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之上,無論是真心結(jié)交的寒門士子,還是心懷叵測的世家公子,此刻都屏住了呼吸。
他們看著陸明淵的身影,在明亮的燈火下,衣袂無風(fēng)自動,竟有一種淵渟岳峙的宗師氣度。
不過短短片刻,一首五言律詩便已躍然紙上。
字跡清雋,風(fēng)骨自存,鐵畫銀鉤之間,透著一股不屬于這個年紀(jì)的蒼勁與沉靜。
陸明淵輕輕放下筆,將宣紙吹了吹,墨跡未干,他便將它遞給了身旁早已看呆了的伙計。
“有勞了?!?/p>
那伙計如夢初醒,雙手顫抖地接過那張薄薄的紙。
他不敢多看,連忙轉(zhuǎn)身,小心翼翼地捧著它,朝樓下走去。
整個三樓的目光,隨著那張紙,一同向下飄去。
張孝純和李慕白等人,緊張地攥緊了拳頭,手心滿是汗水。
他們比陸明淵自己還要緊張。
一樓的絲竹之聲不知何時已經(jīng)停歇,舞女們也悄然退到了臺側(cè)。
狀元樓的掌柜親自接過那張宣紙,展開一看,先是微微一愣,隨即眼中爆發(fā)出驚人的亮光。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語調(diào),高聲唱誦起來。
“京夜望月!”
“年少辭鄉(xiāng)陌,京華獨(dú)倚欄?!?/p>
“清輝凝玉宇,寒色浸云鬟?!?/p>
“風(fēng)動孤燈影,更深玉漏殘。”
“舉頭瞻朔月,低首念家山!”
第一句念出,樓中便是一片死寂。
“年少辭鄉(xiāng)陌,京華獨(dú)倚欄”。
這不正是樓中所有外地學(xué)子的真實(shí)寫照嗎?
離別家鄉(xiāng),獨(dú)自一人在這繁華卻又陌生的京城,憑欄遠(yuǎn)望,心中該是何等滋味?
當(dāng)“舉頭瞻朔月,低首念家山”兩句被念出時,樓中不知多少學(xué)子,瞬間紅了眼眶。
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生僻的典故,卻字字句句,都敲在了這些游子的心坎上。
那份獨(dú)在異鄉(xiāng)的孤寂,那份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被這短短四十個字,描摹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從一個十歲孩童的口中吟出,更添了一份令人心碎的真實(shí)。
“好一個‘舉頭瞻朔月,低首念家山’!”
不知是誰,在寂靜中高喊了一聲。
下一刻,雷鳴般的叫好聲,從一樓到三樓,轟然炸響!
“好詩!好詩??!”
“此詩一出,誰與爭鋒!”
“陸案首大才!我等心服口服!”
掌柜的雙手微微顫抖,他環(huán)顧四周,看著滿樓激動不已的學(xué)子,深吸一口氣,高聲道。
“今夜詩會魁首,江寧府,陸明淵陸案首!彩銀五百兩!”
話音剛落,一名伙計便端著一個巨大的紅漆托盤走了上來。
托盤之上,是碼放得整整齊齊的銀錠,在燈火下閃爍著眩目而誘人的光芒。
五百兩白銀!
這筆巨款,足以讓一個寒門之家徹底改變命運(yùn)。
也足以讓任何一個舉子在京城過上一年半載錦衣玉食的生活。
無數(shù)道羨慕、嫉妒、灼熱的目光,都匯聚在了那盤白銀之上。
然而,作為這一切的中心,陸明淵卻只是平靜地看著。
他看著那托盤被伙計恭恭敬敬地端到自己面前,看著張孝純和李慕白等人臉上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動與喜悅。
他沒有伸手去接,只是對著那掌柜溫和一笑,聲音清朗,卻足以讓整個三樓都聽得清清楚楚。
“掌柜的,這筆銀子,明淵愧領(lǐng)?!?/p>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張孝純急道:“陸小弟,這是你應(yīng)得的,如何愧領(lǐng)?”
陸明淵搖了搖頭,目光掃過三樓一張張或驚訝,或不解的臉龐,緩緩說道。
“明淵此來京城,只為求學(xué)。能與諸位同年在此相聚,以文會友,已是幸事?!?/p>
“這彩頭,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p>
他頓了頓,轉(zhuǎn)向掌柜,微微躬身。
“便請掌柜代為保管這五百兩銀子?!?/p>
“自今日起,凡入住狀元樓的應(yīng)試舉子,囊中羞澀者,其房費(fèi),皆出于此,直至用盡為止?!?/p>
“也算……明淵為天下學(xué)子,盡一份綿薄之力!”
整個狀元樓,在這一刻,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陸明淵這番話給震住了。
五百兩白銀!
說不要就不要了?
還要拿出來,請?zhí)煜潞T學(xué)子住店?
短暫的死寂之后,是比之前更加猛烈的轟動!
“陸案首高義!”
“高義?。∥逸呑x書人的楷模!”
“我……我代天下寒門,謝過陸案首!”
一名學(xué)子竟是激動地站起身,對著陸明淵的方向,深深一揖。
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三樓之上,那些出身寒微的舉子,盡皆起身,對著那個小小的身影,行了大禮。
他們的眼中,不再是羨慕或嫉妒,而是發(fā)自肺腑的敬佩與感激。
那些出身世家的公子,此刻也是面面相覷,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他們或許能寫出同樣精妙的詩句,卻絕沒有這份胸襟與氣魄。
在這片山呼海嘯般的贊譽(yù)聲中,陸明淵只是平靜地回了一禮,然后重新坐下,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一夜,狀元樓無眠。
“十歲解元,詩奪魁首,五百兩銀義請?zhí)煜聦W(xué)子”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京城的科舉圈。
第二天清晨,關(guān)于陸明淵的傳說,已經(jīng)開始在京城的街頭巷尾,茶館酒肆里流傳。
說書人將昨夜的故事,添油加醋,說得是天花亂墜,引來陣陣喝彩。
“話說那陸神童,身高不過五尺,面如冠玉,站在那滿樓天驕面前,竟是氣度非凡。”
“他提筆揮毫,筆走龍蛇,頃刻間便是一首千古絕唱……”
三天之內(nèi),陸明淵的名字,響徹京都。
從他十歲中舉,天賜男爵的傳奇,到他勇奪狀元樓詩魁的風(fēng)采,再到他一擲千金,義請學(xué)子的胸襟。
每一個故事,都足以讓人津津樂道。
“大乾王朝數(shù)百年第一天才”,這個名號,被無數(shù)人掛在了嘴邊。
一時間,狀元樓門庭若市,無數(shù)人都想來一睹這位傳奇神童的真容。
有真心拜訪的學(xué)子,有好奇的百姓,更有各方勢力派來刺探的探子。
然而,陸明淵卻仿佛從人間蒸發(fā)了一般。
他根本不在意這些虛名,第二天一早,便帶著若雪和趙浩然派來的幾名護(hù)衛(wèi),悄然離開了狀元樓。
他換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像一個真正的好奇孩童,穿梭在京都繁華的街巷之中。
他去看天橋下的雜耍,聽胡同里的京韻大鼓;他去嘗東來順的涮羊肉,吃護(hù)國寺的小吃。
他站在寬闊的朱雀大街上,看著南來北往的馬車與行人,感受著這座千年帝都的脈搏。
這樣的日子,悠閑而充實(shí)。
轉(zhuǎn)眼,便是半個月過去。
京城中的氣氛,隨著會試日期的臨近,一天比一天緊張凝重。
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筆墨與期望的味道。
陸明淵也結(jié)束了閑逛,回到狀元樓,每日閉門不出。
他將四書五經(jīng)、歷代策論溫習(xí)了一遍又一遍,將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了巔峰。
會試之日,終于到來。
天還未亮,整個京城便已蘇醒。
數(shù)千舉人,從京城的各個角落涌出,如百川歸海,匯向同一個方向——京都貢院。
陸明淵也在張孝純、李慕白等人的陪伴下,隨著人流,來到了那座氣勢恢宏的建筑前。
貢院門前,人潮如織,匯聚了來自大乾王朝四面八方的才子。
他們或昂首挺胸,或神色凝重,或交頭接耳,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名為“功名”的火焰。
在這片由青衫構(gòu)成的海洋里,那個十歲的身影,顯得格外單薄。
陸明淵仰頭望著那高懸的“為國求賢”匾額,眼神平靜得像一汪深不見底的古潭。
“陸小弟,莫要緊張,以你的才學(xué),定能高中!”
張孝純拍了拍他的肩膀,給他打氣。
陸明淵回過頭,對他們笑了笑:“張兄,李兄,諸位,我們……龍門前再會?!?/p>
說罷,他不再多言,隨著人流,一步一步,堅定地走向了那座決定無數(shù)人命運(yùn)的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