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開集團?!?/p>
【小象科技。】
【匯新娛樂傳媒?!?/p>
這三家公司,是陳澈在美國整理自己國內產業(yè)時,篩選出最需要資金的公司。
【華開集團】的問題不是缺錢,主要是并購計劃存在資金鏈風險,需要龐大的資金保駕護航,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面對這種情況,陳澈準備注資50億美金進行私有化退市,一方面稀釋、收回他人股份,一方面降低集團的負債率。
【小象科技】成立組建于上一個月,整合了原本獨立在外的小象快送,和旗下小象超市、小象優(yōu)選、小象閃購集團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象科技即將開放A輪融資,估值120億美元。
小象科技的幾個產品,陸續(xù)得到了陳澈和正南投資近400億的投資,經歷了5個月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資本美食。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家公司肯定會被其他資本看上,不缺投資者。
雖然美團等公司也在搞這些,可小象超市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而且小象快送已經成為了燕京、滬海等地不容忽視的配送平臺,經過五個月的默默發(fā)展,如今注冊騎手超30萬,這幾乎已經是目前美團騎手數量的十分之一。
之所以成績這么亮眼,跟新喜咖啡和小象超市、小象優(yōu)選脫不了關系。
新喜咖啡如今在全國,已經擁有2700家門店,90%的配送都是小象快送。
不但如此,小象超市和小象優(yōu)選自三個月前開設第一家門店開始,短短三個月已經在全國擁有370家的門店。
包括上個月上線的小象閃購,一個月直接讓小象快送增加了15萬騎手。
小象科技之所以要融資。
就是因為正南投資不能再投錢了,再投錢的話,陳澈就他媽沒股份了。
而且未來一兩年,乃至四五年,小象科技將是一個巨大的銷金窟,陳澈、秦雅南和管理層商量,決定開啟A輪融資。
秦雅南是有錢。
但面對小象科技也有點吃不消,未來想要在這個市場站穩(wěn)腳跟,不燒1000億人民幣的話,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而且小象科技很招人恨。
美團那邊,截止目前已經不是第一次想收購小象了,被拒絕后又提出入股。
美團當然不是想資助小象,而是準備扼殺在搖籃,畢竟小象崛起速度不但快,而且布局的那些,明顯就是圍殺美團。
目前,小象科技的產品,雖然沒對美團有直接威脅,可未來一旦小象站穩(wěn),進軍外賣行業(yè)和社區(qū)服務不費吹灰之力。
而且美團的高層,都看重了小象超市這個項目,想著直接摘果子。
其實不止是美團,上個月阿里那邊還派人商討能不能收購小象科技來著,包括京東等公司都在默默關注小象科技。
小象科技崛起的太快了。
而且路子很野,項目十分討巧。
如今很多人都在小象科技這家公司身上看見了當初美團的影子。
不但崛起速度快,而且一旦做大,很容易進軍外賣、即時零售乃至電商行業(yè)。
尤其是上個月推出的小象閃購,讓京東、美團等公司心里咯噔一下。
都不用未來,小象科技剛成立,就直接進軍了即時零售行業(yè)。
那推出小象外賣,還遠嗎?
涉獵電商行業(yè),還遠嗎?
實際上,陳澈之所以沒把得物囊括進小象科技,就是為了不刺激同行。
如果讓他們知道得物也是陳澈的,并且未來會得到小象科技的入股,可能他們這會兒就已經開始抹黑、打壓自己了。
因為得物在如今,已經不是默默無聞的小公司了,尤其是下個月并購計劃完成后,可以一舉進入國內前十電商平臺。
雖然大概率只是末尾的第九第十名,可這種成績沒有人會輕視。
當然,小象科技也不會短期之內進軍外賣,因為外賣這個行業(yè)如果沒有自己的配套生態(tài),完全是一個賠錢貨。
這和小象超市這些不一樣。
即時零售行業(yè)剛剛興起,陳澈還有能力和老牌公司扳手腕,但外賣行業(yè)的競爭十分激烈,現在踏足就是走進泥潭。
什么時候可以進軍外賣行業(yè)呢?
大概是陳澈的小象帝國所有平臺月活躍用戶超過2億的時候,他會把所有平臺集中在一起,鑲嵌進外賣業(yè)務。
這種模式很常見了,后世的美團、京東、餓了么都是這樣的。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生態(tài)配套帶動效益,比如說用戶在這里點了外賣,順帶可以逛逛超市,甚至逛電商平臺。
外賣可以帶動電商、零售。
零售可以帶動外賣、電商。
電商可以帶動外賣、零售。
如果小象科技沒有積累足夠的用戶,且僅僅只有外賣服務,下場不一定會死,但一直賠本虧損、效果不佳是肯定的。
對于阿里、京東、美團而言,小象科技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
看似很弱小。
可是,誰能保證嬰兒不會長大呢。
另外可能有人疑惑,為什么要投入資金搞這些競爭激烈的行業(yè)。
陳澈還是那句話。
外賣平臺,不靠外賣掙錢。
起碼,股東們不靠外賣掙錢。
另外就是,除外賣和電商都是老行業(yè),小象科技目前的主營業(yè)務都是新興行業(yè),陳澈還是發(fā)揮了重生的優(yōu)勢,而不是單純砸錢跟別人掰手腕,小象超市、小象閃購別人不知道怎么搞,陳澈可是有答案的。
這也是小象科技發(fā)展那么快的原因之一,本身整個項目就是陳澈親自操刀,少走很多彎路,又舍得重金投資發(fā)展。
話說回來,不管小象科技給市場和同行帶來了什么影響。
目前陳澈需要做的,就是開啟A輪融資并且自己出資抬高公司的估值。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小象科技獲得A輪融資后,便會繼續(xù)低調的發(fā)展,不會大張旗鼓搶占市場,繼續(xù)積蓄力量即可。
所謂的積蓄力量,就是完善產品、產業(yè)鏈、積累騎手、商家等方面。
疫情來了,才是開戰(zhàn)的時候。
陳澈倒是很期待那些老牌公司在營收腰斬式下滑,舍得拿多少現金流圍殺自己,并且在后面頂著疫情打價格補貼戰(zhàn)。
而為了到時候依托自己的配送網絡和倉儲網,只要防疫工作及時到位,陳澈這一場閃電戰(zhàn)漂亮的完成,需要繼續(xù)投錢。
預計,最少200億美元。
陳澈的匯新財富將投資50億美元,剩下的靠其他投資人以及銀行貸款。
小象科技這家公司說完了。
最后一家公司:【匯新娛樂傳媒?!?/p>
和小象科技集團一樣,匯新娛樂傳媒也是上個月剛剛成立。
陳澈的公司太散了,這次無論是小象科技還是匯新娛樂都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
只是區(qū)別于小象科技的集團化,匯新娛樂傳媒更像是資源共享。
匯新娛樂傳媒雖然剛剛成立,不過它卻直接擁有了三家公司的股份,分別是九州傳媒、樂旗文化和時代東方影業(yè)。
匯新娛樂傳媒由匯新財富100%控股,目前是獨屬于陳澈一個人的公司。
這家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借著九州傳媒、樂旗文化和時代東方影業(yè)的資源獨立發(fā)展,爭取追上三家公司的步伐。
九州傳媒是陳澈大力發(fā)展的短劇制作公司,樂旗文化是他在MCN行業(yè)的王牌,時代東方影業(yè)是他在娛樂圈的橋頭堡。
匯新娛樂傳媒集團未來,將獨立運營三個行業(yè),企圖爭得一席之地。
相當于,匯新娛樂未來就是九州傳媒、樂旗文化和時代東方影業(yè)的競爭者,是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里的另一個籃子。
因為目前是陳澈獨資,所以這家公司的發(fā)展資金將由他自己買單。
陳澈也是準備了50億美金,幫助這家公司未來的發(fā)展,爭取站穩(wěn)腳跟。
匯新娛樂傳媒集團的成立,不完全是因為風險對沖,主要是陳澈知道MCN和短劇行業(yè)賺錢,完全可以多面開花。
既然無法壟斷。
不如兩頭出發(fā)。
而且從管理學角度來說,這更方便促成良性競爭,更符合陳澈的利益。
陳澈給國內流入的200億美金,自然不會放在銀行里吃利息,否則還不如直接投進股市里面,肯定比銀行利息多。
也是考慮到了國內產業(yè)的發(fā)展,所以他才留了200億美金用來發(fā)展企業(yè)。
200億美金,是1500億人民幣。
扣除小象科技和匯新娛樂傳媒的750億人民幣,還有750億的份額。
大致是對上了如今跟老爹說的600億人民幣,這筆錢暫時留給華開集團用。
除了這三家公司之外,陳澈目前在國內的企業(yè),不太需要他的資金。
新喜咖啡這些在燕京的企業(yè),包括位于滬海的得物,將由正南投資保駕護航。
杭城的九州傳媒、樂旗文化、環(huán)客電商等有了華炳輝的20億資金。
鵬城大灣區(qū)那邊的NSC和新基銀行,暫時不在陳澈投資、注資的范圍內。
齊全了。
他在國內的產業(yè)就這么多。
主要就是京津冀、江浙滬、大灣區(qū)三個地方,他差不多都考慮到了。
其實在陳澈心里,還有三家公司是需要資金的,只不過目前不需要他投錢了。
一是位于滬海的【旗鴻資本】,這家公司的定位就是金融公司。
旗鴻資本和匯新財富不一樣。
匯新財富是陳澈離岸獨資,未來主要投資一些他的產業(yè)和優(yōu)質的公司。
旗鴻資本則是一個大雜燴,主要以炒股和投資為主,而且不是陳澈一個人的公司,他只是大股東而已,他已經放權了。
陳澈在香江、紐約、洛杉磯、倫敦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而他在國內的這方面布局,就是旗鴻資本和NSC。
NSC暫時不是他的。
不在陳澈的考慮范圍之內,旗鴻資本再怎么說,他也是大股東。
所以陳澈以前有想過這次回國以注資的方式,重新讓旗鴻成為自己的獨資。
可惜,老天爺沒給他機會。
他在美國撈金之前和中間,自然是知會了旗鴻資本和NSC等金融公司,讓他們盯著上交所、深交所和港股等。
結果…
NSC就不說了。
旗鴻資本在這幾個月,根據昨天發(fā)來的財報,半年里賺了800多億人民幣。
尤其是近三個月,因為陳澈的提醒,加上那些人還挺信任他這個大股東的,最后賺的盆滿缽滿,創(chuàng)造了一次奇跡。
這個結果,讓陳澈哭笑不得。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旗鴻資本直接從缺錢的名單里劃走了。
旗鴻資本如今別說是缺錢了,因為陳澈沒準備要分紅,只是分發(fā)獎金,導致這家公司即將拿著幾百億抄底國內股市。
他們在前幾天,還嚷嚷著追加投資陳澈的那些產業(yè)呢,只是被拒絕了。
明明這家公司賺錢了,可悲催的是,陳澈反而有一種深情被辜負,都已經準備脫褲子了,告訴自己大姨媽來了的感覺。
自己有錢花不進去就算了。
那些管理層還想給自己送錢。
真是倒反天罡。
除了【旗鴻資本】之外,還有兩家公司是陳澈認為需要投錢,但最后根據情況又想了想,決定暫時不再投錢的公司。
那就是位于燕京的【頂點簡游科技】以及位于鵬城的【天下一品控股】。
頂點簡游不缺錢,是因為開啟了融資,且進行了盈利并大獲成功。
這家公司成立了半年時間,無論是業(yè)界還是內部,都不再是小型游戲公司。
陳澈這個時候投錢,直接涉及其他股東的利益,還是需要慎重的。
如今這家游戲公司,立項了好多游戲項目,比如《永劫無間》、《蛋仔派對》、《絕區(qū):零》、《金鏟鏟之戰(zhàn)》以及各種小游戲。
在這種高負荷運轉模式下,公司的運營仍然趨于正常,可以自給自足。
這不只是因為融資,更是因為公司以往開發(fā)的那些游戲,獲得了不俗的盈利。
陳澈如今手里有錢,其實是想投資一些單機游戲的,不過他后來想了想,還是投資其他公司吧,比如《黑神話悟空》。
自己的簡游科技,壓根就沒有任何單機游戲的經驗,而這么大風險的一個項目,肯定會引來其他股東的反對。
陳澈不想跟他們吵,更不可能讓公司離了他不能活,所以還是投別人吧。
反正當初成立簡游的初心,就是為了掙錢而已,沒必要談什么夢想,尤其是單機游戲這玩意兒,成功難度還是挺大的。
正好,旗鴻資本不是有錢花不出去嘛,當初陳澈就推薦了游戲科學。
而且他記得,那家公司在最近尋求獨立開始研發(fā)這款游戲,只要投資不插手的話,還是可以進去分一杯羹的。
剛好旗鴻資本的投資理念,就是只投錢不插手管理,甚至不要董事會席位。
除了《黑神話悟空》,陳澈如今也可以遇到其他好項目進行投資。
回報周期長沒關系。
誰還沒有一個單機游戲夢了。
反正,陳澈如今不差錢。
就算十來億人民幣打水漂了,對如今的他而言一點傷害力度都沒有。
最后再說到【天下一品】,這家如今小情人陽妮筱擔任總裁的投資控股公司。
嚴格意義上來說,【天下一品】確實是一個投資控股性質的企業(yè)。
雖然它投資的都是傳統(tǒng)餐飲業(yè)、服務業(yè)和輕型制造業(yè)。
其實這家公司,想要發(fā)展的更好,是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進行填補。
畢竟區(qū)別于互聯(lián)網公司和科技公司,【天下一品】投資控股的產業(yè),大多都是周期長、回報率低,很難突然大賺一筆。
只是考慮到疫情,陳澈最終還是放棄了暫時擴張發(fā)展的計劃。
本來賺錢就慢,回報率低,再碰到疫情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嘛,陳澈是不缺錢,但也不是傻,還不如慢慢精品發(fā)展呢。
陳澈算了算,如果現在他投錢大肆擴張的話,比如很多餐飲店,等裝修好開業(yè)剛好碰到疫情,到時候就太尷尬了。
【天下一品】這家公司從一開始,資金就挺充沛的,加之是艾婧婧一手建立的,在鵬城本地的人脈關系網比較好使。
而且這家公司的產業(yè),大多都是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可以依靠艾婧婧的人脈,輕松進行抵押貸款,完全用不著他投錢。
可能未來疫情過去了,想要大力發(fā)展還需要資金,現在則沒有必要。
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如今當家做主的是陽妮筱,陳澈讓她擔任總裁,一是給她事情做,二是為了鍛煉她的能力。
如果陳澈真的投幾百億進去,別說疫情的影響,陽妮筱都不一定能管理好。
綜上所述。
陳澈最后可以總結:
他在國內的產業(yè),有一部分缺錢,但是為了發(fā)展必須給別的資本進來喝湯。
有一部分不缺錢,不但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有大量的結余。
還有一部分暫時不適合投錢,或者是暫時用不到他的錢,可以用銀行的。
除了那三個需要他投錢的公司,陳澈其他的公司完全不用他管。
至于還秦雅南等人的借款…
陳澈沒說不還錢,更不可能真不還,只是還沒到還錢的時候呢。
真要想還一部分,大可以等年底各個公司給他分紅時,拿那些錢還款。
至于陳澈銀行卡里的幾十億人民幣,陳澈覺得,還是當吃喝玩樂的錢比較好,掙錢一年時間,花光這幾十個億。
雖然陳澈算不上打了半輩子仗,不過他確實該忙里偷閑,好好享受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