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就像是你很討厭一個人,但其實(shí)又打心眼里覺得這個人靠譜,值得人相信一樣。
素齋桌上
太后撥動著佛珠問長公主“長公主怎么突然來佛寺找哀家?有什么事,讓人傳信給哀家一樣,如今你父皇不在朝中,你該好好待在宮里才是?!?/p>
長公主回她“親自來此,是有事要問?!?/p>
太后若有所思,能讓長公主親自來問,必定是不便為外人所知。
什么事,這么嚴(yán)肅?
她問“你想問什么?”
長公主開口“本公主想問,至今為止,尚在世的王爺,有多少人?”
無論是先皇的同胞,還是皇上的同胞。
這皇城里最清楚的只有太后。
所以長公主才會親自來一趟佛寺詢問太后。
長公主的詢問,讓太后眉頭一蹙“尚在世的王爺?這事,你問你母后,她不也能告訴你么?”
長公主不語,懶得跟她解釋。
太后見此,想了想便道“除去皇城的瑞王,死去的安王,還有溧陽的睿王,云游四海的逍遙王,以及蓬萊島的蓬萊王?!?/p>
“太后對這些王爺都了解嗎?”長公主問。
長公主的問題讓太后生了疑。
她暗想:莫不是這些王爺有異動?
思及此。
太后道“這瑞王是你皇祖父當(dāng)年同父異母的兄弟,此人熱衷美色,于皇位沒什么想法,所以當(dāng)年你皇祖父將其留在了皇城,封了瑞王,不論是你皇祖父當(dāng)政還是你父皇當(dāng)政,都很是安分?!?/p>
“至于安王,如今已被你處死,沒什么好說的。”
“溧陽的睿王,乃當(dāng)年貴妃所生,原來倒也野心勃勃的想要爭皇位,不過,你皇祖父始終看重你父皇,于是在他逝世前,將溧陽作為封地,賞給了睿王,并讓睿王在他生前趕了過去,至他去溧陽后,哀家就再也沒聽過他的消息?!?/p>
“至于逍遙王,乃當(dāng)初賢妃所生,至他成年后,便一直四處各地亂跑,就連你皇祖父薨逝,他都沒回來過,至今也沒有蹤跡。”
“而蓬萊王,是曾經(jīng)的德妃所生,而這蓬萊的封號也是他自已要的,他熱衷修煉,一心修道成仙,而蕭國有一座蓬萊島,此島常年云霧繚繞,猶如仙境,蓬萊王自無意間去過此處后,便一心想要此地,他求了你皇祖父多次,你皇祖父才將此地給了他做封地?!?/p>
長公主問太后“當(dāng)初這三位與父皇,誰跟誰走的更近?”
太后道“你父皇當(dāng)年被你皇祖父看重,帶在身邊嚴(yán)厲教導(dǎo),根本沒空理會三人,三人便跟他走的也不近,而睿王,瞧不起逍遙王的不上進(jìn),更是對蓬萊王修仙的想法嗤之以鼻,要說唯一聊得來的,逍遙王跟蓬萊王倒是走的更近。”
“你皇祖父也因?yàn)殄羞b王跟蓬萊王的不求上進(jìn),對二人多番訓(xùn)斥,每到這個時候,兩人總是一個鼻孔出氣,氣得你皇祖父不輕?!?/p>
長公主若有所思。
星河鄉(xiāng)的鐵力木之事。
讓她懷疑有人想要篡位。
按太后的一番說辭。
最有可能在背后謀劃的,是睿王。
長公主又道“這三王在朝中跟哪些大臣交好?其母妃在后宮又跟哪些妃子交好?這些妃子,又分別是哪家人?”
話到這里。
太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問“有人不安分了?”
長公主回他“目前只是猜測,還待細(xì)查?!?/p>
太后點(diǎn)頭,便將自已知道的一五一十詳說了。
皇上當(dāng)政后。
一些跟睿王走的近的官員,大多都被從高位上排出去了。
剩余的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官員。
皇上就沒有動。
如今的朝中
凡是高位。
基本都是忠于皇上。
而且這么多年過去了。
睿王好些年沒有消息。
朝臣都覺得。
他對先皇有怨,所以才跟皇室斷了消息。
從此來看
睿王倒更像是不會謀反的人。
若他真要謀反,應(yīng)該是跟皇城來往密切,好探聽消息才是。
至于逍遙王跟蓬萊王。
當(dāng)初當(dāng)皇子的時候,就坐不住。
更不像是會篡位的人。
而他們的母妃,娘家實(shí)力不強(qiáng),
在后宮時不說老實(shí)本分,但也算安分的。
沒道理皇上初政時他們不爭。
如今皇上皇位都坐穩(wěn)了,他們才來爭。
太后道“哀家覺得,三王不可能謀反,逍遙王跟蓬萊王至今下落不明,曾經(jīng)哀家還跟你父皇懷疑,他們死了,至于睿王,雖然他當(dāng)皇子時,確實(shí)有爭儲的心,但他跟你父皇爭到最后,你皇祖父還是選擇了你父皇,你父皇登基后,拔除了很多睿王的人,以他如今的實(shí)力,是翻不起大浪的?!?/p>
長公主回她“萬事不絕對,而且,本公主也只是了解一番罷了,睿王究竟有沒有謀反,調(diào)查一番自然就清楚了?!?/p>
跟太后聊上一番后。
長公主便在廂房歇下了。
直到鐘聲將她喚醒。
佛寺香火鼎盛。
長公主歇息后,起身來到佛堂。
佛祖金光閃閃,盤腿而坐,一雙眸子悲天憫人。
小沙彌取上香點(diǎn)上,遞給長公主。
長公主接過,對著佛祖面無表情,心無雜念的磕了三個頭。
磕頭后。
小沙彌接過長公主的香,插進(jìn)香灰壇。
長公主起身道“回皇城。”
長公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太后看著離去的隊(duì)伍,一雙眸子滿是沉思。
嬤嬤問她“太后娘娘想什么呢?”
太后娘娘回道“哀家在想,一個孩子,究竟能聰明成什么樣,才能在五歲的年齡,游刃有余的將國事處理的如此妥當(dāng)?!?/p>
嬤嬤道“老奴覺得,長公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皇上子嗣眾多,不說其他,就說二皇子,乃是皇后所生,長公主的親弟弟,又是男身,萬一將來有一天,皇上真的要立他為儲,長公主這個親姐姐,還真的會對其下手不成?”
嬤嬤的話叫太后皺眉。
因?yàn)樵谀且豢蹋V定,長公主是為了達(dá)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她覺得,若是二皇子真的跟長公主爭儲君之位,長公主估計真的會廢了二皇子......
而且
二皇子那個團(tuán)子。
聽說見到長公主,就跟老鼠見到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