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上,李世民看著跪在地上的房玄齡,感慨道:
“什么時候,咱們竟然到了君臣相疑的地步,這些話你別憋在心中很久了吧?”
房玄齡抬頭苦笑道:
“知我者,陛下也!”
“說說看,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李世民翹起了二郎腿,表情并沒有不高興,可熟悉他的人卻明白,陛下現(xiàn)在的心情并不好。
這是發(fā)火前的征兆?。?/p>
“微臣也忘了,大概是從陛下不顧臣等勸阻,下令太子殿下閉門思過開始的吧……”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房玄齡的心里反倒平靜了下來。
“怎么,房相覺得太子他不該禁足?還是朕沒有資格罰他?”李世民聲音陰沉道。
“若他只是陛下的一個普通兒子,那么陛下要打要罵,都有陛下,微臣不敢多言半句,可他是當朝太子,大唐儲君,陛下對他的一言一行,關乎著千萬人的命運,微臣自當出言勸諫……”
聽到李世民稱呼自己為房相,房玄齡微微一愣,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般,彎下的腰這一刻居然挺直了起來。
顯然,他已經(jīng)把今日當成了自己最后一次在李世民面前奏對了。
“出言勸諫?”
李世民笑了起來,他看向房玄齡忽然問道:
“那為何當時不說?”
“回稟陛下,當時微臣不敢……”房玄齡答道。
“那為何今日又敢了?”李世民連續(xù)追問道。
“那是因為,今日微臣若還是不說出來,會后悔一輩子……”房玄齡苦笑道。
“那房相說了,便不后悔了嗎?你可知道當你說出這句話來,意味著什么嗎?”李世民臉上神色復雜道。
“微臣知道,不瞞陛下,微臣明白說出之后的結(jié)果,自然是有些后悔的,可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有些話,總要有人去說,魏公不在,這忠言逆耳的事情,便該由臣來,雖九死而猶未悔也!”
房玄齡說話的時候,語氣平淡從容,并沒有什么慷慨激昂,或者熱血沸騰。
可是正是這冷靜的語氣之下,卻帶著千軍萬馬的氣勢,讓龍椅上的李世民都吃了一驚。
他深深看了房玄齡一眼,仿佛重新認識了自己的這位從龍之臣。
在場之中,不只是李世民,包括長孫無忌,秦叔寶,盧玉山,以及謝恒都看著房玄齡,沉默不語。
有人面色凝重,有人幸災樂禍,還有人扼腕嘆息。
唯有程咬金一臉懵逼,不知道現(xiàn)場發(fā)生了什么。
“叔寶,這是咋回事??!俺怎么覺得現(xiàn)場氣氛不對啊……”
程咬金湊到秦叔寶耳邊,低聲說道。
這一回,秦叔寶沒有瞪程咬金,也沒有罵他,而是輕聲說道:
“咬金,老夫問你,你愛你的夫人嗎?”
“當然愛嘍,你不知道,她生初墨的時候,遭了大罪了,俺疼惜她都來不及,怎么會不愛呢……”程咬金說道。
秦叔寶點了點頭,又問道:
“那如果你家夫人有一天與你短處呢?”
“這……也還好吧,頂多俺回去罵她一頓,實在不行,到了晚上俺再收拾她便好了,好教她知曉俺們家,誰才是拿事的!
話說回來,夫妻哪有不磕碰的,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床頭吵架床尾和嘛……”程咬金回答的依舊瀟灑。
秦叔寶再次點了點頭,這一回,他深深看了程咬金一眼,意有所指道:
“可如果有一天,你愛的這位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街坊鄰居的面,說你那方面不行呢?”
“這……”程咬金想了半天,也說不出半天話來。
順著秦叔寶的目光,程咬金看向了龍椅方向,臉上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程咬金非但不笨,而且還極為聰明,屬于一點就通的那種,否則也混不到眼下這個位置。
在秦叔寶的點撥下,程咬金這才明白,當房玄齡提出那“立嫡立長”的意思之后,便戳到了咱們這位陛下的傷口上。
而且還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日后傳揚出去,想來又是一場風波。
若是房玄齡不做些表示,受些懲罰,豈不是向天下證明,他說的是對的?
那么陛下弒兄殺弟,登上皇位自然就是錯的。
可若是陛下沒錯,那房玄齡自然是胡說八道,妄議圣人,自然是要受到重罰才是!
到了此刻,程咬金才終于明白,為何房玄齡的表情變得如此悲壯了。
“他爺爺?shù)模颊f這房玄齡弱不禁風,蔫壞蔫壞的,想不到這書生發(fā)起狠來,竟然比武將還爺們??!”
程咬金眼神中泛著亮光,若不是礙于李世民在場,他真想走過去和房玄齡浮一大白,以為人生快事!
“哎呀,房相,你這是做什么,難道還是在和陛下慪氣不成?趕緊給陛下認個錯,這事情也就過去了,原本今日陛下召集咱們進宮,就是為了別的事情,這個關頭,你可別給陛下添亂才是啊……”
長孫無忌走到房玄齡跟前,一副想要攙扶他起來的意思。
李世民沒有說話,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似乎也在等房玄齡的回心轉(zhuǎn)意。
然而,房玄齡卻不為所動,依舊跪在那里,沒有起來。
良久,便聽到李世民嘆了口氣,幽幽道:
“既然房相心意已決,那么朕也不愿勉強,你的忠言逆耳,朕……朕聽進去了,今日之事,已與你沒有什么關系了,你……回府吧……”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一下子愣住了。
因為他已經(jīng)聽出來了,李世民這是已經(jīng)停掉了廢黜太子的心思。
當然,房玄齡這邊所付出的代價,便是失去了相位,以及與李世民之間的君臣相得。
長孫無忌看著眼前這個亦敵亦友的人,此刻也是心情復雜。
他完全不明白,房玄齡這樣的犧牲到底有什么意義?
就算這一次,李世民因為你的勸諫,息了心思,可也讓這對父子之間形成了隔膜。
猜疑這種東西,可是從來不會消失的,它只會隨著時間的成長,變得越來越大。
難道漢武帝就不知道,自己的太子是無辜的嗎?
可有些事情,原本就不是罪在于此,而是罪在將來。
除非,太子立下了曠世奇功,讓李世民大為長臉,舉國上下,盡得人心。
那么,李世民可以放心百年之后將皇位安心托付,而太子因為有此功護身,地位堅如磐石。
如此一來,這種猜疑的心思,自然會蕩然無存。
可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又怎會創(chuàng)下那等功勞?
這不是癡人說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