的,并不適合此時的張居正參與。
不過,張居正抵京后只休息了一天時間,第三天就出現(xiàn)在內(nèi)閣。
魏廣德走進內(nèi)閣大門的時候,蘆布就已經(jīng)在他耳邊小聲說了下。
“來了?”
魏廣德只淡淡問了句,見到蘆布點頭,他也就釋然了。
張居正還是張居正,把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那就先去那邊看看。”
魏廣德輕聲嘀咕一句,隨即往里走,只是沒有去自己值房,而是徑直到了首輔值房。
走到門口,他就聽到屋里張居正和張四維的談話聲。
“通報下。”
魏廣德對值房外書吏說了句。
“魏閣老稍候?!?/p>
那書吏躬身道,隨即轉(zhuǎn)身進了屋子。
片刻后,書吏出來,恭請魏廣德進去。
“叔大兄。”
魏廣德進屋,一眼瞧見一身素服的張居正,急忙拱手道。
“善貸,這些天受累了?!?/p>
張居正迎過來,沖魏廣德還禮后說道,“里面請,子維也是剛到。”
“魏次輔有禮了?!?/p>
他身后的張四維這時候也沖他行禮,魏廣德還禮,三人這才坐下。
“離開時,我向朝廷上奏疏,請求讓馬自強入閣,只是沒想到,宮里居然留中了?!?/p>
本來,因為張居正回鄉(xiāng)安葬父親,內(nèi)閣只剩下張四維,所以禮部尚書馬自強很輕松就利用這個機會得以晉升閣臣。
但是這個時空,多了個魏廣德,內(nèi)閣自然就不缺閣臣出自公務(wù)。
馬自強和馮保的矛盾,終究斷送了他入閣的最佳機會,與之失之交臂。
少一個閣臣,對于魏廣德和張四維來說,就是每天多看幾份奏疏的事兒,兩人都正直壯年,自然不算什么。
和以前許多內(nèi)閣相比,萬歷朝的內(nèi)閣平均年齡算是輕的了。
嘉靖朝的內(nèi)閣,那都是七老八十的兩個閣臣在主持,那才是真的難以為繼。
稍微奏疏多點,嚴嵩和徐階就處理不過來,還得嚴世番幫忙。
嘉靖四十年以后,青詞宰相先后入閣,那也是看兩人實在處理不過來。
魏廣德一番關(guān)心,張居正也簡單把自己這趟回鄉(xiāng)行程說了說,很快張居正就把話題轉(zhuǎn)回內(nèi)閣公事上。
顯然,馮保之前把他和魏廣德關(guān)于蒙古和西藏的分析結(jié)果傳遞給了張居正,而這一路回程途中,張居正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看過俺答汗遞上來關(guān)于冊封索南加措的奏疏,不反對俺答汗,或者說向蒙古傳入黃教。
就如你所說,讓蒙古人放下屠刀似乎是一件有利于我大明的事兒。
只是,兵部的擔(dān)憂不能忽視。
若是蒙古人都信奉黃教,那他們幫助黃教重新回到西藏去將成為必然。
有了蒙古騎兵的幫助,黃教重新掌握那里的宗教權(quán)利,也會更加依仗蒙古人。
到時候,草原和西藏聯(lián)成一體,對我大明的威脅將成倍提升,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兒。”
張居正說起之前魏廣德的想法,顯然也不是很支持的態(tài)度。
“盛唐的武功都沒能拿下,更別說有蒙古人從草原方向的支持。
不管我朝向北還是向西擴展,必然會遭受另一個方向的牽制。
善貸,此事要三思而行?!?/p>
張居正不僅考慮到明朝此時的軍力,更考慮了以前漢人對西藏的幾次軍事行動,全部鎩羽而歸的結(jié)果,自然不看好魏廣德這次的賭博。
魏廣德的算盤,那是建立在大明能夠控制蒙古人的基礎(chǔ)上。
現(xiàn)在俺答汗接受大明冊封,向大明朝貢,誰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是否就是緩兵之計?
以寵佛的名義,借助黃教把手伸進藏地,完成對大明西、北兩個方向的包圍。
“黃教在草原上的傳播,即使得到俺答汗和朝廷的支持,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叔大兄,你考慮過嗎?”
魏廣德此時也嚴肅起來,認真說道:‘就算各方面全力支持,草原要完全接受黃教,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在此期間,邊墻的局勢是穩(wěn)定的。
記得當(dāng)初大同和議,本意不也是為了換取一些時間。
雖然這些年朝廷和蒙古的朝貢,看似吃了一些虧,可邊墻內(nèi)外百姓卻可以安心生活,不用擔(dān)心戰(zhàn)事再起。
總的算起來,雖然一部分銀錢是送給了俺答汗,可朝廷多少也節(jié)約了少銀錢。
兵部從未放松邊軍的訓(xùn)練,如今不僅遼東、薊鎮(zhèn),宣府也已經(jīng)組成三個新軍營進行訓(xùn)練。
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完成九邊新軍營的組建和訓(xùn)練。
一旦完成,就算草原上再起事端,官軍也有把握從遼東和宣大兩路進軍,將他們擊敗。
我們需要時間,正好傳教也需要時間,那么這段時間里,兩邊就可以相安無事?!?/p>
張居正明白了,魏廣德是以明軍軍改為前提,邊鎮(zhèn)大量組建新的兵營。
“這么說,如果支持向草原傳教,至少可以保證邊境十年的安寧?”
張居正皺眉說道。
“我覺得不止十年,或許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的時間。
而這個時間內(nèi),那些藏地下來的僧人,還有我大明送過去的僧人,就是穩(wěn)定蒙古人的一股力量。
我想,索南加措也不希望他的護教大軍先和我大明死磕,而不是帶著信徒重返西藏?!?/p>
魏廣德自認為有理由相信,冊封索南加措,那他一定會盡力調(diào)和大明和蒙古間的關(guān)系,以便蒙古能夠全力為他奪取藏地。
就算蒙古借機坐大,那也是幾十年以后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