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讓你們白忙活。”
大強叔看著這一幕,只是搓著手站在一旁,笑呵呵的說道:
“姜秀才,你就讓大家伙表達一下心意吧,這都是咱們一個村里的鄰居,大家都種你的胡瓜和猴瓜過活呢......”
這漢子這般賣力的宣揚,不止有感激,也有些許愧疚之意,想當初這秀才娘子初登門時,他還曾固執(zhí)的不肯相信呢。
哪個秀才閑得沒事兒來管種地的事兒......更何況還是莫名其妙的上門讓他家種什么聽都沒聽過的兩種瓜,他們家總共就那么十來畝地,每一分都是細細算過要怎么才能過活的。
怎么可能隨意種些亂七八糟的,耽誤生計?最后還是這秀才娘子不計前嫌,連上門勸了兩三次,他這個一家之主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一琢磨,最后也是怕得這個秀才。
這才想著要不隨意種兩顆,敷衍過去算了,誰知最后就這兩顆胡瓜,讓他們家熬過了一個冬天......
大強叔想到此,愧疚之下又是滿滿的感激,忍不住勸說道:“姜秀才,您就拿上一些吧,不然大家這心里都不得勁兒?!?/p>
“既如此,便讓我嘗嘗各位親手種的胡瓜吧,不知一年過去,你們家中這胡瓜,收成可有增長?”
盛情難卻,姜如初收了兩個胡瓜猴瓜意思一下后,便讓桂花將該給的銀錢都給他們了。
光是看著這些兔子豬頭等家禽,就知道他們平時哪怕是過年節(jié)也未必舍得吃的,就等著拿到農(nóng)商坊市上換銀錢補貼家用呢。
大強叔搓搓手,笑意滿滿的說道:“胡瓜還好,那猴瓜喲,簡直是一年到頭都吃不完,能結(jié)上滿滿的一地,好得很!”
其他的村民也高興的點頭,這也是他們?nèi)绱烁屑そ绯醯木売?,光是靠這兩種瓜,他們就能一年到頭都不愁菜瓜吃了。
“我家中還有許多呢,地里長出的嫩瓜多到都吃不完......多拿點去,多拿點去......”見姜如初愿意拿點菜瓜,有一位嬸子使勁的給桂花往馬車的箱子里塞自已背簍里的猴瓜。
還不忘囑咐道:“這個猴瓜最經(jīng)得住存放,十天半月不壞,正好帶著路上,給秀才娘子吃?!?/p>
姜如初微笑著擺手道:“各位鄉(xiāng)親,你們的心意我收到了,若還有富余的你們就拿到坊市上去換銀錢吧?!?/p>
如今幾年過去,山下的這個農(nóng)商坊市,就是由當年她那篇農(nóng)商策為雛形,光是看這些農(nóng)人如今都攢著東西準備換銀錢,便能看出這個坊市初顯成效。
不想這位嬸子卻撇嘴搖了搖頭,笑著道:“今日來收菜的那幾個東家早走了,這些菜瓜銷不出去,俺們也是要帶回家去......”
她趕緊解釋道:“秀才娘子,但這菜瓜也是俺今早才摘的,都是新鮮的,好著呢,可不是剩下的?!?/p>
姜如初聞言眉頭一皺,此時天色還早,才不過申時,這么早怎么可能銷不出去,她奇怪問道:“農(nóng)商坊市,閉市竟然如此早?”
陳山長組建這個坊市時,規(guī)定的閉市時間,可是戌時。
一旁的大強叔幫著幾個村民背起沉重的背簍,隱約都能瞧出里面幾乎都還有一大半的東西,聞言他笑著搖了搖頭道:
“秀才娘子,不是這樣的,坊市閉市還早,只不過每日來收菜的那幾個東家走了,咱們也就沒必要干等?!?/p>
“今日也是碰巧趕上您了,咱們這些人都正準備回家去呢?!?/p>
姜如初聞言一愣,想起方才桂花說她與幾個護衛(wèi)大哥去坊市,這些鄉(xiāng)親們戒備心很重,險些不賣給她。
“每日就這幾個東家來?沒有其他的東家或者外地的行商?”
大強叔正要解釋,又忙著給幾個村民整理背簍挑子,方才那丫頭讓他們把攤子上的好東西都挑來,他們可是好一通忙活。
一旁的幾個村民紛紛朝姜如初等人鞠躬,再同大強叔擺手,先行往回去了,“秀才娘子一路平安,俺們先回家去了。”
方才給猴瓜的那個大嬸臨走,還不忘回頭熱情十足的討好道:“秀才娘子改日若有需要,盡管再來找俺們,都給您備最好的,來俺們家中挑也行......”
大強叔“哎呀”一聲打斷她,無奈出聲勸阻道:
“蘭花嬸子,人秀才娘子這是要出遠門了,一時半會兒哪能回來,你快回家吧,明日早些來,說不定還能搶在前頭多賣些。”
蘭花嬸子尷尬一笑,擺擺手終于走了。
這時大強叔才回頭來,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秀才娘子,別見怪,俺們這些人啊要賣兩個錢不容易,往常都是那幾個大東家,難能見到一個您這樣一次買這么多的.....”
那邊的桂花和幾個護衛(wèi)已經(jīng)開始整理馬車,車夫正手抓著草料正給馬兒喂食,貨物備齊,一切整裝待發(fā)。
姜如初皺眉奇怪道:“一直都是這幾個東家?”
大強叔點點頭,又搖了搖頭,有些遲疑的說道:“咱們能賣的就這幾個大東家,但他們收得再多,也沒有農(nóng)人聚集的多......”
“那些小商販不來,即使來了也買得不多,倒是有幾個外地的大東家過來,但是都不靠譜......”說著他眼神里閃過一絲氣憤。
憤憤道:“盡折騰人,說好了要收胡瓜,咱們備了整整幾大車,巴巴的還送上門去,結(jié)果人家各種挑揀,要么就拉回去,要么就要壓價錢......”
幾大車胡瓜,還不如平時賣出的一半價錢,可那又能怎么辦,這么老遠的送過去,來回折騰一通,就算拉回來這些胡瓜也未必就能再賣出去,只能咬牙認了。
其他的外地行商,也都是各有各的招數(shù),總之都是不把農(nóng)人的辛苦當回事兒,要么騙人,要么遛人玩兒,要么死命壓價。
方才他們看到那秀才娘子的小丫頭要買這么多,見她臉生都不敢再隨意相信,最后只有他們這幾個膽子大的,實在賣不動的人。
才膽戰(zhàn)心驚的挑著擔(dān)子,打算來博一博.....
姜如初聽完大強叔的一通訴說,也大概明白這些農(nóng)人如今的困局在哪里了,不過是供大于求。
農(nóng)商坊市的運作是由商販繳稅,減輕農(nóng)人稅賦的負擔(dān),除非是買賣夠大,想要賺點微薄差價的,小商販不來很正常,他們直接去大坊市繳稅,還能求一個安穩(wěn)。
姜如初喃喃道:“你們這是缺一個能領(lǐng)頭的,穩(wěn)妥又值得信任的大行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