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伯顏這個元朝名將、宰相。
其曾參與襄樊之戰(zhàn),后統(tǒng)兵南下攻宋,俘虜宋恭帝、宋端宗。
在文天祥被俘后,他曾多次試圖勸降文天祥,但未能成功。
還有李恒這個元朝名將,在抗擊南宋的戰(zhàn)爭中,他多次與文天祥交戰(zhàn),最終在興國縣發(fā)動反攻,擊敗文天祥。
以及張弘范這個元朝初期重要將領,名將張柔第九子。
在崖山海戰(zhàn)中,他俘虜了宋末帝趙昺,并迫使陸秀夫背帝投海。
都是一群能力不算弱的人物。
只是可惜,太過于分散了,這群人顯然不可能植入到同一個勢力里面去。
“呼...系統(tǒng),把那張頂級屬性召喚卡用了吧?!?/p>
蘇夜看著文天祥攜帶出來的那群人,沒有太過于在意。
一群頂多神級屬性的而已,就算全都分出去了,也影響不了什么大局。
放在如今自己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面,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種田了。
外面再怎么亂,也暫時跟自己沒關系了。
“叮!正在使用頂級屬性召喚卡(統(tǒng)帥、智力、政治、魅力103以上),系統(tǒng)將給出五個人物名單,請宿主去掉兩個,在剩下的三個人物中隨機召喚一個?!?/p>
“正在召喚中,宿主請稍等...”
“叮!頂級屬性召喚第一人,戰(zhàn)國四大名將-殺神白起,統(tǒng)帥104,武力95,政治80,智力91?!?/p>
一生不敗,殺神白起!
白起,軍事奇才,其才華無可挑剔。
他統(tǒng)率之戰(zhàn)事繁多,尤以伊闕、鄢郢、華陽、長平四役為最。
細究此四戰(zhàn),白起之戰(zhàn)略眼光與指揮藝術,堪稱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
白起之不敗,源自四大要素:其軍事天賦異稟,堪稱同時代翹楚,難逢敵手,實乃其不敗之基石。
白起得勢之時,秦國已雄踞一方,資源豐饒,足以支撐其征戰(zhàn)四方。
此等實力,讓白起得以施展其獨特的戰(zhàn)術智慧,屢建奇功。
第三,細數(shù)同時代能與白起比肩的戰(zhàn)將,寥寥無幾,且皆未與他交鋒,白起之威,可見一斑。
關鍵在于,白起戰(zhàn)績輝煌,但初期或許亦嘗敗績,史籍未載。
其指揮藝術日臻化境后,便屢戰(zhàn)屢勝。
以伊闕之戰(zhàn)為例,秦國與韓魏交鋒。
戰(zhàn)前,秦國遭齊、韓、趙、魏、宋五國合圍。
聯(lián)軍退散后,韓魏借地利聯(lián)手,扼守函谷關外,嚴防秦國東進。
白起肩負重任,旨在摧毀韓魏防線,為秦國東擴之路掃清障礙,重開東出大門。
白起領軍后,首戰(zhàn)即奪韓國新城,策略上搶占先機。
新城在手,秦國成功截斷楚國援韓魏之路,營造孤立作戰(zhàn)之機。
白起先掌新城,再對韓魏宣戰(zhàn)。
他巧借兩國間隙,佯攻韓國誘魏旁觀,后突襲魏軍致其陣腳大亂。
利用魏逃兵擾韓陣,最終秦國雷霆一擊,兩國皆潰。
白起以智取勝,借地利之便,不僅挫敗韓魏聯(lián)軍,更令敵軍潰散難逃。
戰(zhàn)后,韓魏二十四萬精兵幾近覆滅,盡喪于白起之手。
白起之戰(zhàn)績,彰顯其非凡軍略。
后世訛傳其僅擅以眾勝寡,然此役盡顯其逆境亦能制勝之能,謠言不攻自破。
鄢郢、華陽、長平之戰(zhàn),皆顯白起軍事才能。
深入剖析,其指揮堪稱典范,精準打擊敵弱,盡顯己方優(yōu)勢,猶如兵法活教材。
白起擅長統(tǒng)領十萬乃至數(shù)十萬大軍,其指揮能力堪稱驚人。
對古代軍事稍有涉獵者皆知,指揮難度隨兵力倍增而急劇攀升,此等才能實屬罕見。
引領千軍萬馬于一役,此等統(tǒng)帥之才,歷朝罕見。
論及指揮藝術,與白起并肩者,寥寥可數(shù),只手可數(shù)盡。
只是可惜,正是因為他太過于逆天,功高蓋主。
山東六國,白起一個人就打殘了四個國家,而且還差點滅了趙國。
甚至如果后來的邯鄲之戰(zhàn),秦國勝了,或許還可以證明一下,白起的戰(zhàn)績,只是因為秦國的強大,而不是因為他個人的強大。
但問題是,邯鄲之戰(zhàn),秦國偏偏敗了,而且損失慘重。
這也就意味著,這一戰(zhàn)之后,所有秦國人都會認為,之前這幾十年當中,秦國之所以戰(zhàn)無不勝,并不是因為他們有一位英明的秦王,而是因為秦國有白起這樣一位戰(zhàn)神!
這樣一來,白起的聲望會驟然提升,再加上他在軍中的聲望,白起絕對有能力威脅到秦國的國君。
功高蓋主,這是白起最大的原罪。
另外就是他在長平之戰(zhàn)當中,坑殺四十萬降卒的‘壯舉’。
雖然白起當時坑殺這些趙國降卒,是替秦昭襄王背鍋,也是為秦國做貢獻。
但以當時的局面來看,秦國此時已經在趙國陷入了泥潭。
如果殺了白起,說不定就能把鍋徹底甩到白起頭上,讓趙國百姓的抵抗力度弱一些,或許前方的秦軍就能打贏了。
殺了白起,平息趙國那邊的輿論和怒火,似乎也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因此,白起就華麗麗被秦昭襄王拋棄了。
“叮!頂級屬性召喚第二人,華夏第一相-管仲,統(tǒng)帥88,武力82,政治105,智力101?!?/p>
我靠,王炸!
這次一開始就這么炸裂的嘛?
身為中華第一相,管仲不僅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政治家。
管仲實現(xiàn)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并輔佐了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是中國政治和經濟制度的開山鼻祖。
而管仲本人也因為經天緯地的治國之才被后世譽為“華夏第一相”。。
他主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改革,很多經濟制度今天還在沿用,比如我們現(xiàn)在的國企和央企體制,就是管仲的發(fā)明。
當時,管仲為了增加國家的經濟收入,提出了著名的“鹽鐵專營”,也就是國家壟斷對鹽和鐵的經營,鹽鐵是當時國家的支柱產業(yè)。
當然,管仲也是法家思想的先驅,甚至我們的儒家、道家思想在《管子》這本書里面也有涉及。
管仲雖然是春秋時期的人,但是《管子》這本書并不是管仲親筆所作,而是后世幫忙整理編著而成,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管子》全書原本有86篇,現(xiàn)在僅存實存76篇﹐其余10篇只有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