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剛說完,太子和李仲明便詫異的看著她。
太子更是眼神怪異,帶著幾分審視。
孫玲瓏臉色一紅,有些慌亂。
“干嗎?我...我就是覺得李先生還可以多教我們一些東西嘛...”
太子沒有說話,只是輕輕點頭。
李仲明也笑了笑,沒再當(dāng)回事。
孫玲瓏這句話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
關(guān)鍵是她方才的語氣,誰都能聽得出來那語氣中的遺憾和不舍。
堂堂東吳公主,怎么能對一個外臣不舍呢?
更何況孫玲瓏對于東吳皇室來說有著極不尋常的意義...
所以太子聽出有些不對勁后神色會那般奇怪。
好在這件事很快便揭過了。
“在下畢竟是外臣,而且我北齊東南邊境大軍還在與貴國的大軍對峙,若能早一天回去,自然就能少一些變故?!?/p>
太子點頭道:
“確實如此,先生肩負(fù)兩國交好之重?fù)?dān),不可草率?!?/p>
既然說到這里,李仲明便忍不住問道:
“請問太子殿下,既然陛下都已經(jīng)答應(yīng)兩個同盟交好,為何盟約卻遲遲不能簽訂?可是有什么顧慮?若有,不妨直接說出來,我們好好商量?!?/p>
被問到這個,太子忍不住多看了李仲明一眼,隨后笑道:
“李先生多心了,并無此事,只是這件事畢竟事關(guān)重大,父皇和諸位大臣還需要好好商定?!?/p>
說罷,太子又加了一句道:
“不過...這幾天應(yīng)該就會有結(jié)果了。”
聞言李仲明心頭一喜,拱手道:
“還請?zhí)拥钕露喽嗌闲?,讓外臣早日帶著盟書回去?!?/p>
就在此時,孫玲瓏卻又忍不住插嘴道:
“那你回去了還會再來嗎?”
李仲明一愣,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太子則皺了皺眉,語氣變得有些嚴(yán)肅道:
“玲瓏...”
孫玲瓏頓時反應(yīng)過來自已似乎有些不對。
連忙解釋道:
“剛才他不是說了嘛,詩詞格律不是一朝一夕能說得清楚的,要是他走了不再來,那我豈不是不上不下,多難受啊...”
太子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眼孫玲瓏。
李仲明則有些意外。
并不是孫玲瓏對他的態(tài)度讓他覺得意外,而是太子對于孫玲瓏的保護(hù),或者說戒備。
似乎眼前這位東吳太子很在意自已妹妹對自已這個外人的態(tài)度,這種在意讓李仲明感覺并不止于兄長對妹妹的保護(hù)。
似乎其中還有某些其他的原因。
李仲明沒有多想,這是他們東吳的事,跟他沒有關(guān)系。
只是對公主笑道:
“多謝公主殿下厚愛,至于將來還會不會再來東吳,外臣也說不準(zhǔn),有緣自會再見?!?/p>
孫玲瓏點了點頭,后面一路上都沒再說話。
大約半個時辰后,馬車在一座莊園外停下。
下了車,李仲明第一眼便看到一塊寫著‘蓬萊仙居’的牌匾。
莊園外還有不少禁軍把守。
顯然這里應(yīng)該是皇室獨(dú)有的產(chǎn)業(yè)。
太子對李仲明介紹道:
“此處是父皇賞于本宮的別院,本宮偶爾心煩意亂的時候便會來這里坐坐,先生里面請?!?/p>
跟著太子走進(jìn)莊園,里面的景致裝飾自然是非同凡響,但真正讓李仲明震驚的是這座莊園里的天地元?dú)鉂舛取?/p>
相比于外界,濃了不知多少倍。
就看那奇花異草的葉片之間凝結(jié)而成元?dú)馑楸隳苤?,這里的天地元?dú)饩烤褂卸嗝纯鋸垺?/p>
李仲明去過天都城外的云湖小筑,相比而言這處莊園的天地元?dú)馍踔敛蝗跤诋?dāng)初北齊國師修行之地。
若是仙道修行者在此地修行,進(jìn)境恐怕難以想象。
可見這座莊園之中一定布置有極為精妙的元?dú)獯箨嚒?/p>
皇家別院,確實讓人羨慕不已。
進(jìn)了別院,穿過景致各有不同的回廊,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是一間精巧的院子,院子里早就擺好了課桌以及昨天李仲明講課時的木板和白石灰。
見此,李仲明不禁啞然失笑。
這對兄妹還真是執(zhí)著。
李仲明也不客氣,直接走到講臺前邊開始講課。
還是昨天講的詩詞格律,只不過今天李仲明講的明顯是要細(xì)的多。
太子兄妹倆也是聽得如癡如醉,昨天很多聽不懂的地方今天也都豁然開朗。
眼看著時間到了中午,李仲明放下白石灰,拍了拍手道:
“今日就到此為止吧,你們自已好好琢磨琢磨,然后按照我講的內(nèi)容各寫兩首以送別為題材的律詩?!?/p>
兩人連忙起身,自發(fā)的躬身道:
“先生辛苦。”
李仲明躬身還禮。
太子卻說道:
“李先生,詩詞知道固然美好,但主要作用不過是陶冶情操增長才氣,其實相比而言,學(xué)生更想聽聽先生講講您的著作法政九策?!?/p>
其實太子早就想向李仲明請教關(guān)于法學(xué)的學(xué)問。
因為在太子看來,如今的東吳雖然看上去強(qiáng)大和諧,但其實底子里卻有著太多的問題。
東吳是一個仙道修行大國,國內(nèi)仙道宗門林立,仙道強(qiáng)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也正因為如此,導(dǎo)致很多人行事全憑個人喜好。
若是心性端正之人倒也還好,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可若是一些心術(shù)不正的仙道修行者,就會給當(dāng)?shù)匕傩諑黼y以想象的災(zāi)難。
曾經(jīng)就有仙道修行者為了煉制一件邪門靈寶,竟然屠戮了一座城近十萬百姓。
將他們的魂魄煉化成惡鬼吸納,煉成了一件威力極大的邪門靈寶。
雖然最后這位修行者被東吳朝廷緝拿,可因為他實力強(qiáng)大,又有仙門作為背景,最后竟然只是廢除修為便就此作罷了。
那死去的十萬百姓完全是白死了。
這種事在東吳并不是個例。
太子認(rèn)為,這是東吳朝廷法治的缺陷導(dǎo)致。
東吳朝廷對待仙道修行者太過縱容。
他一直有心想要修訂新法,來改善這一幕。
可修訂新法并不是涂涂改改那么簡單,其中涉及到太多的學(xué)問,以及各種實際的考慮。
直到太子通過往來使者看到了半部李仲明著作的法政九策后,他心頭疑惑便豁然開朗。
此時李仲明就在眼前,他怎么能放過這個請教的機(jī)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