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補了一章。)
“繼其遺志,接濟過往書生學子嗎?”
陳年手指在案卷中的一行字上撫摸而過,心中有了計較。
翌日,客棧醒來的幾人只覺身上好似沉疴盡去,渾身舒爽。
不過幾人并沒有在意,只是將之歸結為連日趕路積勞,好不容易睡了個好覺的結果。
一大早起來,幾人并沒有閑著,而是潦草的對付了幾口,便出門采買去了。
這城里待著雖然舒服,但待上一日,便是一日的花銷。
身上那貧瘠的盤纏可不允許他們在城中長待,還是盡快上路才是。
陳年并沒有與他們一起,而是找了個尋找活計的理由,去了城東。
雙方雖然來時方向一致,但出了這西陵城,卻是各奔東西。
陳年要向正北而去,封郁等人則是要轉道西北而行。
至于案卷之中的馬書生接濟過往之事,陳年并沒有提及。
一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二是不想讓他們過早參與進這鬼神之事。
至于錢財,待賺了銀兩,有桃杖定位,陳年有的是辦法送出去。
書中所載的卓宅并不難找,甚至說非常顯眼,三進大院,青磚朱瓦,絲毫不下于一些城中富戶。
很難想象,一個窮苦書生,能在短短數(shù)年之內,便置辦下這般產業(yè)。
陳年看著眼前的大宅,回憶著那卷風土志上記載的故事,眼神頗為復雜。
那是一個看起來相當凄美的故事。
講的是西陵名妓宰月兒與書生馬善的故事。
宰月兒本是出身于富貴之家,自幼聰慧,容貌俏麗,頗有才名,尤擅長琴畫。
后家道中落,無奈之下女扮男裝前來西陵城投親,卻不防親戚早已因得罪前任知府,鬧了個家破人亡。
無奈之下,她移居到西陵城西的西泠橋畔,為了生計開門納客,以才藝娛人。
因其才情和美貌,不過短短數(shù)月,便成了西陵名妓。
一日受邀參與文會,在會上結識窮苦書生馬善,被其才情所動,兩人就此相識相知。
情至深處,宰月兒對馬善可謂是死心塌地,甚至不惜自封門戶絕了生計,也要與馬善廝守。
雙方廝守多日,后科舉將至,馬善出門游學,宰月兒傾盡所有為其籌集盤纏。
然而,馬善這一走,便是杳無音訊,宰月兒傷心欲絕,積勞成疾,于病中,在橋畔邂逅同樣外出游學的窮苦學子卓源。
情形再現(xiàn),睹物思人,宰月兒再次傾盡所有,助卓源游學,只望他能夠在遇到馬善之時,能夠帶上些許消息。
然而,卓源這一走,又是兩年,宰月兒心灰意冷,郁郁成疾,含恨而終。
憐其遭遇,城中妓子籌錢,準備將之葬在西陵城南的郊野之中。
然而,在下葬當日,那游學多日的卓源竟然奇跡般的回來了,甚至還帶回了馬善的消息。
原來馬善確是游學在外,身患重疾,已經先宰月兒一步去世了。
本是帶來了恩人所愿,沒成想已是生死兩隔,見宰月兒去世,卓源同樣是傷心欲絕。
他快馬加鞭,在下葬之前趕到城郊,不顧一眾妓子的反對,強行開棺,將馬善的貼身衣物放于棺內,將兩人合葬。
或是感二人情切,下葬之時,四下風聲如歌,縈繞三日而不絕。
那情形,與陳年在荒墳之前見到的一般無二。
一時之間,二人感情傳遍全城,成了一段真正的佳話。
不過這個故事,陳年卻是一點也不信,因為這篇故事的作者,正是眼前這座卓府的主人。
憑借著一篇故事,賺的盆滿缽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卓源”。
特別是那所謂的接濟過往,上一個這么說的,還是樂膳好尸的許大官人。
這也是陳年不想讓封郁幾人參與其中的主要原因,這個世界不是沒有好人。
但是這種平白無故的撒錢行為,背后多少都是有些原因的。
就算那拿錢不當錢、到處亂撒的楊大少,其背后也有自已的目的。
一旦讓幾人養(yǎng)成了路徑依賴,即便是躲過了這一次,也躲不過下一次。
何況那接濟過往之事,開始的頗為蹊蹺,時間正好卡在周子讓到了留方山之后。
陳年想了想,將身邊的長劍和桃杖隱去,牽著白驢向著那卓府大門而去。
門環(huán)輕叩,里面應的很快。
看到牽著白驢的陳年,那門房明顯一愣,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客人從何而來?所為何事?”
陳年抖了抖身上的斗篷,顯得有些局促:
“在下自留方山而來,沿途經過西陵,囊中羞澀。”
“聽幾位學兄說卓先生樂善好施,時常接濟過往學子,故此厚顏登門?!?/p>
“希望能將這代步的驢子予先生換些盤纏?!?/p>
那門房聞言一喜,隨即開口道:
“留方山來的?還請稍待,我這就去通報我家老爺?!?/p>
說著那門房便一溜煙的向著正堂而去。
陳年看著門房的背影,眼睛微微一瞇,連一個門房聽到留方山都如此積極,這位“卓”先生表現(xiàn)的未免太過心急了些。
不過這個疑惑,在陳年見到那位“卓”先生之時,瞬間便明白了為何這位卓先生如此心急。
死氣縈身,陽氣萎靡,腳步浮虛,在這風雪天氣,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不過那模樣倒是生的極為俊俏,眉宇之間的憂愁之意配上略顯蒼白的面容,更是平白給其添了幾分的魅力。
見到陳年,那卓源上下打量了一番,見到陳年身著單衣之時,面上頓時一喜。
他脫離了仆從的攙扶,快步上前,邊走邊訓斥道:
“這天寒地凍的,竟然讓小兄弟在門外等候,怎么能如此不懂事?我平常就是這么教你們的嗎?”
說著,他走到近前,對著陳年拱手一禮,歉聲道:
“下人不懂事,讓小兄弟受委屈了,鄙人卓源,敢問小兄弟貴姓?”
陳年不著痕跡的往旁邊欠了欠,與之拉開距離回道:
“李賀李長吉,見過卓先生,冒昧來訪,還請先生勿怪。”
那卓源也不在意,他側身一引道:
“都是天涯學子,原來是客,何來冒昧一說,小兄弟快快請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