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后世也曾去過新馬泰旅游,自然也辦了護照,只是用的比較少而已。
多年前,網(wǎng)絡(luò)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個謠言,美國人的護照很霸氣,因為人家的護照上寫著“無論你身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隨時都是你堅強的后盾,請記住你是美國公民。”
后來,魏廣德拿到自己的護照才知道,其實幾乎所有的護照都一樣。
是的,各個國家在簽署建交協(xié)議里面會有對護照旅客的權(quán)利義務(wù)用條款確定下來。
所以,實際上護照上的文字應(yīng)該是“美利堅合眾國國務(wù)卿在此要求相關(guān)人士給予該美國公民/國民通行便利及在需要時提供合法的幫助與保護。”
好吧,現(xiàn)在還是大明朝,美利堅合眾國都還沒影,他們的祖先英格蘭人都還沒有到達紐約,那里還是荒袤的土地。
可能,只有印第安人在那里點著篝火跳舞。
不過盡管如此,魏廣德還是知道,按照國際關(guān)系,所在國是有必要按照外交協(xié)議保護和幫助持有護照的外國公民。
同時,持有外國護照,就算護照遺失,只要有名有姓就很容易查到信息,補辦資料。
而在這個時代,要想快速查詢,那就只能記住發(fā)放護照的衙門,是月港發(fā)放還是松江府發(fā)放,亦或者以后的天津或者廣州,再有一個編號,那就更好查找了。
這樣,就算是大明因為各種原因流落在外的人,只要見到大明旅客,也能比較容易獲得幫助。
魏廣德簡單護照的概念和用途對張居正提了下,只是微微點頭的老張就愣了愣,旋即笑道:“就是路引,搞那么復雜做什么?”
是的,其實在魏廣德說護照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隱隱猜到護照的用途,只不過用木牌他覺得有些奢侈了。
而且,木牌雕刻護照,其實非常麻煩。
不過把出國的路引叫護照,貌似也不錯。
沒聽到上面要雕刻“提供幫助和保護”大明百姓嗎?
“能出國去的,應(yīng)該不在乎這點支出,地方上也會因此有一筆收入。
畢竟出去了,可就代表咱們大明的臉面?!?/p>
魏廣德只是笑笑,說道。
“來人?!?/p>
張居正忽然對外面喊道。
本來只是商量向歐洲派遣密探,刺探歐洲經(jīng)濟、科技情報的會議,好像風向忽然就變了。
片刻后,首輔值房外的書吏進來,張居正吩咐道:“去銀作局,讓他們叫兩個匠人過來一下,要回木雕的?!?/p>
“是?!?/p>
書吏答應(yīng)一聲,馬上就出門找人。
“善貸,你說這個東西叫護照,我也不反對,不過只是一個牌子,誰都能做出來,在海外別人仿冒怎么辦?”
張居正開口說道。
這就涉及到防偽的問題,實際上還主要是冒用。
不要覺得后世貼照片,輸指紋才把這個漏洞補上,實際上在古代各國對此都有一些辦法應(yīng)對。
別忘了,當初魏廣德他們科舉的時候使用的“浮票”,上面不僅有姓名,還有身體特征。
在沒有照相技術(shù)的年代,國內(nèi)外都是用這個辦法來預(yù)防冒用。
據(jù)說在西方,早期的護照會注明使用者的發(fā)色、眼瞳、膚色等信息進行簡單辨認。
即便有了照相技術(shù),因為是黑白照片,所以很長時間里這些信息依舊會被記錄在護照上,方便進行分辨。
張居正提到這個,也是考慮的一張紙帶在身上確實很容易磨損導致字跡辨別不清。
魏廣德提議用木板倒是能保存時間長久,但是記錄的信息有缺損,并不合適。
“可以用兩塊木板,上面雕刻剛才你所說信息,另外木板打開里面最好有絹書,書寫更相信的信息和用印?!?/p>
張居正開口說道,“這樣也更像是官府發(fā)放的文書不是?!?/p>
張居正一說,魏廣德就想到了后世護照,大差不差。
用木板也能保護里面的絹書,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于是,魏廣德點點頭表示認可。
“正好禮部還在協(xié)商細節(jié),讓銀作局盡快把實物做出來,把為臣民提供幫助和保護的條款加上去。”
要保護別國公民,這在以前是不會出現(xiàn)的。
實際上就算到現(xiàn)在,人員流動性很低,誰沒事兒會到處跑,更遑論出國了。
就算是國內(nèi)跨地區(qū)流動都需要路引,也就只有考取功名身份的人,可以憑借文憑到處浪。
商人出門做生意,都只能老老實實去縣衙開具路引,否則是寸步難行。
“藩國使團都來了,把護照實物給他們一份,朝廷保護他們國內(nèi)帶著類似護照的公民的周全,而他們也務(wù)必保證我大明百姓的周全?!?/p>
魏廣德繼續(xù)說道。
魏廣德和張居正小聲說著話,下面的劉守有和俞大猷互相對視一眼,馬上俞大猷就開口說道:‘兩位閣老,那我們手下.....’
他一開口,魏廣德就擺擺手道:‘水師官兵和錦衣衛(wèi)都有身份木牌,這就是官憑,沒必要再弄護照,那是給小民用的。
別忘了,你手下厲害,拿著官憑就從蘇祿國借到兵馬,打下了半個呂宋?!?/p>
“呵呵,善貸所言極是?!?/p>
張居正也是笑道。
聽到兩位閣老這么打趣,俞大猷和劉守有也就不說話了。
確實,他們手下都是有官身的,哪怕只是小兵,那也是朝廷的人,在外都比藩國高一級。
不多時,銀作局的一個太監(jiān)帶著兩個匠人求見。
等人進來行禮后,魏廣德把要做的東西詳細說了下。
“你們明白沒有,最快什么時候能做出來。”
魏廣德關(guān)切的詢問道。
“魏閣老,聽你們說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塊木板,中間粘上一塊絹布就行?!?/p>
一個匠人略微遲疑著說道。
“差不多,不過最好兩塊木板連接,而不是絹布連接兩塊木板?!?/p>
魏廣德一瞎下子想到宮里用的密折了,那個樣式肯定不行。
現(xiàn)代的書籍有各種各樣的裝幀方式,如圓形書脊精裝、方形書脊精裝、空心精裝等,和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各種書籍裝幀樣式多樣化一樣,古代的書籍文書也有很多的裝幀樣式。
古代常用的裝幀樣式有竹簡為例卷軸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以及奏折使用的經(jīng)折裝。
經(jīng)折裝也叫梵夾裝、折子裝,所以有時影視劇中皇帝的臺詞也會把奏折說為折子。
和影視劇中常見的奏折樣式一樣,奏折是將文書長卷按一定的寬度左右折疊起來,加上書衣。
這種裝幀方式也不僅是奏折使用,古代很多佛經(jīng)道藏也用這種裝訂方式。
現(xiàn)在內(nèi)閣所接多是經(jīng)折裝奏疏,那是通政使司抄錄后的統(tǒng)一格式,而外臣送到通政使司的奏疏,多為卷軸裝或者經(jīng)折裝。
之所以許多人都習慣卷軸裝,那也是因為簡單。
寫好奏疏,一頭粘在一根竹筒上裹起來,就能有效保護好書寫的文書。
當然,也可以用更好的專用卷軸裝裱了再上奏,這多是節(jié)氣上的賀表所用樣式。
“簡單,很容易就能做好,我們回去一個.....嗯,半個時辰就能送來?!?/p>
顯然,這東西在兩個匠人眼里真沒什么好說的,“只是木板上要雕刻的文字,還請閣老明示?!?/p>
聽到匠人這么說,張居正起身走到書案前,鋪上宣紙就快速寫下之前魏廣德所說。
一邊寫上“明”字,下方書寫“大明內(nèi)閣請各國官府為持此牌者提供必要幫助和保護”。
而另一面,張居正隨手就按照“浮票”的樣子做了出來,其實就是自己當年科舉時記載。
寫好后,張居正把紙張遞給魏廣德看。
其實有些匆忙,先前還沒有詳細說好樣式。
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以后可以逐漸修改,先拿出個實物出來就行。
而兩個匠人這會兒看著書案上的小木盒,那是張居正收藏墨條用的。
好吧,明代制造徽墨名家分別是明朝墨歙派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邵格之這四大名家。
而其中的羅小華,羅是姓,小華是號,而他名文龍,字含章。
是的,明代制墨四大名家里第一號的就是投靠嚴家的羅文龍。
盡管名聲不好,但羅文龍的墨在大明朝依舊是一等一的好東西,魏廣德、張居正沒少四處收集羅文龍制作的墨條。
羅家被抄家時,小華墨可是沒少流進京城權(quán)貴府中。
不過兩個匠人當然不是在猜盒子里有沒有羅小華的墨條,而是小聲嘀咕可以按照盒蓋的方式制作閣老要的東西。
就是兩根小銅條而已,銀作局里就有現(xiàn)成的,宮里娘娘們用的收拾匣子,他們沒少制作。
“就這樣吧,這下面用拉丁文和阿拉伯文再書寫前面的文字即可,讓四夷館馬上翻譯了刻上去?!?/p>
魏廣德看著張居正書寫的東西,馬上就說道。
“可以。”
兩人說好,就把手里的紙張遞到兩個匠人手里,又詳細叮囑兩句,叫來一個中書舍人去四夷館找人翻譯。
“這個東西盡快做出來,做好馬上送來,有用。”
最后,張居正還叮囑一句。
等人離開了,魏廣德才對劉守有說道:“你派出去的那些人,雖然都有錦衣衛(wèi)腰牌,可長期潛伏的探子,也得安排上這個東西。
畢竟是刺探情報的,要以普通人身份留下來,可千萬別忘記這個?!?/p>
聞言,劉守有馬上會意的點頭,抱拳道:“下官明白了,一定考慮周全?!?/p>
“叔大兄,我大明朝第一份護照,還是你的,呵呵......還是宮里發(fā)的,編號壹沒問題。”
剛才魏廣德看張居正書寫的護照模樣就已經(jīng)猜到,寫的那些特征就是他自己,嗯,年輕時候的樣子。
于是才這么打趣一句。
“呵呵.....”
張居正只是一陣輕笑,旋即對劉守有正色道:“歐洲那邊,一定要挑選適當?shù)娜诉^去,千萬不能出岔子?!?/p>
實際上,銀作局送來護照樣本比原來說的半個時辰晚了不少,主要是四夷館那邊耽誤了。
一個多時辰后,才把東西送到內(nèi)閣。
俞大猷、劉守有他們已經(jīng)離開,張居正叫來魏廣德、張四維和申時行,還有禮部尚書徐學謨一起,又把護照樣本琢磨修改了下才定下。
“思重,禮部盡快完善一份關(guān)于保護我大明臣民在海外權(quán)益的章程,內(nèi)閣會加快處理報送陛下。
一旦定下來,就知會各藩國使團,到時候這護照樣本也會由銀作局盡快制造發(fā)給他們?!?/p>
張居正對徐學謨說道。
“首輔大人,持有此照者自然是我大明臣民,那沒有的呢?”
徐學謨一開始不明白叫他來做什么,他還在衙門里琢磨和歐洲三國簽署的協(xié)議文本內(nèi)容。
現(xiàn)在知道內(nèi)閣又要在協(xié)議里增加內(nèi)容,雖然感覺沒什么用,但還是得執(zhí)行。
畢竟內(nèi)閣的決定,他不能推諉。
“這就看是遺失還是根本就沒有,這里面情況很復雜,若是之前出去的,肯定沒有,那就補辦。
遺失的,記住名字和發(fā)證衙門以及編號,查證后可以補發(fā)。
剩下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沒有護照,那自然不能算我大明子民。
凡我大明子民出國,需在出發(fā)地衙門辦理護照登記,以備查證。”
魏廣德馬上說道,“各地商人外出經(jīng)商,可以在本地官府簽發(fā)去對外通商口岸的路引,若是要從此地出境,就得再辦理護照?!?/p>
魏廣德把意思說清楚,徐學謨也聽得明白。
程序上也簡單,看著手里做工精致的護照,想想出國后面對外國官府的詢問,拿出此物還是很自豪的。
“國人出到海外,持有此牌,也是很氣派的?!?/p>
徐學謨不由得說道。
后面的事兒,就是禮部操辦了。
徐學謨帶著張居正的護照樣本回到禮部,叫來參與談判的官員,把內(nèi)閣的布置說了一遍。
不用說,禮部官員們也覺得此物甚好。
“出到海外說是我大明子民,可空口無憑也是麻煩,有了此物,到時候一亮就是能表明身份,甚好甚好?!?/p>
“這做工,就是太精致了,我怕那些蠻子會偷來收藏?!?/p>
在大明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眼里,藩國和歐洲那些人,都是土包子,南蠻子或者西蠻子,可都是不帶睜眼瞧得。
和后世崇洋媚外那是天差地別,據(jù)說明朝時月港有乞丐,都不接受夷人的施舍,覺得丟了大明人的臉面。
“趙大人,你帶此物去和歐洲使團說說,協(xié)議里還要加上此事。
以后,夷人來我大明,必須出示護照,我大明才會予以保護,沒有的一律抓捕下獄。”
徐學謨開口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