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鏡頭再往前推一些,能保證燈墻畫面全部入鏡嗎?”
“嗯.......最多20公分?!?/p>
“好的,試試看。”
攝影棚中,孫羿通過攝像機鏡頭觀察拍攝現(xiàn)場的拍攝角度,等劉軍調整到了最合適的位置后,立即大聲的說道,“好!保持現(xiàn)在的效果,讓LED燈箱開機,咱們試一下效果?!?/p>
“LED燈箱,2號背景墻開機,地球畫面第一鏡。”“收到~”
僅僅兩秒鐘過后,孫羿面前的LED燈墻就散發(fā)出柔和的光芒。
那是一片深邃的蔚藍。
黃綠色的陸地、藍色的海洋、變化萬千的云層以及南北極皚皚的冰雪,每一寸都孕育著生命的浪漫,看起來既美麗又壯觀。
這就是特效組專門為《地心引力》制作出來的地球鏡頭,不光絢麗多彩,連各種地理特征都非常清晰。
從畫面中,孫羿可以清晰的看到山脈的輪廓,海岸線的走向,以及河流湖泊的形狀。
“不錯,細節(jié)做的很棒。”
孫羿抱著肩膀,對特效部門的工作非常滿意。
“boss,我們不光按照等比例還原了太空中地球的影像,甚至考慮到了在太空中,每90分鐘就會出現(xiàn)一次日出和日落循壞的情況,同時將太陽光的因素也考慮了進去。”
“光是這一組‘太空中的地球’,我們就分別制作了不同時段的4組鏡頭,到時候,可以根據(jù)電影的需要進行調整?!?/p>
星空數(shù)字的負責人邁克爾就跟在孫羿身邊。
在華夏兩年,他的英式中文是說的越來越溜了。
聽到了邁克爾的描述,孫羿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吝夸獎的說道:“真的不錯,這一點連我都沒有考慮到?!?/p>
“boss,這是我應該做的,您身為總導演,總有各種各樣的麻煩會找上您,我們應該學會為您分憂?!?/p>
“哈哈哈~~”
行,在華夏沒白待,這拍馬屁的功夫雖然露骨了點,但也算是有進步。
“好了,場務,去問問看,演員那邊準備的怎么樣了,沒問題的話,咱們馬上開拍?!?/p>
“導兒,化妝組回復,藝菲姐和樺哥馬上就到。”
“好,各就各位,準備吧。”
孫羿拍了拍手,劇組的工作人員開始了最后一次的檢查工作。
昨天是開機儀式,因為中午招待了一眾嘉賓,席間孫羿也喝了點酒,所以昨天基本上沒拍到什么正事的內容,只能算是應個景。
實際上,今天才能算是《地心引力》的第一天開機。
沒過一會,劉德樺跟劉藝菲兩人就雙雙從劇組的化妝間中走了出來。
劉德樺還好,依然是微笑,風度翩翩的樣子。
可劉藝菲就不行了,一看見孫羿,就蹦蹦跶跶的跑了過來,然后一個突然立定,抬手敬禮。
“導演同志,華夏航天隊任務專家~~劉藝菲,向您報到?!?/p>
“嘿嘿,像嗎?”
說著,還在孫羿面前轉了一圈。
劉藝菲與昨天開機儀式上的穿著打扮不同,昨天是航天員的地面系列常服,今天到了拍攝現(xiàn)場,就是真二八經(jīng)的太空在軌宇航服了。
當然,是道具服裝,外形看著都一樣,但重量卻大大的不同。
不然的話,就那個重量,別說蹦跶了,走路都得慢慢悠悠的。
“稍息吧,劉藝菲同志?!?/p>
“咯咯咯~~”
孫羿有模有樣的配合了一下,惹得小妮子抿嘴直笑。
在場的工作人員也是樂呵呵地吃著他倆的狗糧。
對于這些,他們早已經(jīng)習慣了,要是哪天拍戲的時候,看不到兩人之間小互動,還有點不太習慣。
其實,劉藝菲平常在外的時候,并不是這個樣子,相反很文靜,要是在其他劇組,沒有戲拍的時候,要么在酒店休息,要么就在片場找個沒人的地方,安靜地看會兒書。
但只要跟孫羿在一起,她的本性就會暴露無余,跳脫的很。
當然,大家也都很喜歡這樣的劉藝菲,沒什么架子,顯得親近的很。
“準備的怎么樣了?”
“嗯,沒問題的。”
說到拍戲,劉藝菲嚴肅的點了點頭,她是該玩玩該鬧鬧,但是從來不在正經(jīng)工作上開玩笑,必定是全力以赴的。
“準備一下,馬上開拍了..........道具,把頭盔拿來?!?/p>
“好嘞,導兒~”
..........
“這,這就是頭盔???”
看著道具拿來的航天頭盔,劉藝菲一臉疑惑。
這玩意沒有玻璃面罩不說,在面孔外圈還支著一個個像天線似的小東西,戴上之后,看起來跟爆炸博士一樣,簡直丑到爆。
“之前不是跟你說了,這次要在全景l(fā)ed燈箱里表演,因為不是實景,玻璃面罩會產(chǎn)生反光,出現(xiàn)穿幫的鏡頭,同時對你的面部表情也會有所遮擋,所以才采用了這種無面罩的道具頭盔?!?/p>
孫羿耐心地為劉藝菲解釋道,邊說邊指了指頭盔外圈的一根根小天線,繼續(xù)說道:
“這一個個小天線,其實是信號接收器,就跟動作捕捉采樣服的原理一樣,都是在采集你的面部信息,方便后期用特效CG將面罩再添加上去?!?/p>
“你也不想等上大屏幕的時候,觀眾們看到的不是你真實的臉,反而是經(jīng)過特效處理過的鏡頭吧?!?/p>
劉藝菲扭著“聰明”的腦袋瓜一想。
沒錯,是這么個道理。
然后就喜笑顏開的把頭盔帶上了。
“嘖嘖嘖,還真是我媳婦,戴什么都漂亮。”
孫羿由衷地贊嘆了一句,惹得劉藝菲直抿嘴,生怕控制不住,笑出聲來。
“好了,全劇組都等你了,上去吧,天線寶寶?!?/p>
“嗯........什,什么,天線寶寶????。?!”
劉藝菲穿著略顯臃腫的宇航服,腦袋上的頭盔,還帶著一圈根根立的天線,可不就成了天線寶寶嘛。
“你,你等晚上回去的~!”
劉藝菲銀牙暗咬,狠狠地瞪了孫羿一眼。
劇組這么雙眼睛都在著呢,她就是再愛玩愛鬧,也要注意一下影象,維護一下孫羿作為導演的面子。
不過,這個仇嘛,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進入片場之后,劉藝菲立馬調整好了心態(tài),孫羿這邊也收斂了玩笑的心神,轉而來到監(jiān)視器前。
“各部門?”
“攝影ok?!薄把輪T已就位?!薄笆找?,沒問題。”“特效組準備完畢?!?/p>
“好,場記?!?/p>
“《地心引力》第二場第一鏡。”
“開始!”
隨著孫羿的一聲令下,現(xiàn)場立時進入了拍攝狀態(tài)。
整個LED燈箱瞬間亮了起來,劉藝菲跟劉德樺兩人懸掛在機械臂上,仿佛真的置身在太空之中。
劉藝菲一臉驚訝,饒是事先孫羿告訴過她,電影會采用這種方式拍攝,她已經(jīng)做足了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
鏡頭很好的捕捉到了她的表情。
孫羿之所以沒讓她提前看畫面,就是為了要她這一刻的本能反應。
這樣才是最真實的效果。
無論是什么人,第一次到達太空回望地球的時候,都應該是她這一副震撼的樣子。
劉藝菲怔了兩秒,然后非常迅速的切換了回來。
孫羿在監(jiān)視器前暗自點了點頭。
經(jīng)過去年這幾部電影的打磨,小丫頭的演技就跟雨后的春筍一樣,蹭蹭地往上漲。
這個時間拿捏的非常好,太短會顯得很刻意,太長又會讓觀眾感覺很假。
2秒的時間,不多不少,而且前后表情銜接自然,表演的非常到位。
作為導演的孫羿,沒有什么指示,那么劇組就會按照既定的計劃一直拍攝下去。
劉藝菲在拿著電鉆在空間站的外殼上修理著通信模塊。
這時,地面指揮的聲音切入。
“劉銳博士,你生命維護系統(tǒng)檢測到你的體溫降低到了35.8度,心率也升到了70,你現(xiàn)在有什么特殊的感覺嗎?”
“beijing,我感覺很好,沒什么問題,可能是身體還有一點不太適應零重力的狀態(tài)?!?/p>
“劉銳博士,醫(yī)護組詢問你需要不需要返回空間站休息一下?”
“不用,我都來了一個星期了,趕緊完成它吧?!?/p>
這時,另一支機械臂開始緩緩移動,劉德樺進入到了鏡頭畫面。
“Beijing,馬文申請輔助劉銳博士。”
“好的,馬隊長,批準?!?/p>
“哦,劉博士,小心?!?/p>
劉藝菲將一個螺絲卸下時,不小心脫手,還好馬文眼疾手快,一把將螺絲抓了回來。
這里,也是一處小難點。
在太空的環(huán)境下,不光人是失重的,螺絲也是失重的。
劉藝菲跟劉德樺兩位主演由機械臂吊著,體現(xiàn)出了失重的狀態(tài),可這顆螺絲如何體現(xiàn),卻成了問題。
當然,也可以用后期特效的方式去處理,但孫羿不太想。
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這樣做實在太過繁瑣。
要知道在畫面中填進去一顆螺絲,可不是像p個圖那么簡單,包括兩位演員背景,整個鏡頭畫面都需要重新渲染。
光處理這個螺絲,至少就得用上3天。
要知道,這個鏡頭,滿打滿算也不過3秒鐘的時間。
孫羿可不想這么麻煩,后來,他直接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一跟又長又細透明塑料管直接沾住螺絲,工作人員在鏡頭外,操縱著塑料管,一邊旋轉一邊向外移動。
這樣一來,塑料管另一段的螺絲看起來,就是飄著飛走的,完全就是太空中失重的樣子。
后期的時候,只要抹掉這根塑料管的痕跡就可以的,就跟動作片里抹掉威亞的鋼絲一樣,一個鏡頭,都用不上一個小時,方便的很。
兩人繼續(xù)表演,劉德樺開始在一旁輔助劉藝菲拆卸通信面板,同時還在互相交流著。
通常這種一對一的對話中,是除了獨白以外最考驗演員演技的。
不光是臺詞的語音語調,相對應的情緒也要拿捏到位。
兩人的這一段對話,可不是毫無用處,雖然跟影片的災難主題沒什么太大的關系,但能側面的反映出兩個人物的性格,讓觀眾在觀影時潛移默化的理解這個角色的人設。
這段戲,是影片的第一段,基本上就是整部電影的背景介紹,包括劉藝菲,她一個才培訓了不到6個月的新人,為什么能執(zhí)行這次的空間站維護任務。
要知道,這種太空任務可是非常嚴謹?shù)模坏饺f不得已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讓一名沒有得到充分訓練的新人上去的。
所以,這里的邏輯一定要通順,否則是會被影迷們吐口水的。
劉藝菲是作為精密航天儀器的研發(fā)人員被臨時征召的。
之前孫羿改編的劇本中已經(jīng)說了,華夏的天宮號空間站采用了很多的高精尖技術,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應用,雖然華夏的科研人員已經(jīng)是謹慎的不能在謹慎,但在太空這個環(huán)境,誰也不能保證設備就不出一點問題。
劉藝菲所負責的就是一樣極為重要的通信設備,里面涉及到十分復雜的通信程序,航天員無法在短時間內學會它的應用維護原理,而開發(fā)這項設備的科研團隊中,就屬她的身體條件最為合適,所以,才有了劉藝菲這一次的太空之行。
而且也正因為劉藝菲是一名“菜鳥”,所以無論是位于京城的地面指揮中心還是同在太空執(zhí)行任務的馬文隊長,對她都是格外的關注。
從剛剛劉藝菲弄掉了那塊螺絲,就能看出來,她其實一點也不熟悉太空作業(yè),很像是趕鴨子上架。
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內容,兩人的對話中還有更隱晦的信息。
比如,劉德華提到了劉藝菲的家庭,而劉藝菲聽到后,手上的動作有了片刻的停頓,但稍瞬即逝,而后,也沒有選擇回答劉德樺的問題。
這就是說明,劉藝菲的家庭是有問題的。
這里就是孫羿專門埋下的伏筆。
整部影片其實都是圍繞著劉藝菲的角色人物展開的。
劉銳因為母親的病逝,從小就跟父親的關系決裂,親情的缺失,是她在精神層面上一直也沒有走出來的傷痛,所以就造成了她缺乏人生動力和直面人生的勇氣。
所以才在接下來的劇情中,面對災難山窮水盡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在努力一把爭取自救,而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在那個絕望的時刻,拯救她的人正是馬文,或者說是馬文變現(xiàn)出來的那種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拯救了她。
“ok,不錯,休息一下,咱們再補一條?!?/p>
孫羿從監(jiān)視器中看到了兩人的表演,可以說基本上沒什么問題,但保險起見,還是再補上一條。
第一天,兩人就進入了狀態(tài),配合的十分默契,畢竟劉藝菲對樺哥已經(jīng)十分熟悉了,兩人在航天局一起訓練了一個月,早就有了隊友的感覺。
接下來的拍攝,開始逐漸加速,平均每天都能完成七八個鏡頭。要是按照這種速度拍攝下去,要不了二十天,整部電影的真人拍攝部分,就可以宣告殺青了。
但天有不測風云,或者說孫羿忘記了一件大事就要在2011年的4月份發(fā)生。
4月初,孫羿正在攝影棚緊鑼密鼓地處理著電影的尾聲工作,突然被一個電話叫到了國家航天局。
“修改劇本?為什么?”
孫羿第一次聽到這種要求,顯然有些急了。
電影都拍了快百分之十八十了,你告訴我修改劇本,這不是扯淡嘛。
劉司長也很有些不好意思,
“不知道,小孫導演,最近有沒有關注國際新聞?”
“領導,我拍電影的時候,一般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您有什么不妨直說?!?/p>
“是這樣的,小孫導演,美國最近剛剛通過了一項法案,叫做沃爾夫條款........”
我擦,怎么把這個惡心人的事給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