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孔家固是儒學嫡傳不假,可真要論權勢地位,遠不及朝中諸位大人,景濂公如此高看,倒叫孔某受用不起??!”
面對宋瓚勸說,孔希學并未立即應話,反倒是陰陽怪氣起來。
宋瓚一聽這話里暗含的怨氣,就知道孔希學仍還記著舊日怨憤,他自不敢妄自反駁,毀了父親交代的大事。
“孔家乃圣人嫡傳,父親對圣公也最是推崇尊敬,此番儒家蒙此大難,我等儒學后進痛心疾首,卻是無力改變局勢,只有圣公這圣人后裔的身份,方才能挽大廈于將傾??!”
再三拱手致敬,宋瓚可算是低聲下氣,好一番哄勸。
見他姿態(tài)如此謙恭,孔希學的嘴角,終于微微扯出點得意勁來,他眉頭輕挑,隱有意動道:“這么說來,這事……還非得我孔家出面不可了?”
看這架勢,他倒有出面的意思了。
孔家能夠長盛不衰,靠的就是儒學這面金字招牌。
倘若朝廷的取仕途徑不再局限于儒學,其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自會一落千丈,順理成章的,作為儒學圣府的孔家,也將隨之衰落。
因此,當宋瓚擺出恭謙姿態(tài),再三相求時,孔希學心中已然動搖,出面自然是要出面的,但前番吃了這些讀書人的虧,這次可不能答應得太痛快,得矜持一點。
“維系儒學傳承,我孔家責無旁貸,然此事干系甚大,尚須慎重思量,宋公子,恕本公暫不能給你答復!”
揣手揖了一禮,孔希學既沒回絕,也沒立刻答應,但他的態(tài)度,較先前確有回緩。
宋瓚心里雖然著急,但卻不好再催促,只能站起身,拱手道:“如此,晚輩明日再來拜會,望圣公看在儒家傳承的份上,盡快作出決斷!”
他躬身一禮,隨即轉身而退。
看著宋瓚背影,孔希學眼眸微動,嘴角已揚起得意幽笑。
“此前推廣簡化字拼音時,你們這群人對我孔家大加鄙棄,如今到了生死關頭,不還得乖乖上門來求?”
正自得意呢喃,從正殿側門處,卻傳來個清亮的聲音:“父親,這人是誰,來做什么?”
來人正是孔希學嫡子,孔訥。
孔訥雖然年輕,卻聰慧機敏,被曲阜老少夸贊為少年英才,也早已被視作下一任衍圣公的不二人選,平日衍圣公府的日常事務,也多是他代父處置。
面對如此聰明能干的兒子,孔希學自然不會隱瞞。
“此人乃是京中中順大夫宋濂長子宋瓚?!?/p>
一聽宋濂名號,孔訥登時一驚:“景濂公,他可是當朝大儒,孩兒記得前年去京城時,景濂公還拜會過父親呢!”
“不錯!”
孔希學點頭道:“他派長子過來,是想勸為父出面,勸陛下放棄國子學改革!”
“國子學出了何事?”孔訥眉頭一皺。
孔希學自將事情原委道出,最后說道:“雖然上次他們做得不地道,但此事關乎我儒家傳承,看來為父還是要走一遭??!”
聽他這口吻,顯然對此事甚為上心。
孔訥眉頭微蹙道:“父親打算進京面圣諫言嗎?”
孔希學仰頭深嘆口氣道:“我孔家是儒學砥柱,此番若不出面,豈不有負圣人血脈?”
“可是陛下態(tài)度鮮明,顯然是極支持改革的,父親此時反對,豈不招惹圣怒?”說話間,孔訥的眉頭蹙得更緊了
“這……”一聽這話,孔希學猶豫了。
上次在京城之事,他可還是記憶猶新,若是自己這次又和陛下唱反調,說不定這衍圣公的名號真要被南孔拿走了。
孔訥思索片刻,又道:“陛下雖未嚴懲朝臣,可依孩兒看,他此刻是在觀望情勢,想看看究竟哪些人敢跳出來反對,若父親這時跳出來,只怕要成為出頭鳥,被天子逮個正著,到時候……”
孔訥雖然沒有明言,但孔希學還是聽了出來,可是儒家這邊,一時之間,孔希學是兩邊為難呀!
“父親,宋濂他們話說得倒好聽,倘若他們當真反對得那么堅決,可學當初錢塘公一般,然而他們卻并沒有這么做,反而讓父親出馬,若是事成了,大家自然都相安無事,若是事不成,反而惹怒了陛下,到時候陛下的怒火就只能讓我們孔家來接了?!?/p>
孔訥的態(tài)度已十分明顯,他不贊成孔家出面。
當初朱元璋想要把孟子圣像移出孔廟,錢塘為此可是賭上了性命。
聽完兒子的話,孔希學心里已經有了些許決定,但依舊有些不甘心道:“當真任由儒學沒落了?”
孔訥眼眸一凝道:“父親莫要忘了,上次之事,陛下已經對我們北孔敲打一二了,若這次再招惹圣怒,只怕就不是敲打那么簡單了?!?/p>
想到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孔希學駭得臉面色一寒。
孔訥繼續(xù)道:“再說儒家即便沒落,我孔家未必就沒有出路了!”
孔希學正自驚駭,聞聽這話,登時又是一驚道:“此話何意?”
孔家與儒學牢牢綁定,若說儒學死了,哪家受牽連最大,毫無疑問便是孔家。
孔訥卻幽然笑道:“父親莫要忘了,我孔家正大力推行簡化漢字和拼音,對陛下尚有用處呢!”
孔希學哀嘆一聲:“可我們畢竟是孔圣后人,倘若儒學沒落,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啊!”
“父親!”
孔訥恨鐵不成鋼般跺了跺腳,咬牙道:“時代已經變了,我們孔家若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遲早要被拋棄的,當下是朱家王朝,想順應時代,就必須要跟緊天子的步伐!”
相較于一臉哀苦的孔希學,孔訥的神情顯然更冷練睿智。
孔希學悠悠一嘆,終是點了點頭。
……
頭遭上門沒得到肯定答復,宋瓚失望不已,好在孔希學的態(tài)度似有好轉,看情形再考慮考慮,便會答應。
宋瓚焦急難耐,第二天一大早,便又登門造訪,到了大門口遞上名帖,很快便有門人前來迎后。
同樣是寬大門庭,同樣是三道屏風門,但這次他被引去的,卻并非孔家正院大堂。
穿過左側庭院,宋瓚被帶到了稍次一點的二堂,這規(guī)格待遇,似乎降低了一格。
好在宋瓚此刻心焦難耐,也不在乎這點待遇,他只盼盡早見到孔希學,從他口中聽到好消息。
但……
等了許久,仍未等到人來。
宋瓚急得如坐針氈,忍不住站起身來,在堂下走來走去。
獨自踱了許久,終于聽見大堂內門傳來腳步聲。
宋瓚登時大喜,忙拱手迎了上去:“圣公,您思慮得……”
正笑臉迎向前,可當看見那內門走出的人時,他臉上的笑容卻凝固住。
“你是?”
走進堂中的并非孔希學,而是個長身玉立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笑著拱手:“在下孔訥,乃是衍圣公之子,宋相公有禮了!”
宋瓚一聽這名號,立即想起這孔家嫡傳,印象中,兩年前他還曾在京城城門外見過這人,只如今兩年已過,當初的少年郎已然長成,模樣稍變他倒沒認出來。
“原來是圣公嫡傳,孔公子大名傳揚在外,今日一見果真英睿不凡!”
宋瓚心中好奇孔希學為何不來,可當下孔訥抵到跟前,自得寒暄兩句。
孔訥倒也客氣,與他好一番熱絡攀談,宋瓚卻沒功夫耽擱,說了幾句便將話題引回正題:“卻是不知,圣公何時到來?”
聽宋瓚追問,孔訥這才鄭重拱手道:“說來不巧,昨日家父會客之后,回來便精神不振,請了大夫一瞧,竟是感染風寒,現如今,家父病重不起,實在不能出來會客,還望宋相公多多包涵!”
“病重?”宋瓚傻眼了,昨日孔希學還生龍活虎,怎么今天就病重不起了?
再說了,親爹病重,這孔訥臉上全無半點哀色,這可能嗎?
想也知道,孔希學拒不見客,是委婉的拒絕了。
宋瓚大是不解,昨日孔希學還態(tài)度回緩,為何今天又翻臉不認人了?他倒是想問,可看那孔訥一臉“送客”模樣,想也知道對方絕不肯如實相告。
一時間,宋瓚也不知該如何收場了。
回去交差,承認任務失?。?/p>
他不甘心。
可若不回去,就只能大鬧衍圣公府,死活都要逼孔希學出面了,但這里可是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圣地,在這里鬧事,不是自尋死路嗎?
到時候自己臉面丟盡不說,還得連累自家父親為天下讀書人唾罵。
慎重思慮片刻,宋瓚的臉色已如死灰般難看,他嘆了口氣,拱手道:“既是如此,那宋某便先告辭了,還望圣公病體早愈,引領我儒家再創(chuàng)輝煌!”
雖已承認失敗結局,宋瓚仍在話中留了寄望,給自己徒留一個念想,雖然他也清楚,這念想無非聊以自慰,對方已打定主意再不出面。
……
宋瓚灰溜溜回了京,孔家不愿出面的消息,很快便在朝臣中傳揚開來。
宋濂等人也沒了辦法,再無力阻撓國子學改革。
好在,朱元璋下手還不算太狠,當下改革只局限在國子學中,并沒有推廣開來,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次改革與科舉有什么關聯。
儒家官員們忍了下來,這場風波終于在朱天子大獲全勝中,宣告終結。
時間轉瞬即逝,眨眼間,已到九月。
九月的應天府已有了些涼意,然而此刻的陸羽府中,卻是熱火朝天。
后院中,陸羽滿臉焦急,正揣手惴惴來回踱步,每走兩步,他都要扭回頭去,朝著自家屋舍里焦急張望。
自他視線方向的臥房中,不時還傳出女人凄厲的哭嚎聲。
徐妙云產期已至,此刻正在生產,這女人生孩子,猶如鬼門關里走一遭,陸羽焉能不急?
“哎,怎么這么久?”
等待的煎熬將時間拉長,短短大半個時辰,陸羽卻好似熬了小半輩子。
自穿越后的種種記憶,幻燈片般在他腦海中回放,叫他有恍如隔世之感,若這孩子生下,他在大明就當真有根了,再不是虛世浮萍。
“菩薩保佑,如來保佑,玉帝保佑,上帝連帶那真主阿拉都來保佑!”
頭一遭這般焦急,他將能想出的仙神通通念了個遍。
看到陸羽這副慌張模樣,一旁的徐達忙走過來,拍了拍他肩頭道:“賢婿莫急,妙云身子素來康健,想來能順利生產。”
雖在寬慰陸羽,可徐達此刻緊張得眉眼都凝成了麻花,也不見得輕松多少。
原本徐達正在北平練兵,得知愛女產期將近,他特意請假趕了回來。
陸羽嘆了口氣道:“生子乃是生死大事,便是妙云身子再好,終要在鬼門關里走一遭??!”
不說這時代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便是后世那般發(fā)達醫(yī)學,也偶出現難產狀況。
翁婿二人都清楚此時乃是人生難關,彼此心緒難寧,并非三言兩語就能安撫得住。
二人便也不再開口,只陰著臉來回踱步。
“先生不必擔心,師娘他定會平安無事?!?/p>
在二人身后,卻另有一個年輕人守在門口,乃是朱橚。
朱橚素來喜好醫(yī)藥,平日里在太醫(yī)院跟著陳君佐學了不少醫(yī)術,雖年紀不大,但論起醫(yī)術來,在太醫(yī)院也是首屈一指的。
看到朱橚那稚嫩卻堅毅的面孔,陸羽稍稍寬心,隨即問道:“那東西可帶來了?”
朱橚忙點頭,從背后取過藥箱,將箱中一個火鉗模樣的東西展示出來。
那物事模樣奇怪,說像火鉗,可只有后端把柄是鉗子模樣,前端卻是分叉的兩個橢圓銀圈,組合在一起,活像是火鉗上裝了兩個鏤空鐵扇。
這東西,便是朱橚的獨家發(fā)明——產鉗。
朱橚的產科知識,包括手中這獨家發(fā)明的產鉗,其實都與陸羽頗有關聯。
前幾個月,陸羽無意間向太子朱標透露其愛妃難產之事,叫朱標憂心不已,自那之后,朱標三天兩頭便往太醫(yī)院跑,向太醫(yī)詢問破解之道。
而朱橚整日窩在太醫(yī)院中尋醫(yī)問藥,自然也得知此事,本著對自家兄嫂的關照,朱橚便開始研究起女子難產之癥。
翻遍太醫(yī)院中相關書籍,又將諸太醫(yī)請教個遍,朱橚仍不滿足,竟又跑到陸羽家里,詢問診治難產之法。
陸羽雖對生孕之事所知不多,但架不住后世社會信息技術發(fā)達,各種碎片化的信息都有,因此,他便將所了解的生產之事告知朱橚,經陸羽提點,朱橚才研究出這產鉗。
此物對于難產頗有幫助,因此今日徐妙云生產時,陸羽便將朱橚找了來,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殿下,你可吩咐好了那些女醫(yī)官,可得隨時準備著,最好先將消毒工具都準備好,萬一……”
陸羽正自叮囑朱橚,卻忽聽身后那臥房中,傳來極是凄厲的一聲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