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云,派去倭國的密探,能不能接觸到倭國地方上的大名?”
魏廣德忽然問道。
“閣老的意思是......”
劉守有沒有完全理解魏廣德這么做目的,急忙問道。
“打探那些倭國地方諸侯到底是個什么意思?!?/p>
魏廣德直接說道。
之前他以為倭國人會很團結(jié),可是現(xiàn)在織田信長破壞了倭國交戰(zhàn)的規(guī)矩,對武田氏斬盡殺絕,想來就算是已經(jīng)歸附織田家族的大名也會心懷忐忑。
必須搞清楚這點,或許就是大明可以利用的點,攻破倭國這個堡壘。
一些人,會在內(nèi)戰(zhàn)的時候是一個態(tài)度,可一旦有外敵入侵,就會摒棄前嫌又精誠團結(jié)起來共赴國難。
魏廣德必須搞清楚倭國大明是不是這樣的人,若是,那這條情報對大明來說毫無價值。
可若不是,那大明就有了可以利用的條件,拉攏倭國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大名,聯(lián)合反抗織田氏。
最后,挾此功勞要求分疆裂土,如同呂宋一樣,逐步蠶食倭國。
用這樣的辦法,可以讓大明以最小的代價在倭國站住腳跟,進而找機會完成對倭國的完全控制。
如果一開始,大明就以外敵入侵的方式闖入倭國,難保不引發(fā)上千萬倭國百姓拼死抵抗。
耗費巨大代價,絕對不是大明需要的。
最小的成本,獲得需要的礦場,才是魏廣德的目標。
至于后世國人最想做的,魏廣德表示他不會這么干。
上千萬免費勞動力,繼續(xù)讓他發(fā)光發(fā)熱不香嗎?
“魏閣老,你的意思是,希望他們能夠?qū)椞镄砰L不滿,以此讓他們繼續(xù)內(nèi)戰(zhàn),削弱倭國的實力?”
劉守有只理解到魏廣德部分意思,所有不敢確定自己的判斷,于是開口詢問道。
“讓他們內(nèi)斗,怕是也會和武田家一樣,一個個被織田信長剿滅。
我要的是平衡,織田信長滅不了其他大名,他們聯(lián)合起來對抗他。
但是也不能滅掉織田信長,雙方實力對比最好是織田信長略強,壓著反抗的大名打,我們才好從中漁利。
包括我們和他們結(jié)盟的方式,介入倭國內(nèi)戰(zhàn),幫他們干掉織田信長。
而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承認左渡金山和石見銀山急附近土地劃歸我大明。
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至少滿足我們的基本要求?!?/p>
魏廣德只能詳細解釋道。
具體做到哪一步,現(xiàn)在無法確定,只能一步步來。
現(xiàn)在都不知道倭國大名在面對明軍時會如何選擇,所謂拉攏大名共抗織田信長不過是一廂情愿。
“讓你的手下,盡可能接近那些大名,還有他們手下的重臣,了解他們的思想,這才是最重要的情報?!?/p>
魏廣德說道。
“卑職明白了,馬上向倭國傳話,讓他們盡可能刺探這些人的真實意愿。
那,魏閣老,倭國國王那里,是否也要有所動作?”
劉守有又說道。
在大明,肯定是不會承認所謂那什么天皇稱呼的,所以官方只會稱其為國王。
只不過或許大明官員習慣了中國傳統(tǒng),總以為周邊都和大明一樣,權(quán)利最大的就是國王。
所以,在和倭國接觸時,經(jīng)常把倭國的將軍,或者幕府誤認為是其國王。
當然,現(xiàn)在的大明不會犯這樣低級錯誤。
劉守有已經(jīng)把倭國情況查探明白,知道倭國國王更像是失勢的周王,在勢力強大的諸侯面前什么都不是,王命根本出不了王都。
不過,無論如何國王也始終是國王,需不需要爭取他的支持,在劉守有看來,似乎就很具有意義。
大義啊。
之前劉守有沒想到織田信長屠殺武田家族可能會動搖他在倭國大名心中的地位,但現(xiàn)在不同。
只要在倭國傳播織田信長嗜殺的謠言,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怕是都會怕他,進而因為恐懼而想反對他,殺死他,避免自己被他殺死才對。
那么,倭國國王會不會也擔心?
雖然之前織田信長對倭國國王很是恭敬,但人都是會變得,特別是王圖霸業(yè)即將完成的時候。
就算織田信長沒有對倭國國王這個位置取而代之的心思,也可以讓大家相信他就是有這個心思。
制造謠言,傳播謠言,他們錦衣衛(wèi)在行。
他有沒有不要緊,只要大家相信他有,他就是有百張千張嘴也說不清楚。
倭國國王雖然失勢,但是在倭國民間還是很有威望的。
傳說中神之子,連姓氏都沒有。
如果倭國國王也擔心織田信長,能夠求救大明,那大明出兵倭國是不是更具備道義和法理上的理由?
劉守有這么想,魏廣德這會兒腦袋里也因為劉守有的話想到了倭國國王。
不過不是很確定,所以魏廣德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
“傳播織田信長要取而代之的謠言,讓倭國國王擔心其篡位,拾掇他向我大明求援?!?/p>
劉守有馬上說道。
“我記得之前的情報說,織田信長一直都是支持倭國國王的,雖然他才是掌握權(quán)力的人,有點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
魏廣德緩慢開口道,同時腦海里也在飛速思考推演倭國之后的局勢。
“可曹丞相的后人,終究還是反了?!?/p>
劉守有卻馬上說了句,隨即又補充道:“《三國演義》已經(jīng)流傳到了倭國,據(jù)說很多大名都有看過。
我這邊想辦法查查,倭國國王是否也看,若是看了最好,若是沒看過,我就弄一本過去?!?/p>
“呵呵呵......”
魏廣德聽完,當即發(fā)出一聲爽朗的笑聲,點點頭,說道:“不錯,你的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去做吧,如果能弄到倭國國王的求援書信,我大明出兵倭國就再無半點阻礙?!?/p>
中國的名著,其實隨著中國商人四處貿(mào)易,早就流傳開來。
畢竟在船上動輒數(shù)月的生活,沒有書看日子就更難打發(fā)了。
《三國演義》、《西游記》這類書籍,早早的就隨著商人出現(xiàn)在藩國權(quán)貴的案頭。
據(jù)記載,倭國最早提及《三國演義》的記載,出現(xiàn)在江戶時代初期,也就是1604年的日本儒學學者林羅山在《羅山先生詩集》中。
而林羅山看書的時間,必然早于這個時間,也就是萬歷三十二年以前。
而且他們看到的書,肯定是從中國流出的印刷版。
因為倭國最早刊印的《三國演義》,是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譯本《通俗三國志》。
其實,倭國上層人士大多能夠使用漢語和漢字熟練交流和書寫,所以國內(nèi)這個時期大量書籍也隨著商人流向倭國。
這點,魏廣德并不清楚。
畢竟,他能夠指導下面人主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貿(mào)易,禁止哪些方面的交易,卻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只要不涉及技術(shù)的書籍,單就是文學著作,魏廣德也真沒有理由拒絕交流。
其實就算魏廣德真禁止向倭國出售書籍,那只會提高書籍出售的價格。
畢竟奇貨可居,朝廷禁止的交易,不僅不會真正斷絕交易,反而會給奸商走私提價創(chuàng)造條件。
大明的書籍,在倭國價格可是價比黃金。
“現(xiàn)在和倭國的聯(lián)系,大概是多長時間?”
魏廣德忽然問道。
眼看著出兵在即,對倭國國內(nèi)情報的需求可就變得急切起來,過去那種一年都收不到三次消息的環(huán)境,肯定不行。
“魏閣老,我們利用商船和水師巡海船只,現(xiàn)在大約每兩個月就可以傳遞一次消息?!?/p>
劉守有其實對倭國情況的傳遞已經(jīng)很滿意,都趕上草原那邊了。
當然,草原那邊有緊急消息可以隨時傳遞出來,而倭國那邊則稍微麻煩些。
不過就算如此,錦衣衛(wèi)已經(jīng)打通了倭國和朝鮮那邊的傳遞途徑,過去他們利用琉球國進入倭國。
現(xiàn)在逐步站穩(wěn)腳跟后,又發(fā)現(xiàn)還是朝鮮的交通位置更好,所以許多情報都是通過海路傳遞到釜山,然后走陸路傳遞到一個叫仁川的小漁村,用那里的漁船送到大明遼東。
最后一步,則是用膠東半島東海水師的蜈蚣船,快速傳遞到天津上岸抵京。
這條路線如果加急,從情報發(fā)出到錦衣衛(wèi)收知,前后可以控制在二十天左右,是最快捷的傳遞通道。
“最好建立穩(wěn)定的傳遞通道,一月一遞最好?!?/p>
盡管傳遞時間從半年壓縮到兩月,但魏廣德依舊覺得太慢。
“卑職明白,回去就安排增加傳遞次數(shù)?!?/p>
劉守有不會說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更快的方式,那只會讓魏廣德這些官老爺不斷加碼,反正先答應(yīng),又不是做不到。
信不信,只要他說二十多天就可以把倭國情報傳遞回來,魏廣德不僅不會滿意,還會要求在半月來完成情報傳遞。
現(xiàn)在魏閣老的要求做到了,其他就和他關(guān)系不大了。
這也是劉守有這些年來為官的心得,絕對不能把錦衣衛(wèi)底牌盡出,讓上面人清楚,先說困難,然后順利完成,才能給自己加分。
等劉守有告辭離開后,魏廣德馬上寫了張條子,把倭國近期可能生變的猜測寫上,也把他和劉守有之間考慮的事兒也簡單說了下,然后就是裝進信封封好,還在封口蓋上自己的私人印章。
他閣老的關(guān)防,在這樣的字條上使用太不恭敬,魏廣德當然不會使用。
“蘆布?!?/p>
對著門外喊了聲。
很快,蘆布的身影就出現(xiàn)在值房門口。
“拿著這個送到宮門外交給我府里的人,讓他們馬上送到兵部交給張侍郎?!?/p>
魏廣德把信封遞過去,重要的東西都是用自家人傳遞,而不是讓內(nèi)閣派出行人送出去。
主要這里面涉及到軍機,而如果隨隨便便交給閣內(nèi)官員傳遞,難保傳出一些流言。
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重要,就算什么也不知道,編也會編一些東西出來。
蘆布接過信封,快步離去,而經(jīng)此一事,魏廣德也暫時沒心思看奏疏,思索著倭國后面的變局。
魏廣德心里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此事怕不會這么簡單就成功。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嘴里不斷念叨著這三個人名,魏廣德不清楚這些人具體怎么上位,特別是織田信長怎么死的,豐臣秀吉又是如何成功上位。
誅殺武田家族看似是小事一件,可打破了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tǒng),影響力不可謂不小。
他剛才和劉守有商量的那些,都是基于織田信長還在,掌握著倭國權(quán)利的前提下有效。
可如果在此期間倭國生變,那這些計劃可就全廢了。
魏廣德輕輕搖頭,不過此時也沒其他法子,大明控制不了。
魏廣德現(xiàn)在就是在下一盤棋,事關(guān)大明和倭國的大棋。
贏了,大明的版圖就會完成對倭國的吞并,以后的事兒也就不會發(fā)生。
那什么天皇,大明的版圖里怎么可能還會有他們的存在。
那什么計劃提前是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大明最早出兵倭國的時間就是今年年底前,最遲是明年歲末。
現(xiàn)在正是太平洋風季,此時出兵倭國,很容易重蹈蒙元覆轍。
實際上,如果此時出兵,或許才是最優(yōu)選擇,以為那些大名,怕都是惶惶不可終日,也最容易刺激到他們。
魏廣德那里知道,此時一場陣地織田信長的陰謀也正在倭國醞釀。
一位織田信長一直信任的將官,此時正因為面臨被剝奪身份的危機,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正在暗中策劃殺死織田信長的陰謀。
他太了解織田信長,在織田大軍對毛利和長宗我部兩個大名“最后一戰(zhàn)”后,除了荒涼的島津家外,就剩下關(guān)系并不親密,甚至隨時可以刀兵相向的上衫家和北條氏。
而這兩家和織田信長的關(guān)系也是時而聯(lián)盟,時而分裂,就如長宗我部一樣,曾經(jīng)也是織田信長的盟友,但面對更大的利益,依舊會選擇放棄和織田信長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準備刀兵相見。
只不過,倭國中部最好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經(jīng)被織田信長和他親密盟友控制,剩下的小魚小蝦不是在東國就是本島以外的島嶼,勢力大多很難發(fā)展起來。
這種情況下,不被信任的將領(lǐng),很可能面臨著類似武田家一樣的結(jié)局,被清洗。
抱著這樣擔心的,其實還包括德川家康等有實力的,又和織田信長聯(lián)盟的盟友們,自然也包括京都的那位“神”。
因為誅殺武田家的一道命令,織田信長或許自己都想不到,此時的他已經(jīng)被倭國大部分有實力的大名從心底里防備起來,都巴不得他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