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朝。
朱棣的臉上,早已沒有了之前的暴怒,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得意、欣賞與自豪的復(fù)雜神情。
“看見沒?看見沒!”
他指著天幕,對著下面跪著的三子一孫,大聲炫耀。
“這,就是咱永樂朝圣人!”
“什么叫翻云覆雨?這就叫翻云覆雨!”
“什么叫權(quán)傾朝野?這就叫權(quán)傾朝野!”
“學(xué)著點!都給咱好好學(xué)著點!”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基四人,面面相覷,心中同時冒出一個念頭。
爹(皇爺爺),您確定讓我們學(xué)這個?
您就不怕,我們學(xué)成之后,第一個拿您練手?
【或許有人會問,在主世界的朱祁鎮(zhèn),為何沒有像平行世界那般,被王振蠱惑?】
【原因很簡單?!?/p>
【因為在木正居主政的時代,王振連出現(xiàn)在皇帝年幼時面前的機會,都很少。】
【或者說,任何試圖繞過內(nèi)閣,直接影響皇帝的宦官,都會被一只無形的大手,從人間徹底抹去?!?/p>
【這只手的主人,姓木?!?/p>
【他,才是司禮監(jiān)背后,真正的主人?!?/p>
畫面中,木正居甚至沒有回頭看一眼身后那些附議的臣子。
他只是平靜地看著龍椅上那個臉色煞白的年輕人,緩緩開口。
“陛下,臣等,并非有意忤逆?!?/p>
“只是君臣各有其職,陛下當(dāng)以德服人,以仁治國?!?/p>
“若區(qū)區(qū)瓦剌都要御駕親征,豈不讓太祖、太宗蒙羞?”
這番話,給了朱祁鎮(zhèn)一個完美的臺階。
也給了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年輕的天子,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震驚與不甘后,終于頹然坐倒。
“……那依太傅之見,當(dāng)派何人,領(lǐng)兵出征?”
【至此,大明的最高兵權(quán),順理成章地,落入了木正居的手中?!?/p>
【他,將以百歲高齡,親自掛帥,迎戰(zhàn)那支曾在歐羅巴大陸,掀起腥風(fēng)血雨的‘上帝之鞭’。】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
【在木正居所在的時空,他們面對的,并非是平行世界中那個普通的瓦剌部落?!?/p>
【而是在數(shù)十年前,被永樂大帝與木正居聯(lián)手,從東方草原上,徹底打崩,被迫西遷的蒙古殘部。】
天幕畫面,閃過一連串的戰(zhàn)爭繪圖。
鐵騎洪流,席卷了東歐平原。
一座座堅固的城堡,在蒙古人的鐵騎下,化為廢墟。
那些不可一世的歐洲騎士,在鋪天蓋地的箭雨面前,人仰馬翻。
【這支被打殘的敗軍,在進(jìn)入西方世界后,卻如同虎入羊群?!?/p>
【他們一路燒殺搶掠,所向披靡,被驚恐的西方人,冠以‘上帝之鞭’的恐怖名號?!?/p>
【他們在西方休養(yǎng)生息數(shù)十年,整合了無數(shù)部落,吸收了西方的冶金技術(shù),如今,卷土重來?!?/p>
【其兵力之強,裝備之精良,戰(zhàn)術(shù)之兇悍,遠(yuǎn)非平行世界那個瓦剌部落,可以相提并論?!?/p>
這番解釋,讓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也就是說,主世界的大明,將要面對的,是一個難度系數(shù)高出數(shù)倍的“瓦剌”!
“上帝之鞭?”
永樂朝,朱棣聽到這個名號,不屑地冷哼一聲。
“一群被咱打得滿地找牙的喪家之犬,跑到西邊,倒成了神了?”
他回頭,看著殿下的漢王朱高煦?!袄隙阏f,可笑不可笑?”
朱高煦立刻心領(lǐng)神會,扯著嗓子喊道:“可笑!太可笑了!”
“在父皇和木先生面前,什么上帝之鞭,那就是一根面條!”
“咱的圣人,打的就是上帝!”朱棣一拍龍椅,豪氣干云。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當(dāng)年永樂大帝與木正居,為何沒有對這些蒙古殘部,趕盡殺絕。】
【以當(dāng)時大明的國力,以永樂大帝的雄才,與木正居的謀略,若是想將蒙古高原,甚至更西邊的土地,全部納入版圖,也并非不可能?!?/p>
【事實上,在永樂后期,不算海外的澳洲,大明王朝的實際控制疆域,已經(jīng)隱隱有超越蒙元之勢?!?/p>
【但最終,在二人再三衡量之下,還是放棄了?!?/p>
【原因無他?!?/p>
天幕之上,浮現(xiàn)出兩個字。
【太窮?!?/p>
【太冷?!?/p>
【用木正居在筆記中的原話來說:‘征服一片除了炫耀武功,便只剩下牛羊糞便與無盡風(fēng)雪的貧瘠之地,于大明而言,毫無意義。
其成本,遠(yuǎn)大于收益。與其將國力耗費在無休止的征服與守備上,不如,讓他們?nèi)サ満e人?!?/p>
這番極度務(wù)實,甚至有些“缺德”的言論,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隨即,便是哄堂大笑。
“哈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好??!”
洪武朝,朱元璋拍著大腿,笑得前仰后合。
“咱就喜歡這種實在人!打下來不能種地,不能收稅,要來干啥?放羊嗎?”
“讓他們?nèi)サ満e人!妙??!這招叫……叫什么來著?”
“借刀殺人!”旁邊的朱標(biāo),適時地提醒道。
“對!借刀殺人!還是借自已的刀,去殺別人的雞!高!實在是高!”
天幕之上,畫面再次切換。
黃沙漫天,北風(fēng)呼嘯。
大同府外,明軍大營。
數(shù)十萬大軍,列成一個個整齊的方陣,肅然而立,寂靜無聲。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大營中軍,那頂由八名虎賁校尉,親自抬著的巨大轎子上。
【虎賁抬轎,御林低頭?!?/p>
轎子,穩(wěn)穩(wěn)地停在了將臺之前。
周圍的御林軍衛(wèi)士,齊齊垂首,不敢直視。
轎簾掀開。
一只枯瘦如柴,卻依舊穩(wěn)定的手,伸了出來。
身著緋色首輔官袍,卻因年邁無法穿甲的木正居,緩步走下。
百歲高齡,重病纏身。
歲月早已壓彎了他的脊梁,但那股淵渟岳峙的氣度,卻不減分毫。
一名親兵上前,想要攙扶。
木正居擺了擺手,拒絕了。
他一步一步,獨自走上將臺,然后,在一眾將領(lǐng)驚駭?shù)哪抗庵?,他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雖然有些勉強,但他終究是穩(wěn)穩(wěn)地坐了上去。
隨后,他獨自一人,一騎,緩緩行至數(shù)十萬大軍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