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城北城門城樓上,一群明軍士卒換上緬軍的穿戴站在城墻上,手里舉著緬軍的旗幟。
“讓他們別那么精神,按原來當兵那樣就行?!?/p>
城樓上,李如松放眼了大量了四周,不由得微微皺眉。
西南明軍原本的樣子,他剛到的時候可是看得清楚明白,都是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樱耆褪莻€街頭潑皮或者要飯的樣子。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整訓,才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肚子能吃個半飽,他們指揮起來也順手了。
而現(xiàn)在,或許因為他們在的緣故,城樓上的明軍那都是打起精神,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城樓上。
本來,手下的兵有這樣的精氣神是好事兒,可是李如松在城樓上看到緬軍的那些兵,貌似也和當初他看到的西南明軍差不多。
還是那話,好兵都跟著莽應(yīng)龍伐明去了,剩下點就是那些將領(lǐng)身邊的親兵,自然就只剩下一群孬兵,能有個什么兵樣。
現(xiàn)在他眼里的明軍,和前天看到的緬軍可就差別大了,這不是李如松要看到的。
“啥,大哥,他們不是站的好好的。”
李如柏不解的問道。
他眼里這些兵,雖然還是沒有親兵營當年的氣勢,可也是算個頂個的好兵,大哥怎么還不滿意起來。
“就是他們表現(xiàn)的太好了,不像那些個緬兵?!?/p>
李如松馬上就說道。
大哥這么說,了吧就明白了,笑道:“行,我知道了,我去說。”
李如柏出去走了一圈,很快,城樓上的“緬軍”就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或是靠在城墻垛上,或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吹牛聊天,還有人在嬉笑打鬧起來,一點看不到軍隊該有的紀律性,活脫脫就是一群街上的潑皮無賴。
其實,這些樣子,才是他們回到軍營里的樣子,嘻嘻哈哈打打鬧鬧。
畢竟都是年輕人,當初李家選兵可不會挑三四十歲的老兵,那些人或許看著聽話,卻多是兵油子。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主兒,訓練起來因為身體的原因,也很難練出來。
所以,跟著李家到云南的明軍,多是二十多歲的健壯小伙兒。
都是年輕人,聚在一起可不就是打打鬧鬧的。
這下子,李如松滿意了。
城下,還有大隊明軍整裝待發(fā)。
不過這個時候,大家都沒有整隊,而只是坐在地上休息,也是有些鬧哄哄的。
不過這樣的雜音傳來,倒是給阿瓦城添了一絲生氣。
現(xiàn)在城里老百姓大約還有一半,剩下的那日攻城就跑掉了。
而且,這幾天明軍雖然也安民,但是效果不大,緬甸百姓依舊躲在家里不敢出來。
當然,明軍士兵還是在大街上巡邏,也不希望這些老百姓出來鬧事兒,所以兩邊倒是勉強算相安無事。
也只能勉強算,因為這幾天一些明軍士卒或許火力旺,也鬧出一些幺蛾子。
按照老家在遼東的行事作風,打下城池,一般都會讓手下放縱兩天。
可想到以后李家可能要在這里待上很久,所以李如松并沒有給手下放縱的機會。
但是他不下來,不代表就沒人去做。
對這種事,李如松直接就是安撫。
安撫不了,就直接殺人滅口。
他可沒心思委曲求全,更不可能這個時候懲罰手下的兵。
如果對方侵犯的是明人,處罰起來倒是簡單了,只要對不滿的士兵說一句,“你們也是有家小的”,那些人自然就明白話里的意思了,然后就會漠然的看著犯事兒士兵。
反正,李如松區(qū)別對待還是做得很好,護犢子但底下也會抽那些士兵幾鞭子。
以他這樣的年紀做出這樣的事兒,不僅沒有讓士兵對他不滿,反而還很支持擁護他。
只能說,早年他跟著李成梁入伍參軍,知道當兵的想要什么。
又有十余匹快馬沖進城門,隨后馬上騎士在城門里下馬,飛奔上了城墻。
“少將軍,緬軍距此地還有十七、八里左右,他們派了一隊人過來查看?!?/p>
上了城樓,那人沖到李如松面前就半跪著稟報道。
“好,知道了,下去休息吧?!?/p>
李如松揮揮手,等人離開后就看著旁邊幾個穿著緬軍衣服的人說道:“接下來就看你的了?!?/p>
“是,將軍?!?/p>
這幾個人是李家從那些明人商隊里要來的人,因為經(jīng)常跑這邊,都通曉緬甸話。
李如松身邊的,可沒人會說這里的語言。
靠近城池,對面一定會派人來報信。
這點,李如松就猜到了,因為他們穿城過府也會如此,讓城里準備好接應(yīng)。
這次,對面可是有緬王存在,估摸著架子應(yīng)該更大才是。
想要甕中捉鱉不可能,手下幾萬人,他上哪兒找那么多緬軍軍裝去。
只能盡力拖延暴露的時間,讓緬王的隊伍更加靠近城池。
在李如松的打算在,如果莽應(yīng)龍跑到前面來,要先進城,他就帶著手下騎兵沖一波,爭取把緬王直接拿下,然后退守阿瓦城等待父親的援兵。
到時候前后夾擊,不愁不能滅了緬軍主力。
可如果莽應(yīng)龍不在前面,那就只能聚城固守待援,左右不會冒險讓緬軍進城來。
那風險太大了,城里還有無數(shù)百姓,到時候也跟著緬軍作亂就危險了。
如果是殺神白起,或許他會選擇先坑死全城百姓再謀劃把敵人引進來堵在城里慢慢殺,可李如松這個年齡,自然還狠不下心這么干。
阿瓦城里百姓還是有不少的,殺個把個沒關(guān)系,可一下子殺一城,他父親可以下這個狠心,他卻是下不了。
幾個人下了城墻,懶懶散散站在城門外,和他們以前看到緬軍士兵差不多的樣子。
不多時,城外就有馬蹄聲傳來,二十多人的馬隊出現(xiàn)在城外。
距離城池幾里的地方,馬隊緩緩?fù)O?,觀察了一陣子以后,見到守城士兵許多人也關(guān)注他們,城門外幾個緬軍已經(jīng)緊張的聚在一起,似乎準備縮進城里,那邊似乎松了口氣。
然后,其余的人留在那里,幾匹馬重新跑起來,向著城里跑來。
躲在城墻垛后面,李如松、李如柏有些緊張的偷看城外過來的幾個人。
如果他們有人進城,在進城那一刻,就會發(fā)現(xiàn)城門兩邊密布的明軍士卒,特別是那幾百騎兵。
這隊人馬就是李如松打算冒險沖擊緬軍的隊伍,也只有騎兵能快速機動,進出城門。
和緬軍交戰(zhàn),李如松已經(jīng)人數(shù)到,緬軍軍中雖然也有騎兵,但是很散亂,似乎分散在各部隊里。
應(yīng)該就是充作偵查和傳令的任務(wù),并不承擔沖陣等任務(wù)。
或許,沖陣任務(wù)在緬甸是象兵來做,那東西皮糙肉厚,血條更長,效果自然更好。
而且,繳獲的馬匹李如松也看過,體型都很低矮,這樣的馬匹其實只能充作輜馬,而并不適合戰(zhàn)場使用。
城樓下,一陣嘰里咕嚕的對話后,對面似乎并沒有進城的意思,而是像對“城外”緬軍下達了命令,還丟了個什么東西,然后就調(diào)轉(zhuǎn)馬頭回去了。
“大哥,是不是成了?”
李如柏就在李如松身后小聲問道。
“等會兒就知道了。”
李如松說道。
不多時,就有“緬軍”過來稟報道:“少將軍,對方說緬王馬上就到,讓我們通傳芒猜,讓他出來迎接?!?/p>
“呵呵,讓我們?nèi)ビ泳捦?,哈?....”
李如松不由得大笑出聲,他心里是真的樂開了花。
“機會啊大哥,還真有可能拿下莽應(yīng)龍那廝。”
李如柏也是滿臉欣喜說道。
“吃了敗仗,譜還挺大,呵呵,我們就去迎接他進城?!?/p>
李如松樂呵呵說道,“城上的現(xiàn)在可以打起精神來了,你去叫下面的人準備一下?!?/p>
李如松在城頭,指揮著手下增加了許多旗幟,看起來更熱烈些。
城門里,幾百騎兵已經(jīng)做好出擊前準備,就等著緬王帶著殘兵敗將到城外幾里地,他們就可以突襲了。
路線,李如松早就選好,出城包一圈,不管能不能逮住莽應(yīng)龍,他們都要打馬沖回來。
小半個時辰后,明軍已經(jīng)完成準備,城墻上明軍也已經(jīng)上來,只不過全部都坐著,不敢露頭。
而城外,遠遠看到大路盡頭煙塵滾滾,一支大軍正在向阿瓦城行進而來。
緬軍走了兩天,才從瑞波城抵達阿瓦城。
倒不是莽應(yīng)龍不想快點,而是他也要面子。
前面的軍隊,都是他挑選過的,軍裝齊整的部隊。
要長時間留在阿瓦城,就不能給百姓留下喪家之犬的印象。
就在他們過來前,還專門休息了一陣,收到回報后這才啟程。
“草,居然是大象。”
李如松對大象不陌生,在大明京城他就看到過,獻俘儀式上就有大象壯聲勢。
“大哥,怕是不好抓莽應(yīng)龍。”
李如柏也猶豫著說道。
“再看看?!?/p>
要是以往,李如松這時候已經(jīng)下城去了,可現(xiàn)在情況有些不同,他不確定是否適合突擊一波。
“他這在大象上,還有那籃子,能進這城門嗎?”
李如松有點懷疑,畢竟距離有點元,在象背上到底有多高,他不好判斷。
果然,很快對面停下腳步,大象在馭手指揮下跪下來,莽應(yīng)龍等緬甸王公大臣都下來換上戰(zhàn)馬,繼續(xù)向阿瓦城而來。
“機會來了,按計劃行事?!?/p>
看到這一幕,李如松直接說了句,就帶人下了城樓。
緊閉的阿瓦城北門緩緩打開,好似要迎接主人駕臨般。
本來,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芒猜帶著阿瓦城官員出城門迎接莽應(yīng)龍到來的,可是出現(xiàn)的確實一隊明軍騎兵疾風驟雨般沖出城門,向著緬王一行沖來。
突然的變故,讓緬軍陷入瞬間的慌亂,不知所措中。
但是,僅僅片刻后,莽應(yīng)龍率先反應(yīng)過來。
畢竟是緬王,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馬上就知道阿瓦城失陷,當即命令身邊緬軍迎戰(zhàn)明軍,而他則帶著兒子莽應(yīng)里向后撤。
年輕時,他也是征戰(zhàn)沙場的人,可現(xiàn)在已經(jīng)貴為緬王,已經(jīng)沒有了逞匹夫之勇的勇氣。
只是,或許因為失敗的原因,身邊精挑細選的,看似雄壯的緬軍,在看到對面呼嘯而來的騎兵,而城樓上山呼海嘯般“萬勝”的喊聲,所有人還處于震驚和惶恐中。
當終于有人端著武器沖向明軍時,陣線不過稀稀落落。
行軍隊列和作戰(zhàn)的軍陣差別極大,非常松散。
若不是緬王身邊的親衛(wèi)已經(jīng)圍在他們周圍,此時李如松怕已經(jīng)直面莽應(yīng)龍了。
“活捉莽應(yīng)龍,賞金千兩,升千戶?!?/p>
李如松洪亮的喊聲陡然傳來,他帶著騎兵沖在最前面,手中戰(zhàn)刀高舉空中不斷舞動。
他就是明軍的一桿旗幟,那柄戰(zhàn)刀就是他們的榮耀。
身邊的明軍士兵,都是李家從遼東帶來的家丁隊,對了李如松打仗的習慣自然知道,每戰(zhàn)必爭先。
當空中那柄戰(zhàn)刀向前劈下時,前排明軍騎兵點燃了三眼銃。
“砰砰砰.....”
密集的銃聲如同催命符,瞬間讓松散的緬軍軍陣崩潰,沒人還堅守在前面,都呼啦啦轉(zhuǎn)身往回跑。
而留在原地的,只有一些倒霉蛋被銃彈擊中而到底哀嚎。
只是哀嚎數(shù)聲后,他們就被明軍馬蹄淹沒。
緬軍前軍已經(jīng)亂了,無數(shù)人蜂擁往回跑,緬甸的王公大臣也是如此,在身邊親信保護下想要跑前面。
這個時候,沒人還管誰是誰。
大家多堵在路上,因為后面的士兵還不知道前面怎么回事。
當反應(yīng)過來,層層轉(zhuǎn)身逃跑的時候,李如松的騎兵已經(jīng)追上了緬軍那些人。
戰(zhàn)刀長矛不斷收割生命,像錐子一樣的騎兵軍陣從右側(cè)沖向緬王那隊人,很快就從側(cè)面追上然后向左包裹。
不管結(jié)果如何,他們都只會沖擊這一次。
李如松已經(jīng)確定,后面還有緬軍數(shù)萬人,他可不認為自己這幾百騎兵就能把他們擊潰。
抓住緬王這個大功就足夠了。
消滅這些人,還是分點功勞給其他人,反正最大的功勞都會落到他們李家頭上。
莽應(yīng)龍看到對面一個小將向他沖來時,從身邊親衛(wèi)手里搶過一并長矛向前捅去。
“鐺?!?/p>
長矛給戰(zhàn)刀格擋甩向一邊,隨即戰(zhàn)刀劈向馬身,在戰(zhàn)馬受傷驚叫立起之時,趁著莽應(yīng)龍即將墜馬那一刻,李如松丟掉戰(zhàn)刀一把抓住莽應(yīng)龍王袍拽了過來。
隨即,一個大拳頭落到他的后腦勺上。
剩下的,莽應(yīng)龍已經(jīng)不知道了。
沖散這里的緬軍,李如松向后看了眼,凡是衣著華貴的緬人,要么被砍死亂軍之中,要么就被明軍走馬活擒。
“回城?!?/p>
大喊一句,李如松當先當著人沖回阿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