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仁垕有些失魂落魄的離開了禮部衙門,嘴無意識的嘀咕道:“可亡也,可亡也,可亡也……”
副使羅萬甲看到具仁垕出來,趕緊迎了上來。
“大將,如何了?”
羅萬甲一臉希冀的看著具仁垕,希望可以聽到一個好消息。
但令他失望的是,具仁垕就像是沒看見他一樣,眼睛無神的嘀咕著什么。
見狀,羅萬甲更是心急如焚。
但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抬起手,一咬牙,對著具仁垕的臉頰就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啪!”
一聲脆響,具仁垕的右臉快速的腫脹起來,不過人也醒轉(zhuǎn)了過來,捂著自己的臉,怒視羅萬甲道:“羅萬甲,你敢犯上!”
“大將,您剛才魘著了,下官也是無奈, 這才出此下策,還請大將勿怪?!?/p>
羅萬甲趕緊對其解釋了一句。
具仁垕也想起了剛才發(fā)生的事,神情旋即變得有些驚懼起來。
“大將,事情如何了?”
“來尚書是怎么說的?”
羅萬甲見他色變,趕緊對其追問道。
具仁垕正欲說些什么,但一想此地并非是說話的地方,回頭看了眼禮部衙門,低聲道:“走,先回客棧。”
被鴻臚寺趕出驛館的他們,現(xiàn)在只能暫居在京里的一家客棧中。
羅萬甲雖是急于知道商談的結(jié)果,但也沒繼續(xù)追問。
一行人回到客棧后,羅萬甲和具仁垕來到一間上房。
房門剛被守在門外的侍衛(wèi)關(guān)上,羅萬甲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大將,如何?大明是否愿意撤出朝鮮境內(nèi)?”
具仁垕的情緒此時也已經(jīng)平復(fù)下來,滿面愁容道:“這次我們可能是闖下大禍了?!?/p>
羅萬甲聞言,神色驟變。
不等其發(fā)問,具仁垕就接著說道:“剛才在禮部衙門,來宗道轉(zhuǎn)達(dá)了大明皇帝的旨意。”
“大明軍隊可以撤出朝鮮,但需要朝鮮補(bǔ)齊來兩次出征的所有花費(fèi)?!?/p>
“?。俊?/p>
聽具仁垕這么說,羅萬甲當(dāng)即驚呼出聲。
具仁垕看了他一眼,長嘆一聲道:“夢賚(lai四聲),你也是飽讀詩書,韓非子亡征篇,想必你也讀過吧?”
羅萬甲在朝鮮也算得上是飽學(xué)之士,對韓非子自是不會陌生,聽具仁垕說完,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生硬有些顫抖道:“大明莫非……莫非……?”
“不!不可能,我朝鮮是大明太祖高皇帝,親自定下的不征之國,十五個不征之國,我朝鮮居于首位,就連我朝鮮國這個名字,都是太祖皇帝賜下的,大明絕對不會對朝鮮用兵的。”
“當(dāng)初大明和建奴在薩爾滸大戰(zhàn),我朝鮮也是派出了一萬大軍,協(xié)助明軍作戰(zhàn)?!?/p>
“大明要開辟東江鎮(zhèn),朝鮮也將鐵山等地劃……借給了大明,就算是丁卯胡亂之后,朝鮮對大明也是忠謹(jǐn)有加,大明怎能如此?”
“難道他們就擔(dān)心會讓天下藩國,對大明離心離德嗎?”
羅萬甲說完后,已經(jīng)臉色漲紅,滿是悲憤之色。
具仁垕壓了壓手,示意對方坐下。
“夢賚,稍安勿躁,大明現(xiàn)在并沒有對朝鮮動手的意思?!?/p>
羅萬甲氣喘吁吁道:“大將,大明打算向朝鮮討要多少銀子?”
“一千萬兩?!?/p>
“嘶!”
具仁垕的話音一落,羅萬甲就倒吸一口涼氣。
“大將,朝鮮國一年的朝政支出也就六十萬石糧食,大明一開口就是一千萬兩,這么大一筆銀子,就是把朝鮮所有銀子都湊到一起,我們也拿不出呀?!?/p>
羅萬甲苦著臉,似是有些欲哭無淚。
具仁垕輕嘆一聲道:“我朝鮮是什么情況,大明君臣難道不知道不清楚嗎?”
“他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不想把義州和鐵山還給我們?!?/p>
“想想也是,大明在這些地方投入巨大,現(xiàn)在剛有一些起色,左議政他們,就想從大明手里收回這些地方,如果是你的話,你愿意嗎?”
羅萬甲沒有說話,只是長長的嘆了口氣,顯然他對朝鮮高層的決策也有些不滿。
兩人就這么靜靜的坐著,半晌后,羅萬甲才再次開口道:“大將,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
“大明君臣的意思已經(jīng)很明白了,鐵山等地短時間內(nèi)是不會還回來了,如果我們強(qiáng)要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大明對我朝鮮悍然出手?!?/p>
“與其到時候生靈涂炭,不如就此作罷。”
羅萬甲有些為難道:“那大王和左議政那里……?”
具仁垕冷哼一聲道:“哼!那就讓他們自己來談!”
“經(jīng)過昨晚的事,我們已經(jīng)惡了大明君臣,也不好再在大明逗留,明日本官就去向辭行,我們也好盡快返回朝鮮?!?/p>
羅萬甲聞言,卻是搖頭道:“大將,下官倒是以為,我們現(xiàn)在不能離開大明?!?/p>
具仁垕的眉頭一緊。
羅萬甲趕緊繼續(xù)道:“大將,我們昨晚觸怒了大明皇帝,此事絕計不會輕易的掀過去,我們還需想法轉(zhuǎn)圜才是?!?/p>
“還有一點,大明如今的勢頭頗有些中興之兆,我朝鮮理當(dāng)效仿,不如就留在大明,好生看看,看有沒有值得朝鮮借鑒的地方。”
具仁垕聽后,也是眼睛一亮。
“不錯,你說的不錯,朝鮮經(jīng)歷過壬辰倭亂,丁卯胡亂后民生凋敝,是需要盡快恢復(fù)民生,這一點我們是得向大明好生學(xué)學(xué)。”
“那我們就在大明再待上些時日,本官看大明那些工坊就很好,如果朝鮮也能建造那些工坊的話就好了?!?/p>
具仁垕對羅萬甲的建議很是贊同。
接下來的日子,朝鮮使團(tuán)就滿京城的轉(zhuǎn)悠,認(rèn)真的查看大明新近的巨大變化。
而得知這一消息的朱由檢,也并未阻止。
與此同時,遼東。
皇太極自那日逃離山谷后,就帶著人穿山越嶺,歷經(jīng)十?dāng)?shù)天的功夫,才抵達(dá)了渾河和蘇子河交匯處的界凡寨。
這里距離撫順很近,只有不到百里,只不過撫順在遼東邊墻以西,界凡寨位于邊墻以東,中間隔著薩爾滸和邊墻。
界凡寨說是一座寨子,實際上是一座建在鐵背山上的城池,周長大約有十里,三面環(huán)河,一面和大山相連,真正的易守難攻。